道教符咒网

事业财运

人际关系

平安运势

道士心中的“林夕”:一曲《道情》唱出道士万千心绪

[导读]修道的勤苦,无人能知,世人只看到了你成道后的神迹、仙踪,没人关心你学道路上的坎坎坷坷。人生是“苦”,苦是人生的常态,在苦中才能体会道的真谛,不经历“苦”,无法看见“道”。

文/赵高乙

《道情》白玉蟾

白云黄鹤道人家,一琴一剑一杯茶,羽衣常带烟霞色,不染人间桃李花。

常世人间笑哈哈,周游四海你为啥,苦终受尽修正道,不染人间桃李花。

常世人间笑哈哈,争名夺利你为啥,不如回头悟大道,无忧无虑神仙家。

清静无为是吾家,不染凡尘道根扎,访求名师修正道,蟠桃会上赴龙华。

羽衣常带烟霞色,不染人间桃李花。(资料图)

很多人都听过这首《道情》,这是白玉蟾祖师对其修道生活的描述。这种逍遥自在、超凡脱俗的境界令人向往。这正是神仙的生活:相伴白云与黄鹤,弹琴舞剑品茶,身上带着山林之气,不贪恋人间的花花世界。然而这种神仙的境界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达到的。人们只看到了白玉蟾祖师得道后的逍遥,而没有看到他修道时的艰难。事实上白玉蟾祖师早年的修行之路是相当辛苦和坎坷的,这在其所写的很多诗文中都有体现。

然而这种神仙的境界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达到的。(资料图)

一、一心想寻仙问道

“初别家山辞骨肉,腰下有钱三百足。思量寻思访道难,今夜不知何处宿。”

他决定渡海北上寻仙问道。(资料图)

南宋绍兴甲寅年(1134)三月十五日,白玉蟾祖师降生于琼州(今海南琼口)。海南,在宋以前,几乎是蛮荒之地,这里地处“天涯海角”,是文化的沙漠。白玉蟾祖师出生于此,一心想寻仙问道,可叹家乡未有仙山,也无高道。这年他十六岁,他决定渡海北上。第一次离开家乡,身上只带了三百文钱,出门不久后钱便用完,只能变卖衣服,一身褴褛这才走出了广东。

二、给僧人作奴仆

“争奈旬余守肚饥,埋名隐姓有谁知。来到罗源兴福寺,遂乃捐身作仆儿。”

白玉蟾祖师从粤东的海丰、潮阳进入了福建。走了几天,先到了漳州城,这时他身无他物,随身只携带一把雨伞。又往北走,到了莆田,这时正直清明时节,每日下雨,路上泥泞难走,风吹雨淋,苦不堪言。有时候走到乱坟岗,拿坟头的祭品充饥。又走了十几天,到了福州北边的罗源县,这里有个兴福寺,白玉蟾祖师想在此处落脚,便在这里给僧人作奴仆。但是他于寺中所见的僧人,个个都是贪图供养、追逐名利之徒,并无真师。于是不久后他便离开兴福寺,其时已经是炎炎夏日,路上的石头被太阳晒得滚烫,白玉蟾祖师没有鞋穿,赤脚行走,双脚磨出血泡,一瘸一拐走到了建宁府。

“家家门前空舒手,哪有一人怜乞儿。”(资料图)

这时的他,完全成了一个要饭的乞丐,“家家门前空舒手,哪有一人怜乞儿。”没有人去可怜一个衣不蔽体的叫花子,他走到人家门前讨饭,被人挥手驱赶走。“黄昏四顾泪珠流,无笠无蓑愁不愁。偎傍茅檐待天晓,村翁不许茅檐头。”白玉蟾祖师心中愁苦,暗自流泪,天色已晚,他想借人屋檐之下过夜,却又遭村里的老翁呵斥驱赶。到此地步,真是可怜至极。然而白玉蟾祖师没有放弃心中的追求,他听说附近有座武夷山,是出神仙高人的地方,便决定只身前往。

1/3123下一页

  • 上一篇:武当三丰派掌门钟云龙道长专访:武术的境界
  • 下一篇:2017客厅植物风水介绍
  • 我的微信:st-3139
    点击复制

    © 本网站不为利润,有些文章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邮箱8802207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