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照日记:“陌生”意味着威胁吗?
来都来了,点个关注再走呗!
一.事件、惯常应对与原发感受
【事件烦心程度】★☆
事件:这几天断断续续有练习在日常生活起心动念中保持觉照,发现一类蛮奇怪的情绪波动。就是自己在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或者接触到一个“陌生人”最初的那一瞬间,会激起一个很莫名其妙的“戒备”、“警戒”的心态。
比如在地下室等电梯的时候,本来心情蛮平静,突然从楼梯口走进来一个背着整套露营装备的帅哥,心里马上“咯噔”一个悸动,一下戒备起来。下意识的第一念是“这人是干什么的,他背的啥?如果跟我为难起来我能对付他吗”,看清人家背的是一套露营装备的时候,戒备心松下来一些,但还是下意识评估判断“我能干得过这家伙吗?”,直到判断出来“能干过他,没问题”。这个时候戒备心才松下来,从这个微型应激模式开始退出,进入正常社交模式。以上全部心理状态详细描述起来古古怪怪的,实际上整个过程非常迅速而微弱,整套情绪波动0.5-1秒之间就完成了。要不是最近对于“起心动念”的日常觉照练习,基本对此无知无觉。
【应对自动程度】★★★★☆
觉知到的惯常应对:
1.“战-逃应激反应”,大致就是面对“可能的威胁”,交感神经系统激起,迅速做好“战斗或逃跑”准备的一种生理反应。
2.如果下意识判断是“干的过”,还算振奋的副交感神经系统会迅速接管身体,平静下来。如果自己下意识判断是“我可能干不过”,很容易进入一种“敌意”“易激惹”的状态,用我们四川话讲就是“马起那个批脸”🌚。
继发感受:些微的心悸、微弱但迅速的紧绷感、“干不过”判断后会有心脏紧缩感、恨恨易激惹状态(虚张声势?)
【原发感受强度】★☆
回溯被激活的原发感受:是一种不安全感,惴惴不安的感觉。“战-逃反应”、紧绷、心悸、易激惹应该都是躯体对这种“惴惴不安”的本能性应对和感受。(虽然性质很夸张,自动化程度也很高,但这些原发感受和继发感受实际上比较微弱,微弱而迅速平息的情绪波动)
二.看见背后的信念
【信念不实程度】★★★★
“陌生”意味着危险;“陌生的世界”是威胁性的(有危险的)、不安全的(不友善的)。
这个不实信念应该是之前已经瓦解了一大半的残存信念了😌应该是婴幼儿早期波折的成长历程中植入的。完全版我还记得,大概是“世界是危险的、恐怖的、不安全的、不友善的”。哈哈哈,这个信念原来还没完全瓦解干净呀。
记得当初底层信念还是【这是一个危险、不友善的世界】的时候,有意无意的付诸行动去证明“我的信念是对的”,我的世界就确实显现为危险、不友善的世界。后来修习慈悲心、修习友善善根的时候,通过有觉知的正念修行、有觉知的感受和体验逐步自动更新修正了这个信念为【自心的友善能唤起世界的友善、自心的慈悲能唤起周遭众生的慈悲】世界也随之转变(其他文有写,这里就不多赘述了。严格来说,无觉知的时候也存在信念更新的过程,只不过无觉知的时候往往自动吸取的是能巩固、加强原有信念的感受和体验)
原来老树砍掉了,还残余着一个桩子啊😂:虽然已经确认【自心的友善能唤起世界的友善、自心的慈悲能唤起周遭众生的慈悲】是事实,但那那些你还没有打交道,还没有建立起关系的“陌生世界”呢?你又没经历过,你怎么确定它们是友善的?安全的?
看见即结束。不管熟悉还是陌生,【慈悲没有敌人】。我会付诸于行动证明。
三.定与觉知
【定力】★★★
还算hold住吧,虽然这种躯体层的战逃应激反应自动化程度很高,但这是生物本能,本能反应是没法控制的。交感神经激起以后能比较迅速的平息恢复,已经是平时修慈悲心,修习友善善根养护、振奋副交感神经还算得力的成果了。要想把以前战损的副交感神经系统长养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纯阳状态,那是需要过程的,尊重身心能量长养的规律,不急,慢慢来。
【觉知】★★★★☆
日常的起心动念中,觉知力开始慢慢变强了,从之前的“后知后觉”中渐渐能有一些“当下知、当下觉”透出来了,很好,继续练习觉照,早日进入“当知当觉”。
【能量】★★
看清这个不实信念之后,突然对自己过去的某些人际关系模式、行为模式有了一些洞见,应该是被此信念固结的心理能量有一些溶化,似乎有种预感,今后“主动探索未知、主动融入环境、主动交朋友”这类全新的主动性应该会渐渐透出来吧。
【心安长养程度】★★
为什么孜孜不倦的练习觉照?孜孜不倦的洞察这些深深浅浅大大小小不实信念的虚妄性?我的朋友栾华在他的公众号“少之时”里有发表一些感悟,于我心有戚戚焉,引用如下:
“我曾经对比过。当心情比较好的时候,别人让我做以前抵触的事,自己也会有一些耐心去做做看。倘若心情非常安适,就能多一分认真劲出来。承认事实(瓦解不实信念),优先级第一排序就是【心的舒服】。所以,承认事实(瓦解不实信念)带来心的舒服,是支撑实践者能出来专注、认真状态的原因。这里让我想起一句诗【身适忘四支,心适忘是非】。你的心能一直保持舒服,你就没有了【是非心】。没有是非心自然就会做事专注、认真。”
“养狗对我最大的启示就是,怕什么动物就学习了解自己害怕动物的生活习性。你了解它就不会再怕了。我因为养了十几年狗,很凶悍的狗,有没有攻击力,不是看外表,而是观察狗的微表情,因为了解狗的生活习性,知道那种表情动作下才具备攻击性。而不懂狗的人,是见狗老远走过来,就腿子打哆嗦。这种理解有通性,也可以放在和人相处上面。”
练习觉照、瓦解不实信念的过程,既是让自己的心越来越回归平和、安适的过程。也是“学习并了解”虚妄不实信念如何耗损心力、制造情结与心理疾病的过程。两者既提高了生活质量,又提升了作为心理学从业者的专业能力,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