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茂华:春节习俗 | 二十三,祭灶官
【新朋友】点击标题下面“”快速关注。
【老朋友】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
恭送“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上天述职
爆竹声声高,送君登碧霄。
尽言人间事,休顾糖若胶。
善恶分明示,正法乾坤道。
神力惩奸佞,慈悲护弱小。
导民度劫难,司命你应保。
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祭灶”的传说来源于道教信仰。灶神在道教神谱中虽然地位并不高,但是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灶神,全衔是“东厨司命九灵元王定福神君”,俗称“灶君”,北方称他为“灶王爷”。灶神被列为主要的家庭五祀之一,和门神、井神、厕神和中溜神五位神灵共同负责一家人的平安。灶神之所以受人敬重,除了因掌管人们饮食,赐于生活上的便利外,其职责是玉皇大帝派遣到人间考察一家善恶的仙官。灶神左右随侍两神,一捧“善罐”、一捧“恶罐”,随时将一家人的行为记录保存于罐中,年终时总计之后再向玉皇大帝报告。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迎接诸神的仪式称为“接神”,对灶王爷来说叫做“接灶”。接灶一般在除夕,仪式要简单得多,到时只要换上新灶灯,在灶龛前燃香就算完事了。因此,灶神在家庭中的地位是很重要的。
祭灶图
祭灶习俗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唐宋时祭灶的供品是相当丰富的。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对当时民间祭灶作了极其生动的描写: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米饵圆。
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
送君醉饱登天门,勺长勺短勿复云,
乞取利市归来分。
灶王爷年画
唐代著作《辇下岁时记》中,有“以酒糟涂于灶上使司命(灶王爷)醉酒”的记载。人们用糖涂完灶王爷的嘴后,便将神像揭下,和纸与烟一起升天了。有的地方则是晚上在院子里堆上芝麻秸和松树枝,再将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请出神龛,连同纸马和草料,点火焚烧。院子被火照得通明,此时一家人围着火叩头,边烧边祷告:
今年又到二十三,
敬送灶君上西天。
有壮马,有草料,
一路顺风平安到。
供的糖瓜甜又甜,
请对玉皇进好言。
灶神是道教尊奉的诸神中“最接地气”的一位。腊月廿三的“祭灶”,从单纯的道教信仰活动,变成了团聚的欢乐节日,既娱神,也自娱。神仙不再是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一个影子,而是与我们一同欢庆佳节的血脉相通的家人。祭祀活动在敬神行为的背后,是以强化家族观及民族观为目的,也许这就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团结进取、生生不息的奥秘所在。
喜欢本文请关注、收藏、转载、分享。衷心感谢每一位支持我的朋友。
老猫老师微信:bz3420373983加关注
◎ 如何关注微信平台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