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符咒网

事业财运

人际关系

平安运势

只要了解道长这一点情况,就能窥得其内功修持

[摘要]而我们将历代祖师供奉起来只是因为他成仙得道了吗?我认为并不是的,祖师们给我们带来的意义更多的是要我们学习他们身上那种高尚的品质与高深的修养。

文/邢信闵

2017年3月,中国道教学院开展了道风月活动。在动员大会上,孟至岭副院长提出要提高学员学修水平、改善学院风气以及整体的道风建设等活动内容与要求,以“尊道贵德,学修并进”为主题,开展一系列活动,我认为是有很大的积极意义的。

如今我们道教形象在世人的眼里是落后的,是容易受到偏见的。既然如此我们在宣扬祖师传下的道法是很困难的,如何摆脱这种影响?我认为应该先从每个庙宇做起,从每个道士开始,改善我们道教的形象。长期以来道教的形象都与迷信,街头算卦、看相,风水之类的有关。但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道教并不是迷信,其中的算卦,风水也都是道教五术之一并非我们道教文化的全部内容。术法并非道法,如果宣传道教文化更应该从道法入手,而不是从术法开始。现在社会上对道教感兴趣的人,大多都是对法术、符感兴趣,但是我们要知道,术乃道之末端,它是不足以表现道的内涵的。虽然以术法传教使得大家感兴趣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我们要用术作为道路,来通向最终的终点道。

名不著于薄籍,心不系于势利,此所以脱人之壳,与天为徒也。(资料图)

内功修持的积极意义

在王重阳祖师的《立教十五论》中讲“只修外功,不修内行,如画饼充饥,积雪为粮,虚劳众力,到了成空。”这里就是告诉我们学道修道,不但要有外功修持,还要有良好的内功修为。而内功即是个人修养,它表现出来的便是道风。身为道士如何做好内功修持?在《立教十五论》中便提到降心炼性,降心要我们不能“随境生心,颠颠倒倒,寻头觅尾,此名乱心,需当剪除,不可放纵。”炼性则讲“理性如调琴,弦紧则有断,慢则不应,紧慢得中,琴可调矣。”此二者便为修道的基础,也是内功修持的核心,重阳祖师在立教时更是提倡“性命双修”,以降心炼性为始,即为“先性后命”也。重阳祖师认为“性与情连,性情发动,如龙虎之猖狂,若不炼之降服,焉能去其猖狂而归于虚无?”这不但强调了内功修持对于修行的重要性,我认为这也更是符合我们现缺的东西作为修道人的真心。就像之前讲的现代多以术法为传教的基本,这便失去了我们修行的初心,便无法做到返璞归真。道风的整顿,不但要使我们在行为上有统一的规范从而以言行举止传教之外,更是要促使我们回归本真,通过整顿道风来达到“降心炼性”的目的,使我们真正能够真正能以清净心感悟大道。如马丹阳祖师言:“薄滋味所以养气,去嗔怒所以养性,处污辱底下所以养德,守一清净恬淡所以养道。名不著于薄籍,心不系于势利,此所以脱人之壳,与天为徒也。”

我们将历代祖师供奉起来只是因为他成仙得道了吗?(资料图)

做精神文明的表率

除了心性上的提高,良好的内功修为更是一种表率,是作为信教居士们的模范与榜样。大道是我们最求的终极目标,但是在这之前就是要做一个合格的人,这便是降心炼性的目的,通过内炼功夫来弥补自身缺点。这并非道教独有,儒家更是提倡“吾日三省吾身”来提高个人的修养。若想达到“与道合真”的目的,必须要先从小事做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始于垒土”这就是修行的过程。但是这个过程是由积功累德开始的,就像邱祖一样,得先有“溪六年,龙门七载”那样刻苦磨砺自修,才能做到“一言止杀”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正是有了之前的刻苦的内功修持才能承担大任做到一言止杀。正如《邱祖寄西洲道友书》云“大抵修真慕道,须凭积行累功。若不苦志虔心,难以超凡人圣。”

而我们将历代祖师供奉起来只是因为他成仙得道了吗?我认为并不是的,祖师们给我们带来的意义更多的是要我们学习他们身上那种高尚的品质与高深的修养。如关圣帝君正是以忠义为名,若不培养自身的浩然之气如何能够降服诸魔?在如今政治安定团结的形势下,我们在历代祖师守护下来的庙宇之中学习、修行,除了每日的功课外,更要做好个人品德的提高。在曾经的十年“文革”之中,我们被扣上“牛鬼蛇神”的帽子游行批斗,但仍有道长坚定个人的信仰,冒死守庙,他们守护的不但是我们道教徒的家,更是我们中华文化。而我们通过学习经典,祖师语录我们可以了解道教不但不是迷信更是是教人积极向上的!我们继承了祖师留下的智慧所以更应该做好内功修持,以一个良好的道士形象来传扬我们博大精深的文化,重振道门之风。

“尊道贵德,学修并进”(资料图)

道风不仅是做样子

道风的体现不仅仅只是做做样子,它更是个人修养的表现,是内功修持的表现。所以我认为中国道教学院举办的道风月活动是有意义的,是积极向上的,它的内涵不应只在同学们中传播,更应该落实到道教界的每一位道教徒身上。从我们自身做起,以自身的“真功实行”做到“圆光内发”,在日常的功课学习之外,还要以自身的光芒去影响身边的人,这即是“正己化人”的含义,更是中国道教学院校训“尊道贵德,学修并进”的含义。(编辑:孟淅)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邢信闵,中国道教学院本科生。如喜欢本文欢迎转载,但请务必请注明作者与文章出处。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 上一篇:道长修炼也评“职称”?正一派道士常用法印概
  • 下一篇:凭什么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恰是大仁大
  • 我的微信:st-3139
    点击复制

    © 本网站不为利润,有些文章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邮箱8802207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