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学是迷信吗?
风水学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历史,它建立在道家有关天人合一的思想基础上,是一种结合了地理、建筑和伦理等多方面学识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风水的原则多年来被应用于家庭住房的建造和布局以及房间、门窗的朝向及物品摆设的位置安排,以便更好地保存对人有益的能量。
古书载:气乘风则散,界水而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又说:“无水则风到而气散,有水则气止而风无,故风水二字为地学之最。
而其中以得水之地为上等,以藏风之地为次等。”《水龙经》也有“水飞走则生气散,水融注则内气聚”,“未看山时先看水,有山无水休寻地” 。
先秦时期还没有产生风水术,但是,与风水术有关的相地行为已经产生。 早在原始社会,先民就知道择地而居。《墨子.辞过》云:“古之民,未知为富室时,就陵阜而居,允而处。”
所谓陵阜,就是河流的台阶地带。许多考古遗址都是在靠近水边的土坡上发现。先民生活在这样的地带,容易取水和捕鱼,也不会受到洪水的淹没。这正是后世风水师提倡的“近水而居”的原则。
新浪微博搜索:_中天、腾讯微博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