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符咒网

事业财运

人际关系

平安运势

张三丰与太极观考

张三丰在历史上是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尤其对他出神入化的武当神功、高尚的品德和放汤不羁性格、以及仙风道骨的外表,为世人所钦佩不已,他所研创的武当内家拳功夫更是举世无双。然而,人们对他亲手创建的道观和最初的修炼地却是鲜为人知。史传他在武当修炼数十年,居所多处,而保留下来的建筑却无法证实真伪,实物资料也是屈指可数。与武当山比邻的官山镇所属的杉沟村,发现了“太极观及元代张少年三丰石雕像”。为了核实真伪,先后多次到实地调查走访,发现了大量的与张三丰相关的实物资料,经考证研究,无不表明此地确属张三丰当年修炼地无疑,石雕像亦为元代少年张三丰像,太极观就是当年武当内家拳祖师张三丰所创。

张三丰与太极观考

张三丰石窟 青年张三丰石雕像

一 概况

武当山古代建筑群都是以天柱峰金殿为中心向外延伸营建的,方圆八百余里。天柱峰之西,有一片绿色的森林,被明代帝王敕封为“官山”,太极观隶属官山管辖,正处于武当金顶之西,偏北约10°15°,直线距离约8000米,海拔在400800米间,其地势险峻,均为人烟稀少的山林地带。

二 考证

(一)太极观及其周边环境和建筑物所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信息,均符合张三丰隐修所选择的修炼地。

太极观所属地为官山镇政府所辖的杉沟村,沟底有一条河流沿山绕行蜿蜒东西流入官山水库,俗称“西流河”。东西向的陆地是多年的洪水所冲击形成的沙洲,河水刚好将沙洲与山分隔。过小溪北上,登山道,步行约五分钟,有两株参天大树矗立于路旁,树下有一大片干净的石皮,是行人栖息的歇脚之地。又五分钟抵太极观。观四面环山,立于山半,天空犹若巨型的伞盖,将此地严严实实地罩着,湛蓝的天空与碧绿的青山连接,显得分外清新,分外就是一块世外桃源。周遭山势优美而壮丽,山形错落叠置,形成一个个“锁形”交叉状,酷似阴阳互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山山相扣,是风水家看重的“锁口”地形。而太极观的正殿就坐落于“蝠(福)山”的腹中,其地势开阔,两翼环抱如圈椅,形成青龙、白虎镇守之势。观天象犹若华盖当空,这里正是古人难以寻觅而奢望追求、又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

张三丰与太极观考

太极观正前方“朝山”与“案山”

太极观,现存庙房三间,其它均为遗址。面北南向,明、清均有重修,民国有修缮。现存建筑为硬山顶式,屋面残破,多处漏雨,后墙体倒塌基本无存。梁架四排,均为穿斗式,五排柱,中柱落脚。建筑设计多有与众不同之处,特别在工艺方面,技艺相当高超,凡榫口部位全部使用暗梢,挂榫。这是古代工匠在制作木结构时所采用的一种独特的民间工艺,将木榫隐藏在穿枋内,一方面使其美观大方,二可使木结构牢固而不易损坏,一般非行内人士是不会被发现的,若对其拆卸,非专业人士极其困难,甚至是无法卸掉,在武当山古建筑群的木构架中,这种使用暗梢、挂榫,尤其在古代重要的建筑结构中是常用手法,当属早期建筑的特征,虽然后期扰动较大,但仍可窥出早期建筑的端倪,说明在修缮时一部分构件保留了原物。

另外,正间的脊檩越过次间约50公分,次间的垫枋压在脊檩下以充作檩子的作用,既可以增加强度,又可以使之美观,也便于后期维修,同样可以帮助次间的檩子校正和纠偏的作用,这种使其美观、牢固、不变形的做法,也是古代官式常借用武当民间工艺的作法,而明清和民国年间在修缮时仍然保留了元代的部分构件。

再者是次间的后照面枋的雕刻图案,设计独特,穿枋的榫口两端设计了浅浮雕夔(kui)龙形图案,又称卷草龙,龙口衔住枋,用力状,简洁明快的图案,使之稳重又美观;中间为“二龙戏珠”实际在雕刻时的“龙珠”是由“双夔龙”组成的“寿”字,而寿字且用二个夔龙巧妙的组成一个“寿”字,呈圆形,非常完美,象征圆圆满满,同样也寓意张三丰修炼能圆满成功。这是早期建筑设计构造与设计思想的特征,这些构件显然也是元代原件。另外屋内还留存有数十块硕大的屋脊(青货)构件,即正脊筒数节,图案是龙凤呈祥,纹饰古朴,堆饰高,立体感极强,沧桑感也颇为显现,在脊饰的上面有一块垫脊板,在武当山遗存中少有,垫脊板上面用叩脊瓦,宽窄限定了盖瓦的尺寸,整体效果出色。小小的三间庙房,却透出了大量的文化信息,使你目不暇接,让人心潮澎湃。

张三丰与太极观考

太极观左侧炼丹池

观左,有一水池,虽被人为填埋,但池的边线轮廓依然清晰,名为“炼丹池”。老百姓告诉我们“文革期间造反派将观内神像砸坏丢在池塘内用土填埋。观前边有几个大崇台,也有一批石像被当驳岸石砌筑在崇台里面。大崇台以里古代有几进院落,最前面的大白果树旁是古戏台,每逢年过节(春节、正月初一、十五等)均在此唱大戏,一连几天,热闹非凡。”大兴农田基本建设砌筑驳岸时,村民杜新义的母亲为了保护黑虎这一“神兽”,请人将其抬放在家里保护至今。一同放在家里保护的还有一块木匾,匾名“皇恩耆儒”及其珍贵。

房屋的左侧十余米外,在大块的土地当中唯独有一“飞来山”迎风矗立,工匠以山凿窟,洞窟较小,洞穴内通高110厘米,洞宽89厘米,洞深113厘米。洞内正中央雕刻青年背剑坐像,右壁,存元代摩崖题刻一块,摩崖高84厘米,宽60厘米。这尊石雕像,刻画的体态消瘦、眉目清秀,大有仙风道骨之感,头顶髻,身背宝剑,俨然一副少年美男,其线条简洁、粗旷,为修炼打坐状。见其坐姿,虽看不见手,却知为“阴阳合掌”,视不见脚,断知“阴阳双盘”,石像几乎於洞等高,通高95厘米,像高80厘米,通宽64厘米,其中像宽48厘米。像前有不知名的动物,看似龟蛇,又像“鹊蛇相斗”由于残损,无法辨认准确。

此地较为神秘、隐秘,三丰洞外正对着炼丹池,观后、左、右均有泉水常年流淌,大旱不枯,观前一条小溪西向而去,虽然地处深山,但阳光充裕,因为地势较高,四周烟岚尽收眼底,尽管如此,仰天观象,圆圆的天空好像专门为太极观罩着,冥冥中视乎可与苍天对话,是古代修炼者的最佳理想的场所。

1/512345下一页

  • 上一篇:张三丰籍贯辽东懿州考
  • 下一篇:三十代天师张继先 精彩对话宋徽宗
  • 我的微信:st-3139
    点击复制

    © 本网站不为利润,有些文章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邮箱8802207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