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符咒网

事业财运

人际关系

平安运势

道教与年画——以陕西凤翔年画为例

繁體中文版

宗教与传统节日系列之二 | 道教与年画 以陕西凤翔年画为例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根植于民间,而年画作为中国民俗中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与道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陕西凤翔地处关中,是周的发源地,南通蜀湘,西连宁夏,北接甘陇,为我国西部重要的交通要道,也是我国知名的木版年画产区。

独具风格的凤翔木版年画,是中国民间年画的一大流派,与天津杨柳青、河南开封朱仙镇、江苏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杨家埠等地年画齐名。据考证,凤翔年画始印于唐宋,盛于明清,按明正德二年(1507)的赋税文献记载,凤翔地区的邰氏家族已有8户从事年画生产。目前,所存世有明确纪年的凤翔年画为明嘉靖十年(1531)所作。

相对于其他几个年画产地,凤翔木版年画表现手法以古拙、浑厚、夸张、粗犷、苍劲著称。数百年来,凤翔年画以家族画局为生产组织,历代相传,绵延不断。因其制作技艺传承有序,年画基本上保留了几百年前的面貌,为我们研究年画的起源以及与道教关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凤翔木版年画按主题分为门画、十美画、风俗画、戏剧故事画、家宅六神画和窗花画六类。

今年是鸡年,拜年的短信息中,每每附上一句鸡年大吉。鸡与吉同音,不失为巧妙的借喻。在陕西凤翔的年画中,有一幅流传下来的《神鸡衔蝎图》,雄鸡昂首挺胸,口中衔蝎,花团锦簇,五彩斑斓。画作旁,还有文字表意:蝎子本性毒,与鸡作对头,一嘴擒进他,霎时难逃生,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令。画中附有一符,为道教镇邪的符箓。此图洋溢着民俗的吉庆气氛,同时也包含了道教禳灾除祟的寓意,作为今年张贴的年画,甚是应景。

其实,这幅《神鸡衔蝎图》是在谷雨时节张贴的。凤翔售年画、贴年画,主要分为四个时节:春节、立春、谷雨和端午。春节贴《门神》《家宅六神图》《十美图》,立春贴《耕牛图》,谷雨贴《神判》《神鸡衔蝎图》,端午用《张天师降五毒图》。

在凤翔年画中,门神、家宅六神图,以及除祟所用的《神鸡衔蝎图》《张天师降五毒》《钟馗图》《太上老君图》与道教关系最为切近。其他一些戏剧故事画中也经常出现道教题材。

宗教与传统节日系列之二 | 道教与年画 以陕西凤翔年画为例

门神,据考证来源于道教的桃符,《淮南子诠言》:鬼畏桃,今人以桃梗径寸许,长七八寸,中分之,书祈福禳灾之辞。又如东汉蔡邕《独断》里所载:汉代常以岁竟十二月,从百隶及童儿而时傩,以索宫中驱疫鬼也。桃弧、棘矢(弓箭)、土鼓,鼓且射之。以赤丸五谷播洒之,以除疾殃。已而立桃人、苇索、儋牙虎、神荼、郁垒以执之。到了唐代,王堂《知新录》:今俗用甲马以祀鬼神。所谓甲马就是神仙或武将的画像,贴于大门前,邪祟则不敢进入,这便是门神的前身了。

到了宋时,甲马被称作纸马,明代称作画帖。宋人吴自牧 《梦粱录》 中记载,到了除夕这一天,士庶家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这算是古文献中,对贴年画最详实的描述了。

凤翔年画中的门神有《方弼方向》《秦琼敬德》《关羽张飞》等,还有一种用朱砂印刷的判官像,叫做《朱砂神判》,神判年画有清中期流传至今的古版,据说,画中神判为阎罗王手下掌管魑魅魍魉的判官,百姓每年于谷雨时将其张贴于门上,一方面祈求判官捉鬼,一方面祈求在自己转世判决时得以宽容。

我国流传着一种习俗,在除夕前,要把家宅六神图买齐,贴到相应的位置,保佑一年平顺,凤翔年画中也不例外。家宅六神分别是:天官、灶王、仓神、龙王、槽马侯和土地神。天官贴于院中,土地守门口,灶王进厨房,仓神到粮仓,龙王看水井,槽马侯护马房,到了腊月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当日再烧掉谢神。这种道教神仙民俗化的现象,值得深入探讨。《神鸡衔蝎图》中往往配有道教的符咒,作为谷雨时节攘邪荡秽之用,又取吉音,祈福解厄,相得益彰。张天师在民间演变为镇邪降妖的神祇。在凤翔年画《张天师降五毒》图中,张天师身披八卦服,手持宝剑,胯下骑虎,运用手中的五雷符,斩杀五毒蝎子、蜘蛛、蜈蚣、蛇、蟾蜍。据传端午节张贴张天师年画的习俗始于宋代,明清之际广为流传,在清《清嘉录》中有记载。

#p#分页标题#e#

此外,在凤翔戏剧故事年画中,也经常出现太上老君、吕祖、八仙、太极、八卦等人物形象及道教符号,体现了道教根植民间、深入民间。在色彩方面,据学者研究,凤翔年画刚出现时,主要为黑、红单色版画,明代出现了套色技术,颜色以红、绿、黄、黑、紫为主,所谓大红是肉,绿是皮,黑是骨头,紫是金。有人认为,黑红色调代表阴阳,而套色后的凤翔年画仍以红绿为主要色调,一方面强烈的色彩对比,增加了视觉的冲击感,增加了节日的喜庆气氛,所谓远看搭眼,近看有味,一方面仍旧蕴含着质朴的道家阴阳五行思想。

总之,很多年画取材于道教文化,很多百姓又是从年画认识道教,从道教角度的对年画内容、源流、思想内涵进行解读,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转自微言宗教微信公众号)

  • 上一篇:《文始经》中的万物与我为一
  • 下一篇:读完这篇文章,全面了解道教四大名山,不服不行
  • 我的微信:st-3139
    点击复制

    © 本网站不为利润,有些文章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邮箱8802207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