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张天师评传丨张正常:洪武帝的宗教政策
[摘要]朱元璋不相信道教的最高宗旨,是否意味着他对于道教完全弃之不用呢?他多次举行祭天和山岳海渎诸神,优礼和召见张正常天师,正是看到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的巨大价值,并加以充分利用。
文/贾来生
明太祖企图通过频繁盛大的祭神仪式,来警戒臣民。例如洪武六年三月,中都城隍庙建成,太祖对宋濂等人讲道敬神在于使人人有敬畏之心:“朕立城隍神,使人知畏。人有所畏,则不敢妄为。朕则上畏天,下畏地,中畏人,自朝达暮,恒兢惕以自持。”
宋濂像(资料图)
所以明太祖不时举行的盛大隆重的公开祭天仪式,实质上是秉承了儒家孔子“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的礼乐传统,名为祭天,实为治世,始终以强调国家权力主体的权威、祈福生民、警戒臣民、君权天授等为重点。而张正常天师对于这一点,是充分领会了的。他深深理解,朱元璋整个大明王朝江山的稳固,是需要他这个神权领袖的配合与支持的。
而朱元璋也投桃报李,极尽笼络恩宠之能事。洪武三年(1370)六月,明太祖录功宠,特敕吏部改赠张正常天师的父亲,第三十九代天师“太玄辅化体仁应道大真人”嗣成为“正一教主,太玄弘化明成崇道大真人”,改封母“明慧慈顺仙姑”,胡氏为“恭顺慈惠淑静玄君”。当时玄君八十高龄了,天下人都觉得她是真正长生不死的活神仙,也深以为荣。
洪武三年(1370)秋天,朱元璋又一次召见张正常天师,向他详细询问了鬼神崇拜和祭祀方面的事情,并给掌天下道教银印。
尽管实用主义的朱元璋并不信鬼神,但民间的鬼神信仰确实大量存在(资料图)
洪武五年(1372),张正常天师被特召入朝,朱元璋专门下诏,给其加赐“永掌天下道教事”之诰以宠之。诏书写到: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朕惟道家者流,本于清静无为,其来尚矣。龙虎山张氏,自汉以下,宗派相继。其四十二代孙正常,存心冲澹,葆德纯和,远绍宗传,以守正一。朕用嘉之,是宜锡以真人之号,尔其益振玄风,永掌其教焉。可授正一嗣教护国阐祖通诚崇道弘德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宜令张正常准此。
制诰
洪武五年十二月日
之宝
“存心冲澹,葆德纯和”,诰命中充满了对张天师的溢美之辞。
“存心冲澹,葆德纯和”(资料图)
洪武九年(1376)秋天,朱元璋遣使召见张天师,没想到张正常天师竟然心有灵犀的先期而至。太祖欣喜曰:“张爱卿你这次来为何竟与我意相符呢?真是神机妙算。明天秋天的时候,我将派人祭祀海岳诸神,爱卿当精选弟子中清修有成者,与其同来”。关于这段奇遇,《皇明恩命世录》记载道:
上遣使召,忽先期入见,上喜曰:“卿来何,与朕意相符。明年秋,朕将遣使,祠海岳诸神。卿当妙柬清修之士,与其偕来。”赐宴,及金纹法衣、玉圭佩、法器之属。
所以,单凭这些历史史料,可以说这一段时间完全是张正常天师和太祖朱元璋之间的蜜月期。其实朱元璋作为一位极有心计、心思缜密、手腕灵活的一代雄主,对于包括张正常天师在内的佛道二教早就有了周密的考虑,早定下了对其利用并加以限制的双面互博的政策。前面提到的这些,对于张正常天师的笼络手段那只是他行事策略的一个方面。欲周知详情,必须站在张正常天师的立场,体会他当时的艰难甚至或多或少有些尴尬的境况,也有必要了解朱元璋对于道教的其他的各种限制手段。
为了巩固大明王朝的开国基业,洪武帝费尽心思(资料图)
总体来说,朱元璋对于佛道二教有着清醒的认识,所以制定种种计策来充分利用其优点以巩固其政权,又毫不放松对其的控制,使其牢牢的匍匐在皇权帝国的脚下。而这些,直接关系到张正常天师和他的龙虎山正一道,以及整个明朝道教的发展走势。
那么,朱元璋对于佛道二教,特别是道教是怎么认识的呢?我们都知道,道教的最高宗旨就是羽化成仙、长生不死。可是朱元璋从其一贯的政治实用主义而非宗教感情出发,对此断然否认。他公开批评了秦始皇汉武帝的求仙无果之事:“至如秦始皇、汉武帝好尚神仙,以求长生。疲精劳神,卒无所得。使移此心以图治天下,安有不理?”明太祖进一步否认长生不死神仙理论的正确性,认为这些没有获得证实的办法,“假使其术信然可以长生,何故四海之内千百年间,曾无一人得其术而久住于世者?”这位勤政务实的开国皇帝,解释“神仙”和“长生不死”的涵义为:“以朕观之,人君能清心寡欲,勤于政事,不作无益以害有益,使民安田里,足衣食,熙熙而不自知,此即神仙也。功业垂于简册,声名流于后世,此即长生不死也。”所以他明确总结道:“人能惩忿窒欲,养以中和,自可延年。有善足称,名垂不朽,虽死犹生。何必枯坐服药,以求不死?况万无此理,当痛绝之。”
秦皇汉武都有求仙的执念(资料图)
那么,既然朱元璋不相信道教的最高宗旨,是否就意味着他对于道教完全弃之不用呢?答案是否定的。从朱元璋多次举行祭天和山岳海渎诸神以及优礼和召见张正常天师看来,他还是看到了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的巨大价值,并加以充分利用。他对于儒释道三教关系的看法总体来说是:儒明而释道暗,儒本而释道用,三者缺一不可。他比一般正统的迂腐的儒家知识分子高明的地方在于,他也看到了释道二教,特别是道教,在底层贫民百姓中间的巨大感召力不是儒家能够完全替代的了的,他讲道:
“释迦与老子虽玄奇过万世,时人未知其的。每所化处,宫室殿阁,与国相齐,人民焚香叩拜,无时不至。二教初显化时,所求必应,飞悟有之。于是乎感动化外蛮夷。及中国假处山薮之愚民,未知国法,先知虑生死之罪,以至于善者多而恶者少,暗理王纲,于国有补无亏,谁能知识?凡国家常则吉,泥则误国甚焉。”
他认为释道二教通过神奇超凡的渲染感动百姓,在百姓中形成巨大的影响力,而其宣扬生死轮回、善恶报应、羽化成仙的思想,往往能使老百姓有所敬畏而安守本分,从而“暗理王纲”、“阴翊王度”,长远来看有利于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全真道在元朝一度辉煌,却没有受到朱元璋对待正一派一样的礼遇(资料图)
与此同时,而朱元璋并没有给与全真道如此礼遇,一方面固然由于全真与元朝统治者的关系过于密切,另一方面也是因于“全真务以修身养性独为自己而已”,而不像天师道“专以超脱,特为孝子慈亲之设,益人伦,厚风俗,其功大矣哉”,不如天师道“盖为御灾捍患之妙,功达于君,利及于民”。
未完待续……
(编辑:灵瑾)
本文为腾讯道学获作者授权连载发布,文/贾来生,文章版权归作者本人,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如需使用请联系作者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