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注意饮食健康,一年都精神!
惊蛰
2020年3月5日 星期四
惊蛰时节,万物复苏,各种病毒和细菌也是最活跃的季节,出门在外不小心就容易染上各种病症。那么惊蛰节气如何保护好自己的健康呢?
多吃些性温味甘的食物以健脾,少吃酸味食物。甘味食物包括糯米、黑米、高粱、燕麦、南瓜、扁豆、红枣、桂圆、核桃、栗子等。甘味食物能滋补脾胃,但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甘味”除了指食物的口感有点甜外,更重要的是要有补益脾胃的作用。在这类食物中,首选山药和大枣。可以将大枣放入粥中进行熬制;或将山药放入粥品中与冰糖一同熬制,一锅浓浓的冰糖山药粥既甜味十足又易于消化,老人和孩子都适宜。
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养生应顺乎阳气的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此时宜适当食用辛温升散的食品。唐朝的《千金方》里有一句话叫做“二三月易食韭”,就是说葱、生姜、韭菜、蒜苗等这类性温味辛的食物对于人体春季阳气生发很有好处,类似的食物还有洋葱、魔芋、大头菜、芥菜、香菜、生姜等,在疏散风寒的同时,又能抑杀潮湿环境下孳生的病菌。
春季肝火过旺容易肝胃不和,所以春天人容易上火,出现舌红苔黄、口苦咽干、口唇生疮,牙龈肿痛等,因此饮食宜清淡,忌油(油炸食品)腻、生冷及刺激性食物。可适当配吃些清解里热、滋养肝脏、补脾润肺的食物,如枇杷、梨、薏苡仁、荠菜、菠菜、芹菜、菊花苗、莴笋、茄子、荸荠、黄瓜、香蕉、生梨等。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在民间还有惊蛰吃梨的说法,梨的吃法很多,可生食、可蒸煮,也可以榨汁。春季吃梨最好还是以冰糖煮制,这样不仅可以避免食物冰冷,更利于和胃降逆。
春季气温逐渐升高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也开始繁殖,活力增强,容易侵犯人体而致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易在春天发作,所以在饮食上应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胡萝卜、菠菜等黄绿色蔬菜,富含维生素A,具有保护和增强上呼吸道粘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细胞的功能,从而可抵抗各种致病因素侵袭。
维生素C能够抗氧化,还具有解毒作用,补充维生素C可以选用小红辣椒、苜蓿、菜花、菠菜、大蒜、芥蓝、香菜、甜椒、豌豆苗等蔬菜;水果类可以选择雪梨、红枣、黑加仑、蜜枣、番石榴、猕猴桃、核桃等。
“春困”使人身体疲乏,精神不振,应多吃红黄色和深绿色的蔬菜,如胡萝卜、南瓜、番茄、青椒、芹菜等,对恢复精力有益,应季的野菜如马兰头、枸杞头等可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惊蛰后,天气将明显变暖,清淡的食物有助于自身的新陈代谢,因此,推荐多食一些春笋、芹菜等对肠胃蠕动有很好效果的粗纤维蔬菜。
春笋在菜品中有“百搭”之称,可荤可素。并且春笋还是一种提鲜的食物,可以和任何一种肉类食物一起进行烹饪。
惊蜇时期草木生发,同时也是多种疾病的“生发”期。此时要注意禁食“发物”,以免旧病复发。发物其实也是食物,不同的是,有些人吃了这些食物很容易引发某种疾病或者使已得的疾病加重。
惊蜇期间,对于体质虚弱、过敏体质或者有慢性病者来说,以下几种发物都是应当坚决避免信用的:猪头肉、羊肉、韭菜、荠菜、香椿。
在冬季,特别是春节期间,人们大都经历了一番美食的洗礼,所以到了早春时节,人的肠胃功能会因不堪重负而变得虚弱。糯米是人们很熟悉的美食,但是此时却不宜多吃,因为糯米过于黏滞,且难于消化,如果此时多吃会加重肠负担,造成消化不良,严重的还可能引起肠梗塞。老人和儿童消化功能比较弱,所以惊蜇前后应尽量避免食用糯米制品。对于健康的成年人来说,此时食用糯米食品也应适量,每天最好不超过20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