挟飞仙以遨游:效法天地间根本法则,证得真逍
[摘要]效法,不是完全照搬某一祖师的言行、功法或行迹,而是要学会如何为我所用。真正的道,是历万代而不变的,在不同的年代又是有符合当下的表现方式的。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任何一种宗教信仰,必定都会强调对信徒的教化作用,强调信仰神明的言论和行迹,以此达到促使教徒信奉其教理教义的目的。这一教化作用,贯穿于宗教传播的始终。道教作为一家宗教,强调的便是道之教化。《云笈七签》中提到:“教者,告也。有言、有理、有义、有授、有传。言则宣,教则告。因言而悟教明理,理明则忘言。”所言“道教”二字,便是道之教化,以道的运行法则来教化世间万物尤指具有能动性和无穷欲求的人类希望万物生灵都能够返璞归真,以“婴儿”的状态去对这个世界保持纯真,互不伤害又互相依存,如太极阴阳一样彼此成为一个整体,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不同于其他的宗教(尤指一神宗教),道教教化的原初并不是来自于某一神明或先知的言行,而是要效法天地之间的根本法则。
如太极阴阳一样彼此成为一个整体,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资料图)
经中有言,修道的第一大关是除心魔。心中起了妄念,便是种下了恶行的种子。因此,想要实现道教教化的目标,最根本是要从人心上着手。在中华文明史上,儒释道三家对心学各有不同解读。与另外两家立足于自我心性修养的主旨不同,道教独有的心性说涵盖了信仰、无为、入世、功行等多个不同层次的解读,其中所包含的功德成仙、道法自然、内守真一、敬天法祖等思想共同构成了道教存在的基础。简单划分,便是内在之心性与外在之行为的二重统一,且是从内向外的延展,是从心学上的自我修缮进而外显为功行上的自我成就。当能实现内功外行自觉累积时,才是实现超越人间世的前提条件。
明白自我之本然是什么。(资料图)
当把这一修行目标具化成如何做的问题时,在中国本土宗教信仰和宗教教化的大概念中,“敬天法祖”是贯穿了儒道两家的基本修真法则,更加注重道教中成仙成神的现世修行。
“敬天”,即要遵循天之道来行事,在道经中便是在强调“法自然”、无亲、无为及“善人”。奉道的基础是要做到“道法自然”,即明白自我之本然是什么。道教的教化,不会用某种一成不变的法则去规诫所有的信徒,而是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在道之理中证得自我存在。唯有明白自己,才是究通天人之变的最前提。又源于我们生在尘世,总是会因为遍染六尘而迷误了心性,最终导致做出种种不明人道、违背天理的行为。这便是“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的定律。所以道祖又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是指众生所效法的天道是不存在私心的,不会偏心于哪一个物种的具体欲求和利益。但同时,如果有哪一个物种因自我欲求的膨胀而背离了万物平衡的法则,天道就会用“损有余而补不足”法则进行调节。有余的是心上之贪念,不足的却是对本性的认知。在天道的调节下,若能够做到少私寡欲、返璞归真,回到虚心实腹的“婴儿”状态,也便实现了“善人”的目的。善,包含缮性的意思,是对不恰当欲念的止息,是对不能自主之心性的导引,使人们在明天道、知天理的过程中不断地对自我进行修缮,进而实现从一个普通世间俗人臻达具有超越性思想的无己之至人。
唯有先放空自心,才能够重新建立一个新的自己。(资料图,摄影:弋蓝)
其实,这一转化是把概念性的哲思问题转向了具体的实践之功。具有宗教哲思和真功实行的双重性,正是道教独立于世界宗教体系的最大特点。那么,当把目光放归到实践问题上时,修真之士也就需要把注意力转移到“法祖”之上。
所谓“法祖”,是因敬奉祖先之功行而敦促自省之功,并进一步发挥能动性去对现实做出改变,最终实现积跬步以致千里的结果。在“法祖”的概念中,有两个基本疑问需要明晰:
第一,究竟什么样的祖先才值得效法呢?
第二,如何在法哪一个“祖”之间做出抉择?
两个疑问最终的归指,是法的对象与法的方法问题。道教崇奉的神仙,多是以功德而成神。后人通过对先祖行迹的学习,是期望效法祖师行持之法来修证自我功德。明确了这一目的后,也就知晓了效法的目标和意义。效法,不是完全照搬某一祖师的言行、功法或行迹,而是要学会如何为我所用。真正的道,是历万代而不变的,在不同的年代又是有符合当下的表现方式的。效祖师言行,要学到的是其言行背后的真精神。正如老子见周衰而出关西去,这是得道后的“隐”;而丘祖应召而万里西行,这是证道时的“显”。一隐一显中,证了同一个道。当参悟到显与隐的背后精髓,自然就不会在不同祖师间的相悖处纠结。法祖,其最大的意义在于能够让后学者放下自我的执念和成见,唯有先放空自心,才能够重新建立一个新的自己。心外无心,从这个层面上说,法祖和敬天乃是同根同源,天道与人道也无二致,回归本我与求证自然之道也正是殊途同归的修行。
神仙乃是天道之显化,是先祖之楷模。(资料图)
《云笈七签》中又言:“立教者,圣人救世愍物之心也。悟教则同圣人心,同圣人心则权实双忘,言诠俱泯,方契不言之理,意象固无存焉。”道教神学是建立在一化三清理论基础上的,神仙乃是天道之显化,是先祖之楷模。所以循道、闻经、遵师本不离三宝之功,更是证道的最佳途径,也是对中国人独有的敬天法祖宗教思想和行为的回归。奉道,是兼具有普适性和超越性的,能从世俗的普适中求得超越,便可称圣、称神以至于无待逍遥了。
(编辑:孟淅)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清虚道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