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体道 闻道如斯参加2017明圣宫道文化夏令营有感
[摘要]来自山东艺术学院的谢露莹同学分享了她参加2017明圣宫道文化夏令营的所见所闻和感悟收获。
文/谢露莹
道文化于我而言是一个熟悉而又神秘的名词,熟悉是因为从小读过的许多经典里都提到“道”字,孔子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神秘是因为道教总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玄之又玄的感觉。带着这种好奇和神秘的心情,我来到了骊山明圣宫,参加了七天的道文化夏令营。
夏令营成员合影(图源:明圣宫道文化夏令营)
夹杂着汗水、困倦、笑容与感动,道文化夏令营圆满结束了,而我对道文化的兴趣与追求也许刚刚开始。这七天里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道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包罗万象,使我对道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与尊敬,回想七天来的生活点滴和学习收获真是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首日
我充满着对道教的憧憬与好奇来到了骊山,道长们的热情与膳房阿姨们做的美味素食使我很快地适应了这里。晚饭后,在骊山书院举行了预备会议,刘道长向我们介绍了道文化夏令营的意义和特点,刘道长说:“希望大家在此发三个‘心’,恭敬心、清静心、洁净心。 ”这句话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七天,随后营员们都做了自我介绍,发现大家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高校,一个个才思敏捷,语言凝练。一天就这么过去了,怀着对第二天的期待悄然进入梦境。
成员于说经台合影(图源:明圣宫道文化夏令营)
翌日
上午,明圣宫第四届道文化夏令营正式举办开营仪式,於道长带领全体营员唱了国歌,各位道长和临潼区的领导作了发言表示欢迎,并且给乾、坤(男、女)营长颁授了营旗。随后,我们集体在山门前合影并参观了明圣宫。
下午,骄阳似火的炎炎夏日,明圣宫骤然停电,而各位营员却没有因高温感到烦躁,大家都静下心来在骊山画院里,耐心地学习於道长教我们手印和道教音乐。当晚我们分为了三组在凉亭下分享交流,大家谈玄论道,感悟人生,时间很快到了晚上十点。
营员练太极(图源:明圣宫道文化夏令营)
第三日
清晨六点,太阳刚刚升起,我们跟着道长们的带领来到了供奉着谢仙祖的殿堂里进行早课,营员们个个虔诚跪诵,道长们庄严诵经,朗朗经声,缥缈仙乐,仿佛让我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这是我终生难以忘怀的庄严又神圣的画面。早课后,我们开始跟随华山派著名太极拳师葛万震道长练习陈氏太极拳,葛道长说:太极拳既能颐养性情,又能强身健体,是中华民族的国粹。一招一式,刚柔并济,柔中带刚。
太极拳师表演(图源:明圣宫道文化夏令营)
下午,我最期待的一堂课来了,这是由刘景花道长为我们带来的一堂香道讲座,“香字诚心起,烟从信里来”。据了解,刘景花道长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舞蹈系,音乐、舞蹈样样精通,才华横溢。她首先给我们讲授了香文化的源远流长,历史上曾有多次名贵香的历史记载,以及香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然后用提前备好的香料香粉现场教我们如何制作自己喜欢的香,这堂课使我受益匪浅,我想如还有机会我还会再制做一次香。课后,我们在骊山书院抄写道教著名经典《阴符经》,经文是提前印制好的字帖,我们照着描写,一笔一画,悬肘静心,不敢懈怠,这是一种极好的静心方式。
晚饭过后我们还是照旧分三组进行分享讨论,个个敞开心扉,气氛热烈,有的是大学毕业面临择业的迷茫,有的是工作数年,兴趣渐退,有的是漂洋过海,见多识广,有的是仗剑天涯,走遍中国,有的是早已皈依道门,找到了心灵归宿,有的希望今后能通读道典,博览群经等等,每个人都带着不同的问题和困惑来到这里寻找答案,指引人生。不知不觉中,交流持续了三个多小时。
第四日
清晨,蒙蒙细雨笼罩着整个明圣宫使得这里宛如仙境一般,我们跟随着於道长下山乘车前往神圣的终南山楼观台,进行访道之旅。当我迈进一座座道教之“家”,我感觉道文化的神秘在我心里不知不觉弥漫,道教的历史深厚也让我如水底探月。据说这里是春秋时期,老子著写《道德经》的地方,一部《道德经》五千言,两千多年来成为中国哲学的宝典,中国人精神世界的灯塔,也成为世界上发行量仅次于《圣经》的经典文献,这么神圣伟大的事迹就发生在这里,整个道观古木参天,古朴典雅,神圣庄严,我们也许三天也领略不完这里的文化内涵。
营员合影(图源:明圣宫道文化夏令营)
拜别楼观台我们又来到了全真派祖庭重阳宫。据介绍,重阳宫是道教全真派的三大祖庭之首,也是全真派王重阳祖师早年修道和安葬之地。金庸笔下的全真七子原来都是真有其人,但是并非武林高手,而是道教宗师,他们的思想对后世人们的影响远远超过武侠小说中的影响力。重阳宫里几十通巨大的碑石似乎在诉说着这里曾经的辉煌历史,而现在,这里的一切显得有些落寞,这与他崇高的历史地位极不相符,这也许是现代中国要复兴传统文化的原因吧!这里的威严壮观使我久久不能忘怀,回到明圣宫后也在回味其中的各个人文景观和它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
1/2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