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符咒网

事业财运

人际关系

平安运势

传承弘扬中华民族固有信仰和文化担当精神 助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

[摘要]习总书记在2013年视察海南时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海南发展的总抓手就是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岛。”

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政协海南省常务委员、海南省道教协会会长陆文荣

2017年7月19日在海南省政协六届二十五次常委会上的发言

传承弘扬中华民族固有信仰和文化担当精神 助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

陆文荣(资料图)

2013年视察海南时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海南发展的总抓手就是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岛。”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岛关键就在于挖掘和打造海南独有的文化品牌价值,丰富国际旅游岛的精神内涵。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沃土的固有宗教道教崇尚自然,倡导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等理念,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思想,充满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对国人精神生活产生深远影响。道教文化独特的魅力和价值,也越来越得到世界各国人民认可。海南道教文化资源丰富,以传承和弘扬道教文化作为突破口,是海南落实重要讲话精神,彰显文化自信,擦亮国际旅游岛名片的绝佳选择。在这里,我想以“传承弘扬中华民族固有信仰和文化担当精神,助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为题,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第一,打造海南旅游文化自信,方能行久致远。

海南以优质的海洋和生态资源作为打造国际旅游岛的核心竞争力,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因缺乏文化内涵有效支撑,后发优势明显不足。相较其他省份,陕西有秦汉文化,河南有殷墟文化,四川有巴蜀文化,而海南却一度被人称为“文化沙漠”。张艺谋导演的印象海南岛起步较早,如今却已偃旗息鼓。海南本土节庆活动欢乐节也是“徒有其表”,难以引发老百姓的欢乐共鸣。指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我认为,贯彻落实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岛,就是要传承弘扬中华民族固有信仰和文化担当精神,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注入“精、气、神”,展现海南独有的文化自信,让海南旅游迸发无穷生命力,乘风而起,踏浪远行。

要寻求海南的文化自信,就必须深入挖掘海南本土文化,全力打造海南独有的文化品牌。在这方面,包括道教在内的宗教文化,既可以提供相关文化资源,也可以提供挖掘文化资源的历史经验。道教是我国固有的宗教,先后经历雏形道教、义理道教、制度道教三个阶段,至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历史。他开创了养生与治国相一致的基础理论,为社会的和谐安定,人民健康生活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模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古代医学、古代化学、古代建筑都发生过深刻影响,是我国文化遗产中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南宗道教的实际创始人白玉蟾祖师是海南第一历史文化名人,他深研道学,穷究哲理,拜名师,得秘传,结交道教著名人物,聚会论道,探求济世救民良策。同时,他也是海南历史上第一位著名的诗书画家,诗文作品留传后世近千篇,草书成就直追东晋“二王”,绘画上梅兰竹菊作品历史评价甚高。他在台湾和东南亚国家有广泛的信仰基础,其中台湾省的信众数量多达450万,每年三月十五祖师圣诞期间,台湾前来海南玉蟾宫朝圣的信众即有上千人之多。其他如“天后祀奉”“冼夫人信俗”“海南斋戏”“海南斋醮科仪”等均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海南宝贵的本土文化。

第二、我想谈谈道教文化服务海南的几点建议。

一是发挥道教文化传播经验,吸引八方来客。道教经过长期历史积累,在发挥文化感召力、吸引力方面已经有充足的经验。根据今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文件精神,以及2016年12月中宣部、国新办,办好中华庙会,推动春节文化走出去,提高中华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吸引力的部署,举办中华庙会,配合本土独特的民俗类节目和地方饮食,是传播文化和吸引大量游客人群的有效途径。如果我们充分挖掘海南民俗文化,以庙会等形式将其组织起来集中呈现,一定会成为突出海南国际形象,吸引国际友人的最有力的法宝。道教在港澳、台湾同胞中,在海外华侨、华人中至今仍有相当大的影响。随着国际旅游岛的加快建设,前来海南旅游观光的港澳台及海外道教徒会日益增多。

二是挖掘道教中医养生文化,助推产业发展。指出:“中医是打开中华传统文化的金钥匙”。道教积累有大量中医养生智慧,医道同源,十道九医,在历史上,更创制出华佗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奇经八脉操、内丹修炼等养生功法。海南气候优越,适合中草药生长,黎族医药尤其发达,同时沉香造香等为海南省级文化遗产,本土医药养生资源丰富。借助这些资源,我们也可以发挥道教养生智慧的作用,推动海南医药养生产业发展,以此推动海南生态保护和人们精神上的和谐幸福,同时传播中华养生之道,告诉国际友人中华民族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存智慧和生存理念,也成为文化走出去的一个重要窗口。

三是发挥道教文化纽带作用,助力“一路一带”建设。道教在长期发展中,本土是主要的时空场,但也有对外的传播。海外华人在多元种族、多元宗教的环境中,往往将道教当成自己民族文化的标志。路通、物通、财通,不如心通,在开展“一路一带”建设的过程中,道教对海外华人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可以发挥道教的文化纽带作用,团结更多人,建构起民族文化的通心桥梁。近二三十年来,其他国家的道教组织陆续出现,据有关资料显示,世界上已经成立道教组织的国家有100多个。这些道教组织,相当一部分分布在丝路沿途,为道教参与到“一路一带”建设提供了很好的网络。发展丝路沿途道友的联系,加固其文化纽带,是急切的,也是可行的。

最后,我想借此机会呼吁一下,海南本土文化资源是海南人民的文化支撑和精神信仰,更是建设美好新海南至为重要的资源,但是由于大部分涉及到宗教,某些政府部门,不敢管、不会管、不愿管,文化开发极不充分。民族文化没有得到很好的弘扬和发展,民族文化的自尊和自信也难以得到真正的展现,海南经济社会也难以得到持续性发展的后劲。寻究原因,这不是我们海南缺少本土文化,也不是我们没有能力开发本土文化,而是因为对自己的本土文化开发瞻前顾后,顾虑重重。放眼全国,这种顾虑完全是可以打消的,我再次呼吁各有关单位解放思想,放开眼界,脚踏实地地发掘我们本土的历史文化资源,将我们自己的第一历史文化名人推广到世界。海南会记住我们,中国会记住我们,历史会记住我们。包括道教在内的海南宗教界,愿与政府各部门、文化界、民间组织一道,传承弘扬中华民族固有信仰和文化担当精神,助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腾云飞翔,以儒为表,以道为心,助推儒道双兴,忠诚有效地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

(编辑:玄朴)

本文为腾讯道学编辑发布。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 上一篇:中国音乐学院60余名师生走进北京白云观参观学习
  • 下一篇:上海市道教协会举办“玄门讲经”培训活动
  • 我的微信:st-3139
    点击复制

    © 本网站不为利润,有些文章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邮箱8802207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