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签算命:为什么说学了诗经会说话,学了易经会算卦
? 为什么说学了诗经会说话,学了易经会算卦
抽签算命 ????
学了诗经会说话,学了易经会算卦
民间有俗语道:“学了诗经会说话,学了易经会算卦。”常想天下之书多了去了,为啥单举这两本?况且和这两本重要性相当的岂不还抽签算命有?例如蒙书中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士子必读的《四书》,与《诗经》、《易经》并列的《尚书》、《礼记》、《春秋》为啥也不见提起呢?
今天中小学生的两门主课,就是语文和数学。其实今天家长把小孩抽签算命 子拿出来炫耀,无非是两样,一是如何的能背唐诗,二是如何的能算数学题。风行海内的《唐诗三百首》也是仿《诗经》三百首选的,故能流传。今天老百姓对一个人不是文盲的起码要求,就是“上厕所能认识男女,买东西能算账”,《诗经》第一篇“关关雎鸠,君子好逑”,据我想,其真正目的,恐怕正是教人认得男女的。认得了男女,才算真正意义的“发蒙”,才算认识人类世界的开始,再加上后面讲君臣如《黍离》、讲兄弟如《常棣》、讲父子的如《陟岵》等等一系列的内容,虽然不像今天人这样“系统”,却真的勾勒了一个完整的人类世界,并且教人知道怎样去表达这种情感。所以即便是《牡丹亭》里的腐儒陈最良,也要说“论六经,诗经最葩,闺门内许多风雅。没多些,只无邪两字,付与儿家”。在诗经中,无论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都是“思无邪”的。所以那《关雎》、《蒹葭》、《凯风》、《蓼抽签算命莪》、《伯兮》……都有一种撼人心魄的伟大力量在!试看今天在“唯物主义精神文明”伟大理论指导下的中小学语文课本,敢选这么多有关男女的文字么?试看老师们教学生写的谎话连篇的作文,捡钱救火扶老奶奶,何尝有一星半点“无邪”的影子呢?学了这种课程,只学会说假话、空话、套话。值得想想,学什么才真的会“说话”?
《易经》呢?四库全书里也有“数学”一门(列在子部术数类之下),那些书是讲周易、占卜的。我们小时候教科书上学的辉煌伟大的数学成就,诸如《九章算术》、《海岛算经》等,归在哪里去了呢?归在天文算法类的算法类。也就是说,在古人看来,称得起“数学”的,反倒是易经占卜。勾股定理、鸡兔同笼等“数学”,充其量只能算“算法”——和砌墙和泥切菜锯木头属于同一层面的东西。所以《西游记》中清风、明月发现树上的人参果少了,清风问明月:“你可会算账?”贵为镇元抽签算命大仙的一千二百岁的高徒(其实比孙悟空年纪还大),连“混元道果”都懂,居然还存在“不会算账”的可能,所以清风要多问这一句。
在西方学者看来,数学之伟大,决不在于能不能算账,而是用它来“通天彻地”,牛顿、伽利略、爱因斯坦、霍金,都借此要证明那个“绵绵若存”的东西的。伽利略说:“数学是上帝的语言。”这岂不与《周易·系辞》中“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正相似!所以说,设计以通天地之变的《易经》,真可谓认识自然世界的开始。《九章算术》之流,反倒等而下之矣。
代表古代科学精神的,其实不是毕昇、蔡伦这些技术上的发明家(他们只是近代为了说明中国也有“科学”,硬从史料里扒出来的),而是大儒们。所以《列子》中两小儿辩日,不去问鲁班这样的工匠,而是去问孔子这样的大学者,而且想当然地认为,孔子就得知道(孰为汝多知乎)!我们去看那些大儒,尤其是宋代以后的大儒,无不把易数放在第一课来讲,他们和西方伟大学者的精神,本来就是息息相通的。
那么有人说,《易经》不是源于巫术么?今天我们还要这玩意儿有什么样,其实在科学的体系下,科学就不是巫抽签算命术么?况且今天建立在概率论基础上的量子物理、大数据,恐怕越来越像算卦了。也许到最后会发现,上帝只是在掷骰子,不知和掷铜钱有什么区别?
由此可见,《诗经》和《易经》,实在是使人热爱人类、热爱自然,是真正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今天小孩子背唐诗和算数学题,家长便拉出来炫耀,其实已经等而下之的习惯了。这只是在炫耀“我们家孩子多聪明”。要知道,无论会背多少诗,会算多少位以内的加减法,这只是智力的游戏。小孩子既不会爱他人,也不会爱自然。一个在童蒙时代纯粹搞智力训练的民族,是迷茫而危险的!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