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符咒网

事业财运

人际关系

平安运势

刘一明祖师传丨云游结缘谒圣迹之再度云游悼谢祥

[摘要]刘一明回到南台指点弟子后,又一次外出云游。此次,他游历了龙门洞、崆峒山、景福山,感受了邱祖、广成子等先辈的修道之心。随后,他又前往谢家悼念老友谢祥,感念他为兴隆山做出的贡献和善心。

文/贾来生

离开了李鼎实,刘一明到凤翔太乙村,拜谒老师龛谷老人墓,撰文述其功德,并立碑以志纪念。做完这些,他又回到南台山。在南台山,他经不离手、功不离身,还给弟子们指点功法、解疑答问。此时,他总结出这样一条道理:“道即气,道即理,有道有理,无道无理,理有常理天性;玄关无定位,炼功无形象。”

刘一明祖师传丨云游结缘谒圣迹之再度云游悼谢祥

龙门洞(资料图)

随后,刘一明与住持弟子计议维修大事,周全之后,再度下山。他经过凤翔、陇州(今陕西千阳县),到了著名的景福山,参访了王母宫、朝天洞、混元阁、八仙岩和邱祖修身的龙门洞定心峰、全真岩。

站在龙门洞石窟前,刘一明想到,祖师丘处机当年从宝鸡溪移居此地,寒衣素食,星月七载,天天将那块磨性石滚下坡又抱上山,直把那顽石滚成光滑的圆球。仅此一举,需要多么坚韧的意志,多么大的魄力!

后来丘祖又以古稀之年,跋涉万里,到雪山行都,去见元太祖万吉思汗,建言“止杀”,使万千生灵免于涂炭,这又该是多么大智大勇的行为啊!连大清皇帝乾隆都作联赞扬到:

万古长生不用餐霞求秘诀

一言止杀始知济世有奇功

刘一明祖师传丨云游结缘谒圣迹之再度云游悼谢祥

远赴大漠,一言止杀(资料图)

刘一明抚今追昔,为八仙岩、定心峰和全真岩分别题诗道:

八 仙 岩

削壁悬岩石磴残,猱行鹿走亦心寒。

若非白露蒹葭士,应在荆坡空眼看。

定 心 峰

天生地造定心峰,左右峦头虎伴龙。

不得邱翁留法眼,几乎埋没本来宗。

全 真 岩

是谁削壁写全真,想是仙人现法身。

怎得翎毛为我借,愿将笔势又新。

当然,任何来景福山的人都不会不去看与汉代方士娄景有关的两个遗迹,即灰落字现处和娄景定日月处。这是因为景福山的名字直接来源于娄景,即娄景福佑之山的意思。刘一明在此作了《叹类景先生定日月处》:

日月如何可定哉,阴阳气聚结灵胎。

先生指出神仙窍,自是愚人悟不开。

夏天时,刘一明从景福山来到了号称“天下道教第一山”的甘肃平凉崆峒山。在崆峒山,他参访了世称“九宫八台十二院”的各处道观,瞻仰了华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像和广成子修行石室。

刘一明祖师传丨云游结缘谒圣迹之再度云游悼谢祥

崆峒山色(资料图)

崆峒山作为六盘山的支脉,峰峦雄峙,危崖耸立,烟笼雾锁,水天一色,兼有北方山势之雄伟和南方景色之秀丽。而真正让崆峒名扬天下的却是在《南华真经》(《庄子》)和《史记》中都记载过的那件千古盛事: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亲登崆峒山向广成子请教治国之道和齐身之术。

后来秦皇汉武因好神仙效黄帝而登崆峒,大量文人墨客留下的佳句和墨迹更使崆峒山扬名古今中外。在崆峒山,刘一明看到了石刻的宋代游师雄写的诗《广成子洞》:

昔闻广成子,不为外虏役。

轩辕屈至尊,稽桑请所益。

至今洞犹存,峭壁宛遗迹。

他更欣赏诗仙李白游崆峒时信手写的气势雄壮的诗篇:

本家陇西人,先为汉边将。功略盖天地,名飞青云上。

苦战竟不侯,当年颇惆怅。世传崆峒勇,气激金风壮。

离开崆峒,刘一明再一次到宁夏固原县击壤村去看望他的方外好友谢祥一家。这一次来谢家,刘一明倍感凄凉。

刘一明祖师传丨云游结缘谒圣迹之再度云游悼谢祥

听闻谢母杨孺人和挚友谢祥相继去世(资料图)

一年前,刘一明正在湖北参访的时候,就听闻谢母杨孺人和挚友谢祥相继去世。刘一明虽是一道门中人,但和谢祥的友谊很深,因而十分悲痛。每每兴隆山重建中有困难的时候,谢祥和他的兄弟们都仗义地施以援手。兴隆山的很多大事也都有谢祥的参与,刘一明祖师也常常听从谢祥恰当而中肯的意见。

当年,谢祥因病久治无效,闻知刘一明的医术和性命之术,上山求医。第二年谢祥就将家中事务尽托予两个不满20岁的儿子后,在山与刘一明朝夕相处,执俗家弟子之礼,学习内丹强身健体之术,长达十年。

刘一明和谢祥俩人经常饭后沿山阶登顶,临高望远,或从峡口踱步峡内,然后折返。遇到修观建庙,募买水旱田等大事,谢祥都以丰富的生活阅历给以帮助,乃至以大慈大善之心倾囊捐资。

刘一明祖师传丨云游结缘谒圣迹之再度云游悼谢祥

抛却俗家事,入山修行(资料图)

我们回顾这段历史,可以说,没有谢祥及其家人的捐助,就不可能有栖云山壮观的道观建筑和大量的水旱香火田,也不可能有刘一明西北弘道的伟业。这些从刘一明写的《谢瑞英传》、《谢氏善工记》中,便可知晓。这也是刘一明多次赞扬谢祥及其家人的原因了。

据刘一明的文章,因为撒拉族起义致使兴隆山重建工程停止时,来山养病的谢祥当即拿出一百三十两银子,使得“上下诸工始得完成”;谢祥还独自捐资兴建“均利桥一通、五图亭一楹、朝阳洞一处”,因而“栖云古迹虽未全复,望之已有名山景象矣”。

乾隆五十一年重建雷祖殿、斗母殿、王母殿、后山门、马灵官楼、寿星庵、白云窝等处时,谢祥知道消息,没等刘一明开口,从固原家中出发,亲率谢禄、谢贞、谢福抵山,一次捐资高达三百三十余两白银。

刘一明祖师传丨云游结缘谒圣迹之再度云游悼谢祥

其人至于终以全始(资料图)

后来,刘一明见道士增多而各观无长久养膳之源,准备购买土地。然而,众善信都彼此观望、默不作声,谢祥首先捐银五十两买地,这才打破僵局,得到兰州李某、张某、狄某、王某等的支持,实现了刘一明的心愿,使得兴隆山宫观无后顾之忧。谢祥为兴隆山捐银,累计已达五百余两。

对于谢祥和谢家的善举,刘一明以一种客观中肯的言辞评价道:“尝思世间见一善事而即兴起作为者困难,其人有作为而有始有终,终以全始者更难!其人至于终以全始,瞻前顾后不使久而废驰,永远长新如初者更不易得其人也!”

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做一次善事容易,做一世善事难,让善事做得完美而持久就难上加难。刘一明来到固原谢家后,谢祥的儿子谢思孝告诉他,谢祥辞世前让他一定要继续为栖云山捐资做善事。

刘一明祖师传丨云游结缘谒圣迹之再度云游悼谢祥

其功其善,可与栖云并传不朽矣(资料图)

据刘一明记载,谢祥辞世后,“乃郎思孝、思弟每年捐助零星补修之费,十余年来约有二百余金”。

嘉庆十二年(1807年),刚建的玉皇行宫被持续月余的秋雨毁坏时,幸好有谢禄、谢思孝及时的捐银支持才得以保住。嘉庆十八年(1813年),谢思孝独执百金来山交付刘一明做零星修补之用。刘一明将此钱贷出营利,又勒石以彰谢氏兄弟父子善事。

刘一明祖师传丨云游结缘谒圣迹之再度云游悼谢祥

玉皇殿(资料图)

刘一明感叹地评价道:“噫!自明至今一百七十余年,附近之人小就不能;谢氏居于千里之外而父子相继,缕续捐助约计八九百金,时而助成大工,终而防后以备不虞,真世间不可多得者!其功其善,可与栖云并传不朽矣!”

刘一明在《谢氏杨孺人传》中讲道,“如此善人,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所以谢祥可以说是栖云山兴旺的大恩人,其德行可谓感天动地撼日月!当刘一明后来写了许多著作而无钱付印时,他哀叹道:“世上钱作马,叹吾彻骨寒。”

在西北道业的复兴大业中,谢祥等众善信的钱帛、刘一明的道心、栖云山的奇景可以说是三位一体,缺一不可!

刘一明祖师传丨云游结缘谒圣迹之再度云游悼谢祥

如此善人,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资料图)

看看当今世道普天之下多少凡夫俗子“拨一毛利天下而不为”,公然宣称“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再想想谢祥之人数代倾力建山,就会觉得其品行高洁,日月可鉴。

刘一明感其为兴隆山建设的巨大贡献,又见其家人纯朴澹然,遂为其子孙传授了内丹养身术,强身健体养性保命。刘一明笃信:君子赠人以轩不若以言,所以他以一颗感恩的心写了《挽谢瑞英歌》、《谢瑞英传》、《谢氏杨孺人传》、《固原谢氏家谱序》等,高度赞扬了谢祥一家三代人的善行亮节。

在听到其弟谢禄终日忙于贩卖牛羊生意,并用资财娶小妾的行为,刘一明又写了劝善词《示谢禄醒心歌》。刘一明在《挽谢瑞英歌》中说到:

……

我忆瑞英明,度量甚宽宏,因物能付物,不收亦不迎。

我忆瑞英仁,恤老又周贫,好善而乐施,不分疏与亲。

我忆瑞英清,胸中少俗情,不谄亦不骄,与世无相争。

在《示谢禄醒心歌》中劝道:

……

银钱自有银钱分,莫与银钱把命偿。不如安分多快乐,不如寡欲保身强。

扫去一切闲杂气,放开海天大肚肠。浮名浮利如云过,恶言冷语若风扬。

养神却要少思虑,健脾更须远膏梁。酒色原是杀人剑,财货乃系要命乡。

少睡骨节能强壮,戒欲即可保元阳。不招烦恼身自在,不动无明寿命长。

……

未完待续……

(编辑:柯恩)

本文由腾讯道学获作者授权连载发布,文/贾来生,文章版权归作者本人,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如需使用请联系作者本人)。

  • 上一篇:高道潘茂名:与葛洪同为岭南道教先驱的济世良医
  • 下一篇:刘一明祖师传丨云游结缘谒圣迹之内功调养医腿疾
  • 我的微信:st-3139
    点击复制

    © 本网站不为利润,有些文章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邮箱8802207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