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 我终于读懂了天后宫
[导读]2016年12月10日至11日,腾讯道学“问学”福州行团队全体成员在三坊七巷天后宫进行了两天的体验活动,队员们对妈祖信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文/行云
“问学”福州行队员感言:原来你是这样的,福州。
从牙牙学语开始,妈妈便带着我叩拜“姑婆”,长大后,每逢大考,妈妈都会领着我去向姑婆许愿,从儿时起我便有了“信仰”。但是我所熟悉的“姑婆”似乎若即若离,有时候她很近,在头上三尺时刻护佑着我,有时候她很远,远在天边看不见摸不着。
这位奶奶、妈妈口中的“姑婆”就是妈祖。我不知道她来自何方,只知她深受我们敬仰,而她也庇护着她一代又一代的后裔。恰逢福州三坊七巷天后宫与腾讯道学频道合办了2016年“问学”福州行活动,我有幸报名成功于是我开始寻找我的“信仰”之源。
红墙黛瓦的天后宫曾是人们西出福州城的水上交通要道
。
福州古城中唯一一座天后宫:三坊七巷天后宫
福州三坊七巷的郎官巷内,有一座天后宫,始建于元代。现存的天后宫是清代道光年间重修的建筑。天后宫选址三坊七巷街区的郎官巷,由于明清时郎官巷临水,巷子前就是河道。清代时绥安人在此处做干货木材生意,在这里建立了商会,修建绥安会馆,同时重修了天后宫。那时候,南来北往入城的商船,都会在天后宫门前集散。如今的郎官巷天后宫不临水,昔日繁华忙碌的码头已变成一条幽深曲折的小巷,唯有天后宫前墙壁上所绘的船,还依稀能够看到当年的情景。
人们将自己的心愿贴在船上,祈求妈祖保佑。
中国的妈祖文化,千年历史积淀,流传至今,遍及全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妈祖文化,是一种源于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以慈悲为本,济世救人、扬善除恶的妈祖,成为后人世代景仰的海上护航女神。
妈祖是后世敬仰的女神
天后妈祖八岁开始读书,过目不忘,而且能理解文字,洞晓天文气象,常事前告知船户可否出航,熟习水性,遇难的渔船、商船,常得到妈祖的相救。长大后,她决心不嫁,终生行善,因而妈祖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如今,在福州城内早已没有了出海的渔船,但是人们的信仰却留了下来。
三坊七巷天后宫大殿
三坊七巷天后宫大殿为道光年间重修,殿堂中央供奉妈祖。现在这尊妈祖神像是莆田籍著名工艺美术大师佘国平设计并建造完成。造像采用集彩工艺,塑像所有彩绘均使用矿物彩,可经千年不褪;手工按金工艺,其光泽度足以和镀金相媲美。风格和装饰偏于唐朝。妈祖虽是宋朝人,但是宋初人的服饰还是沿用唐朝的。所以唐朝风格的妈祖神像更能彰显其本来面貌的神韵。妈祖身旁所立侍女和神将的描绘也极其精细,都是用五种颜色一一上色,先后要描五次。衣服的纹路就连袖口内都有的淡色花纹都与服饰正面花纹相映衬。神像皮肤上的血管静脉,眼角的细纹也都描绘的淋漓尽致。
戏台
逢年节庆,堂前便要搭台唱戏,两侧的酒楼人山人海,十分热闹。据说只要在此许过愿的渔民、商人,为了答谢妈祖,都会请上一班戏敬献给妈祖。戏台是在清代石基之上复建起来的,福建很多庙都建戏台在大殿之前,老百姓通过唱戏来谢神。同时,戏台也和福州特有的斗堂文化息息相关。
天后宫很多修建的细节都体现着对星斗的崇拜。比如天后宫门墙上很特别的有九个神龛,中间七个,旁边两个。曾有人猜想这是福建人信仰的“何氏九仙”,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九仙是九兄弟,并列关系,而这九个神龛有着“七加二”的模式,更符合北斗七元真君和两辅弼星君,也就是九皇的形象。福州人喜欢礼斗祈福,福州人拜斗的历史源远流长。十分兴盛。三坊七巷天后宫信俗非物质文化遗产里面就有一项“朝真礼斗”。
藻井
大殿上方的藻井跟门墙上神龛的制式一样,七层加两层,共九层,也体现了九皇星君的信仰。藻井中间有二十四门,象征着二十四节气。每个角落里都坐着一个神仙,一共有八个,有可能是八仙,现在年代久远,已经看不清了。藻井的作用是防火,水藻寓意镇压火患。同时在做法事的时候也起到调节声音和气场的作用。
天后宫后殿所供神像
后殿正中供奉的是正一张道陵祖天师,两旁是财丁两旺赵元帅和高元帅。右边主祀真武大帝,两旁是邻居神裴仙师和田元帅。右边主祀慈航道人,两旁是碧霞元君和临水夫人陈靖姑。后殿还供奉着魁星月老以及斗姆元君和六十元辰。天后宫殿堂虽不大,但一切俨然有序,庄严精致。
天后为“斗中玉女” 福州盛行礼斗文化
斗堂文化是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福州民间礼斗祈福文化,其最为核心内容是斗堂禅和曲,即信俗祈福文化活动中所唱奏的乐曲,发源于三坊七巷天后宫及周边地区。在台湾,斗堂禅和曲在宫观寺庙以及祈福等活动中广泛使用,台湾宫庙使用禅和曲作为法事用曲者近半。现在福州城内裴仙宫及三坊七巷天后宫不仅历史上是斗堂的重要发源地,现今也是斗堂的重要活动地点。
天后宫中很多地方体现着星斗信仰
历史上斗堂组织有“禅和斗堂”,“正一斗堂”。“禅和斗堂”多在福州城外;“正一斗堂”多在福州城内。两者堂友一样高素质,参与者除功名弟子及其后代外,便是当时社会名流或政府、工商业界的中上层人士,经主事者介绍考核,通过考核后成为堂友。
斗堂的宗旨为:“济人超幽,修德积功”,劝人为善,提供修行场所,共同学习经典,并在特殊的日子举行祈福法会或功德道场,为各位堂友祈福或超度先祖,以弘扬中国的孝道精神。
天后宫专门为腾讯“问学”福州行成员进行了礼斗祈福仪式
瞻星礼斗渊源甚古,昔之圣帝首命羲和,历象日月星辰,察璇玑玉衡以齐七政;后之圣人因神道教化而有礼斗之法,禳灾解厄之仪范。汉有霍光礼斗诸葛禳星,昔太上降于西蜀传天师五斗真经并斗姆心经,始有玄制科教。
礼斗是道教祈福禳灾的最重要方式,无论大小道观举行斋醮,“拜斗”是必修法事。
礼斗祈福
据《太上老君说天妃救苦灵验真经》记载天妃为斗中玉女,天尊命妙行玉女,降生人间,救世主民疾苦。乃于甲申之岁,三月二十三日辰时,降生世间。生而通灵,长而神异,精修妙行,示大神通,救度生民。愿一切含灵,解厄消灾,扶难拔苦。……
闽地现存斗堂所行科法为《正一穹窿玉斗全科》,据考雍正年间著名神霄高道施道渊真人曾多次应当时主政福建之“靖南王”耿氏家族之邀请来榕主持法会。
《苏州玄妙观志》载其“晚游闽越”。与之同时期清微高道娄近垣真人于江南与施道渊真人同用斗姆法,而娄真人在江南所传为《梵音斗科》启师中亦有沙门佛僧法师。《正一穹窿玉斗全科》少用梵音,可能是施道渊流传,特别标明“穹窿”二字以示传承。
关于斗中器物阐述,福州本地人家拜斗自家斗中除了通常拜斗的剑、尺、镜、米、剪、签等还有筷子 、红线、五子。寓意万里缠度分四象振八方,五子糖果寓意五子登科,生活甜美。更有特色本命五行元辰灯,五行具足,照临本命元辰有无上光明。(具体做法不可尽述)
妈祖与茶 不可不说的情缘
福州妈祖有着其独特的一面。闽省自古产好茶。茶叶是“海上丝绸之路”输出的重要贸易物资。不但茶叶,竹笋、莲子、木料等山货,都随着水路,在三坊七巷天后宫前的码埠中转、交割贸易。而水路的平安畅通,是山里人过日子的重要保障。
妈祖诞辰与飞升之辰,恰农历三月和九月,是春茶、秋茶采收季节。两三百年前,闽北等地的茶叶和其他山货,均由商帮沿闽江顺流而下运抵福州的大小港口,当第一批春茶运抵三坊七巷天后宫门前的码埠后,这第一泡茶叶都以特有祭拜形式敬献给妈祖,以表达对水上航路一帆风顺的感谢,也祈求他们经过内陆水路运抵枢纽口岸福州的物资,畅销海内外。继而形成了承载南北文化交融、蕴含闽商精神和闽茶文化的“茶帮拜妈祖”等独特文化形式,是海丝枢纽城市福州对外贸易繁荣的见证与缩影。
既然妈祖与茶渊源如此深厚,来到天后宫,怎能不静下心来,就着月色,品一杯好茶。天后宫特别为腾讯“问学”福州行安排了茶会。由天后宫钱道长为大家表演茶艺,讲解茶道,带领大家以茶敬天地,以茶论道心。
天后宫品茶 道与茶的绝佳意境
茶,融水之润、木之萃、土之灵、金之性、火之光;解茶之旷达随心,体茶之自然自在,茶与道,乃至真至拙至天然。浮沉间品味茶之神韵;收放间凸显道人风姿;懂得浮沉与收放,成就了道与茶的绝佳意境。茶道,动则行云流水,静如山岳磐石,笑如春花自开,言如山泉吟诉,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发自自然,任由心性。水是沸的,心是静的。一案,一壶,一人,一幽谷,浅酌慢品,尘世浮华,似眼前不绝升腾的水雾,氤氲,缭绕。
茶会
本次道家茶会的主题是敬茶,选用茶品为武夷岩茶四大名枞之一的白鸡冠,白鸡冠是武夷山唯一的“道茶”。武夷山是道家三十六洞天的第十六洞天,白鸡冠以其独特的调气养生功效成就了第十六洞天“道茶”之尊的地位,从而登上四大名枞之榜。
因其叶片白绿,边缘锯齿齿如鸡冠,又因相传是宋代著名道教南五祖之一的白玉蟾祖师在武夷山止止庵修炼时发现并培育的茶种,故名“白鸡冠”。色泽米黄呈乳白,汤色橙黄明亮,齿颊留香,神清目朗,其功若神。茶汤入口清淡,结构紧实,入喉之后,回韵与回甘非常丰富,有鲜美的口感与香气,令人头脑瞬间清醒,情绪安定。静下心来,从道家的“气感”及“无为”中去品味,体会到白鸡冠作为“道茶”的无味之味,亦是极致之大味。
净手,香心静,活煮甘泉,嘉叶酬天,“一撒天清,二撒地宁,三撒海晏河清”涤净天地后冲泡道茶白鸡冠,踏五星罡敬奉道祖,回身品茗:“一探兰芷,初品流霞。二品云腴,嚼甘咀华。三斟石乳,神喉留甘。再品余韵,尽杯谢茶。”
道教南五祖之一的白玉蟾祖师在武夷山修行时曾创作了大量茶诗,其中《道情》中:“白云黄鹤道人家,一琴一剑一杯茶,羽衣常带烟霞色,不染人间桃李花。”;将道人自然洒脱的风姿,道家茶清静无为精神展现的淋漓尽致。(编辑:行云)
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