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符咒网

事业财运

人际关系

平安运势

太上老君究竟是谁?

道教,以道作为最高信仰和基本信仰,认为道无形无象,生育天地万物,是宇宙本原,用老子《道德经》中的道、德思想告谕、教化众生,追求天人合一、天下太平、宇宙和谐,追求长生久视、得道成仙、无量度人。

一、道教历史和主要教派

中国自古就是好道之乡。道文化的发端至少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黄帝问道广成子的传说成为道教文化重要的节点。我们道教使用的道历便是从黄帝纪元开始的,比如今年用道历讲的话,是4714年。所以,我们也常将黄帝奉为始祖,而黄帝问道的广成子也被认为道祖太上老君的化身。

不仅如此,老子也被认为道祖太上老君的第十八次化身。老子所著的《道德经》是道文化的主要著作,因此老子也被认为是道文化的集大成者。那么,太上老君究竟是谁呢?接下来我与大家介绍一下太上老君。

一炁含三混沌初,万象既形化三清。

生天生地并生人,太清立教自虚无。

谁将周礼东传孔,谁入函关化胡夷。

八十一章明道德,百千万亿镇玄都。

我认为,道教信仰的太上老君,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神灵,而是道的直接神化,象征着开天创世与救赎教化。太上者,万物之所尊,在圣为众圣之尊,在真为万真之先,在地为万国帝王之师,在法界为无上法王,在教为万教之祖,常常分身下降诸界,传教度人,弘扬道法。道教的产生和传教度人,无不是太上老君的分身下降而启示,讲说经法,救度生民,扶持道法,太平护国。

据道经记载,老子在殷商时期就降生于世了,距今已经有3259年了。在殷商时期,为周柱下史。因为好养精气,贵接而不施,转为守藏史,积八十余年。孔子见到老子,知道他是圣人曾数次向老子问礼、求道。后来,周朝的德行衰微,就乘青牛而西去。过函谷关时,被善于观星望气的尹喜迎为真人。尹喜以关牒为名强使老子著书,老子半推半就随他去终南山著作《道德经》。此后,老子便不知所踪,相传去了蜀地,现在成都的青羊宫相传是老子与尹喜相约之地。也有传说是去了西域,化胡为教主。

关于之前西出函谷关的故事,就是我们常说的紫气东来的来源。在老子《道德经》出世之前,之前中国古代修行人都属于散修,被称作方士。老子《道德经》出世后,虽然修道者没有成为教团,但已经有了明显的组织性。在这以后相继出现了很多道教派别,道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备。比如我们现在还有隐仙派、尹喜派等相传都是老子传道于尹喜,尹喜所传的道教宗派。

道教正是形成教团的最有代表性的派别是正一盟威道。东汉中叶,太上老君下降蜀都,授张道陵天师《正一盟威籙》、《北斗经》等,在成都大邑鹤鸣山创立正一盟威道。因入道需要交五斗米,以酬谢周天五斗主掌人受生的恩德,因此后人多称五斗米道。第四代张盛天师将天师法裔由陕西汉中迁居江西龙虎山,自此历代天师皆住在龙虎山。

春秋时期,老君复授道于东华帝君。汉代,东华帝君授道于正阳真人钟离权。至唐代,正阳真人授道于纯阳真人吕洞宾。北宋末年,钟吕二仙降于甘河桥上,授王重阳祖师以至道。王重阳祖师汇四海宗风于一坛,在活死人墓中苦行修炼,传道于山东,创立全真道。全真七子再续宗风,传于后世,教法大兴。全真派的道派主要有龙门派、华山派、遇仙派、南无派、随山派、嵛山派、清静派、五祖派、少阳派、正阳派、纯阳派、刘祖派、重阳派、武当派、金山派、龙华派等。

除此之外,道教还有上清派、灵宝派、清微派、净明派、神霄派、天心派、真大道教、铁师派、玄武派、三丰派、长春派等。宋代朝廷下令,封以龙虎山、茅山、阁皂山的正一、上清、灵宝三大派为经箓三山。当时是三山鼎立,领导了整个江南地区的道教。元朝以后,天下符箓归龙虎山天师掌管,设万法宗坛,编撰《天坛玉格》,创立三山滴血法派,道教神权授受统归龙虎山正一真人总理。

明代以来,将道教通常分为两大派,即全真派和正一派。将不是全真派的教派统称正一派。比如全真龙门派的开派祖师就是邱处机大真人。

二、道教的教理教义

道教,以道为根本信仰,以济世度人为立教宗旨。道教的一切教义思想和修行方法,都根源于对大道的执著追求。万物都由道化而来,一切生命都体现着道。对生命的重视,即是对道的尊重。因此,长生久视、与道合真是对道的信仰与实践的结果。

谁是道母生天地,谁是教父传玄妙。

一丈腾篆演洞章,九天生神宣教法。

道尽挹真玄精粹,德屡演秘要诠谛。

赈穷补急行苦行,回风混合列高真。

#p#分页标题#e#

《道德经》指出,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说明人的生命非常有限,而且处于危险的状态之中,要求人们深根固蒂,追求长生久视之道。所以,道士都比较善于养生。

道是宇宙的本体,万物的本原,万物运行的规律以及人间伦理道德纲常都是道的体现。德是道的外化及功能。神仙是循德而上,在精神和肉体及伦理道德超越于世俗的精神实体。神仙既是道的化身,又是人类道德的楷模,因此道教虽然有很多神仙,其实也都是大道的化身,在不同的方面宣化和践行大道慈悲,行无量度人宗旨。

《道教义枢》指出,道德一体,而其二义。一而不一,二而不二。道和德是一个整体,是道教教义的核心。符合道准则,便是有德;违反道准则,便是无德

《清静经》指出,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名道德。所以,道教徒要重视修道养德,并将道和德作为最根本的信仰和行动的准则,做到既要修道,又要积德。

道教将德按态度区分为阴德和阳德二类。所谓阴德,是指个人不被他人所知道的德行;所谓阳德,是指个人被大家了解的德行。道教提倡阴德密惠,大以及于人,小以及于物,修身积德。

我们道教认为济世利物不仅帮助了他人,而且有利于自己修成仙道。老子说:赈穷补急则名生,起利除害即功成。葛洪祖师曾训示弟子说,你们之所以不能成为天仙,而做了地仙,是因为前世学道受经,少作善功,唯欲度身,不念度人;唯自求道,不念他人得道。所以,道教强调济世利物,齐同慈爱。这也是道教修炼德行的重要体现。

承负也是道教重要的教义。道教认为因为有承负,所以有的人一贯行善但却经常得祸;有的人一直行恶但却经常得福。同样,后人的命运是在为祖先承担后果,祖先造恶,后人就会得祸;祖先行善,后人就会得福。就如同祖辈积财,后辈享受,祖辈欠债,后辈还钱一样。也就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道理。

天地无私,神明鉴察。一切理气之所资始,亦一切理气之归宿。上天时时监察众生罪福善恶。比如三官大帝集校诸天已得道、未得道百姓子男女人灭度生死功过簿禄,阴阳水火风刀三府考官、三十六曹官属,计算功过罪恶轻重、年月日限,事事分别青黑二簿,考校三界众生罪福功过。五腊日,五老上帝朝会玄都,统御人间地府、五岳四渎、三万六千阴阳,校定生人,延益良日。

三、道教在中国历史的地位

道教的济世度人不仅要施恩于人,而且积德于己,积德方能修成仙道。道教度人如高道的讲经宣道,坛场的斋醮科仪,唱道情的讽世劝化,道医的悬壶施药与治病救人,都是道教的济世度人之举。历史上有道之士或入世以济世度人,或隐居修道以达到度己的超越。

谈玄说道传遗绪,行善积德布家风。

万行扬善济生民,千传称道祝国祥。

道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中国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社会伦理、人民思想等方方面面都有重要的影响。道家文化强调顺应社会的发展和历史潮流,我国提倡建设和谐社会,不是说社会没有矛盾,而是要通过民主的方式去化解矛盾,保证国家社会的平稳发展,和谐建设。在社会建设中吸取道家的思想精华,为社会经济发展创设一个和谐平稳的大环境,为人们的幸福生活提供一个轻松舒适的生活空间,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提供更好地发展平台。

在历史的长河中出现的许多盛世,如文景之治、贞观盛世等,其治国思想均来源于道家。无为而治,腾出大量的时间去管理经济建设,使得国泰民安,这也可以说是古代的和谐社会。比如邱处机真人以74岁的高龄,自山东昆嵛山西游三万五千里,在中亚机遇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成就了一言止杀的历史性创举与汉蒙佳话,获得成吉思汗崇奉而呼之为神仙,拜为国师,掌管天下出家人。

道教的教理教义中包含着崇尚和谐、尊重生命、慈俭谦让、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重要理念,对当今人类社会仍然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多年来,特别是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道教界大力弘扬道教优良传统,高度重视道教文化建设,抓住机遇,发挥优势,精心培育,打造了一批颇具影响的道教文化品牌,比如各具特色的道教文化节、贴近时代的主题研讨会、扶危济困的道慈善活动,连续举办了四届国际道教论坛、八届玄门讲经、十六届道教音乐汇演等,这些都是道教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大力弘扬道教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服务社会、造福人群的积极走向世界的有益探索。

#p#分页标题#e#

道教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启发道教文化的时代正能量,为焕发中国文化的新生机,增强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助力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做出贡献。近年来创建和谐寺观教堂,组织国家级道教论坛,设立道教网站、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工具传达和谐向上的正能量、秉承道教齐同慈爱、济世利人的优良传统,举办公益慈善、扶贫赈灾,举办玄门讲经活动,开办道教书画展、摄影展、文化展,举办道教音乐汇演、义诊和养生活动,组织参访交流学习等。

道教界正积极落实习总书记弘扬中华文化,努力把宗教教义同中华文化相融合讲话精神,把道观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与创建和谐寺观教堂相结合,引领信众团结进步、和平宽容,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尚德 提供)

  • 上一篇:云南省道教协会2017年教职人员培训会圆满成功
  • 下一篇:再访吴诚真
  • 我的微信:st-3139
    点击复制

    © 本网站不为利润,有些文章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邮箱8802207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