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艺术与宗教的链接——试论17世纪巴洛克艺
每当回顾起西方美术发展的脉络,就会总有那么几个熟悉的字眼在眼前浮现,罗马式、哥特式、巴洛克、洛可可------,它们就像是艺术史链条上的一颗颗珍珠,在属于自己的区间里闪烁着独特的耀眼的光芒。而其中的巴洛克更是以它的历史和时代背景,无与论比的综合性,向后人展现了无法抗拒的魅力。芬克斯坦在《艺术的现实主义》一书中写到:巴洛克不仅包含了新兴民族的现实主义,也包含着一种由反宗教改革所激发的反动运动,企图使艺术重新首先成为神学的奴婢,同时也是最有钱的豪商和专制宫廷的仆从。巴洛克艺术包含了太多的内涵,充满了辨证的特性。更为我震撼的是它和宗教的链接所具有的风格,以及由此而留给后人的丰富财富。本文试图从巴洛克艺术的宗教色彩展开,站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平台上,搜求自己一丝一毫的见解,并以此梳理历史,完善自我。
一,巴洛克艺术与宗教的最初结缘
今天,说起巴洛克[Baroque],研究艺术史的人或者较有文化素养的人,大概都不会陌生。它产生于16世纪末期,广为流行于17世纪,但当时并非就叫这个名称,那个时代的人们给了它不同的称谓,有说来自葡萄牙语[Barroco]或西班牙语[Barrueco],意即不圆的珠子,也有说源自意大利语[Barocco],有奇特,古怪,变形的意思。真正使用巴洛克这个名称,则是18世纪的古典主义理论家为了表述和他们的古典主义相对,而向它发起攻击时所采用的。关于巴洛克,有人说它是一种堕落的艺术,也有人说它具有积极的因素。时代的变迁和观念的变化,往往不断地让历史掩盖了真实的面目,巴洛克自然也不例外。
不论翻开西方的历史,铺开世界的地图,还是欣赏达?芬奇的《蒙纳丽莎》和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意大利这个词都会提醒我们,世界的西方有它书写的神话,灿烂的艺术有它重要的一席之地。回头看一下文艺复兴和中世纪,意大利的名字更是写在最最重要的位置,巴洛克产生在这里也就不足为奇了。丰厚的艺术土壤培育出新的艺术,不同的是,巴洛克产生之际,意大利已经因为欧洲商路的转移,再也享受不到过路贸易的好处,加上国内动乱,国内市场缺乏统一,商品经济受到严重阻碍。资本主义不仅不能发展,而且走了回头路。带来的最直接的结果便是封建贵族势力的抬头,市民的民主势力的减弱以及教皇领导下的教会为企图消除文艺复兴以来的新的思想和观念,利用一切包括艺术在内的手段恢复教会的威信和地位,掀起反宗教改革运动。因此,在16时世纪就初露端倪的巴洛克艺术并没有因为不是教会所独创而就不被利用,以其发源地罗马是天主教的中心,自然成为不能不为其所利用的工具。
二,巴洛克艺术特色在宗教艺术题材中的体现
巴洛克艺术特色的形成,与其说是时代的需要,倒不如说是教会的需要。得势的教皇和贵族都不是什么禁欲主义者,他们为了宣扬宗教和满足自身享受的需要,不惜在建筑和雕刻上使用贵重材料,形成了独特风格。罗马的建筑体现了这一点。耶稣会堂被认为是第一个巴洛克建筑;圣卡洛教堂建筑,给人的印象是一个凹凸不平、起伏不定的立面,水平的檐线被打断。巴洛克艺术的浪漫和激情、运动和空间、华丽和综合、浓厚的宗教色彩和背离现实生活的倾向,在雕刻和绘画里展现的更加淋漓尽致。就像文艺复兴时期一样,它自然通过具体的作品不仅展现了风格,也成就了一代大师。
首先,像所有研究巴洛克艺术的前辈们一样,我不可回避的首先要提到贝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1598---1680]。大家都了解贝尼尼的近乎一个世纪的历史,也熟悉他众多的艺术作品,更不必说他具有天才的禀赋和与生俱来的优越环境。现在只想借助一些自以为是的对比,来证明历史从来就没有无缘无故的历史。还是看作品《大卫》,他采取了和米开朗基罗完全不同的手法,充满热情和意志力量的雕像在风中般旋转,失去了理想化的色彩,完全是世俗而有独创性很强的形象。强调了激情、运动,重视了明暗,成为他早期巴洛克艺术手法的初始。《阿波罗和达芙尼》这件群雕作品是贝尼尼对戏剧性的题材,采用了戏剧性的手法进行构思,创造的具有稍纵即逝的运动的艺术形象,形象的刻画体现了巴洛克艺术特色的典范,运动和激情,空间和华丽,共同营造了符合时代的完美,也成就了贝尼尼成为新教皇的座上宾。1623年以后的贝尼尼,风格随地位发生了变化。到了他最得意的《圣德列萨祭坛》创作时,却是被猜疑和冷淡给了空闲。运动再一次被淋漓尽致的表现,不论是人体的复杂还是光线的利用,都显示着自由浪漫的气息和远离生活的情调。纵观他的一生,贝尼尼虽然有时凭借才气和能力,在宗教势力面前表现出些许骄情,作品中间或流露出卡拉瓦乔现实主义的一些痕迹,但终因不能抛弃已获得的一切,还是和教会紧密的连在一起。由此我们看到利益的驱使所具有的威力,不论在宗教还是在艺术家那里,也不论他们之间又披上什么样的外衣,还是借助什么合法的依据。
#p#分页标题#e#其次,这个时期的属于巴洛克的画家虽然在成就上不及建筑和雕塑的大师们,却也有科尔托纳[Cortona,1596---1669]这样最走红的人物。他的巴尔贝里尼宫的天顶画那宏大的画面,开阔的空间,飞翔的人物,带给欣赏者以动感、激情、和幻想。代表着绘画方面的巴洛克特色的同时,也告诉我们,这个时期的画家的表现题材和服务对象。教会是他们的最大主顾,依附了教会就成就了自己,这也不就从另一个侧面看到巴洛克艺术与宗教的纠缠,也映衬出当时的学院派和卡拉瓦乔现实主义相形见绌的根源。
三,巴洛克艺术和宗教到底走了多远
当了解了巴洛克艺术的历史,我们要理清它和宗教的关系,也就成了一种愿望。整个17世纪的欧洲,并非只有巴洛克艺术,本是无可争议的事实。宗教的历史自然也不是从此始然。那么,二者就不会简单的画等号,从事巴洛克艺术的艺术家就会有服从教会的一面,也有不服从的一面,受文艺复兴影响的,自然就会在作品中流露出世俗的情趣和现实主义的成分。同时,巴洛克艺术和哥特式艺术一样,在教堂的装饰上都是企图把人们的理想引向对宗教的崇拜。
在佛兰德斯,巴洛克艺术就和意大利不同。他们主要为宫廷和贵族服务,享乐主义占了极大成分,宗教题材也充满世俗精神。最有影响的鲁本斯把巴洛克绘画艺术推向了高潮。在法国,罗可可艺术的兴起,预示了巴洛克艺术的瓦解和衰退。在英国,巴洛克艺术仅对个别人有影响,没有形成主流。晚期的巴洛克影响了德国,中世纪的传统艺术和巴洛克风格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历史的记录表明,巴洛克艺术仅是艺术史发展中的浪花一朵,发端于意大利,绚烂于意大利,都是因为和时代紧贴在一起;巴洛克艺术同时也是时代的产物,远离了它的环境和土壤,就会发生变异和消失。罗可可艺术的产生,预示了巴洛克艺术的终结。
掩卷长思,任何一种艺术样式都是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扎根于历史的土壤,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同时,既然是时代的,自然会是历史的。也只有这样,历史的车轮才会滚滚向前。
(责任编辑:张宗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