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符咒网

事业财运

人际关系

平安运势

媒体要对宗教“脱敏”

文/魏德东

在春节之前国家宗教事务局举办的在京学者团拜会上,王作安局长谈到了一个重要问题,这就是,对待宗教事务,应该“媒体脱敏”。

媒体要对宗教“脱敏”

魏德东(资料图 图源网络)

脱敏,对应的是“过敏”。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了,宗教也早已被认为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积极力量,但媒体对于宗教事务依然“过敏”,回避、弱化乃至排斥宗教话题的现象,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首先,有关宗教事务的媒体数量较少,不能充分地反映我国当代宗教的发展。

在刊物方面,全国的宗教类刊物,包括国家宗教事务局的机关刊、五大宗教团体的刊物、宗教研究的学术刊物等,合计不过十来种,难以全面反映我国宗教徒的活动现状,也影响了大众对于世界宗教历史与思想的了解。

其次,一些主流媒体对于宗教话题,常以敏感为由,采取回避的态度。

而长期回避的结果,使得采编人员对宗教问题愈发隔膜,拿不准,为了避免惹麻烦,更加回避,形成恶性循环。国家宗教事务局的一位同志说,他们发给主流媒体的稿件,甚至都被质疑:“这代表政府的观点吗?”

另外,在书籍出版方面,对于宗教主题审查过严。

宗教是人类文化的核心部分之一,新中国几代领导核心都强调,不了解宗教,就不能很好地理解人类的历史与文化,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当今世界。然而,在目前的出版界,除了宗教文化出版社等极少数单位能够积极地出版宗教类图书外,很多出版社或者受到很多约束,或者自我规避,导致宗教类图书的出版困难。

记得2004年,笔者参加北京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获得一等奖,但在最后出版的文集里居然没有收入笔者的讲义,原因是宗教问题很敏感,拿不准。而实际上,那篇讲义所涉及的内容,早已在学术期刊公开发表过,但出版社嫌麻烦,怕惹出问题。这种出版态度并不是个案。

值得高兴的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部分媒体对于宗教的态度已经有所进步,并迅速得到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在报纸领域最为突出的是《中国民族报》,2005年,该报在全国2000家报纸中率先创办《宗教周刊》,迅速全面地反映宗教发展与学术研究的现状,现已成为海内外了解中国宗教的重要信息来源。在电视方面,以直播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为经典,中央电视台近年来增加了有关宗教方面的内容,对于化解社会各界对宗教的负面认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赢得了国内外舆论的激赏。

媒体长期回避宗教话题的消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回避宗教,对宗教话题“过敏”,并不意味着宗教就不存在了,而只会造成大众及政府部门对宗教知识和事务的无知与隔膜,既影响发挥宗教教义、宗教道德和宗教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也影响政府在决策宗教事务时的科学性。现在,这种状况该有所改变了。

(本文由腾讯道学根据《媒体要对宗教“脱敏”》一文整理发布,作者魏德东,选自《人民政协报》,2015年4月23日。)

  • 上一篇:中华文明何以能够延续千年?
  • 下一篇:盲派秘传五行四季口诀!
  • 我的微信:st-3139
    点击复制

    © 本网站不为利润,有些文章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邮箱8802207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