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明祖师传丨十年生死两茫茫之南台福地修宫观
[摘要]刘一明祖师早有修建丛林道观,无奈没有条件。而南台山则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刘一明祖师就开始着力于修筑道观。可惜,道观逐渐鱼龙混杂,这让祖师十分失落,因而下山修道,最后离开南台山。
文/贾来生
在石门关居住数月以后,二人听到诱人赞扬南台山的胜地风光,于是又慕名前往。登上南台山远眺,只见峪谷中溪水常流,四周群山紧紧拢聚,如同有情,中间一岭高耸入云,跌落三层,真可谓聚三川之精华,得天地之氤氲。于是,就在这风水宝地满意地住了下来。
聚三川之精华,得天地之氤氲(资料图)
时隔不久,同来的李鼎实由于尘缘未了,就回了汉南老家。刘一明则怀着一腔热血,在南台山建设起丛林道观来了。他白天讲《易》说经,晚上修炼性命之丹道功法。
在施医布道、谈禅说《易》之中,刘一明招收了十多个徒弟常住山上。逢到说经的日子,上山听讲的信徒每天就有一百多人。刘一明还身先士卒,率领弟子开荒种田,保证常住使用。
刘一明还派人分头外出募化,修建了山门、火神殿、文昌殿、牛王马圣殿、灵官殿,三教殿、山神庙、韦陀寺,经堂、客厅等建筑,又请匠人精塑神像,彩绘殿宇。
林中宫观(资料图)
刘一明充满喜悦,亲自为山门、牛王马圣殿等处精心撰写了对联,使南台山上充满弘传三教,教诲众生的文化气息。刘一明为山门题写的对联包含了他对徒弟的劝诫:
圣贤道路由浅造深,欲窥堂奥,务坚固实在根基
仙佛阶梯自早登高,要见真灵,须检点现实面目
他为牛王马圣殿写的对联则是一副嵌字联,展示了他撰写联语的过人才华:
书呆子莫恃才,须知及第登科,不离阴阳,当急用牛力耕犁心地
势利人休得意,试看焚巢燎尾,尽属凶徒,务宜兜马头回转脚跟
他为三教殿写的长联充分表达了他贯通三教,融会义理,调和三教共繁荣的主张:
均为圣人,书呆子莫胡批,禅和子休强辩,破衲子勿乱说,试问尔道义、方便、元牝,果何门户?认不明千枝百叶,各分歧路
止此心法,传学的须力行,机锋的慢看空,修炼的且寻真,当穷这金丹、太极、牟尼,是甚形容?悟和彻万理一贯,三教同源
经过刘一明累年努力,南台山道观初具规模。院中阶前铸四明鼎,门外山门栽百尺幡竿,气象为之一新。一时蔚为大观,名声大震,住观十多名道士,从学识、道行和理论实践水平上首推刘一明。
悟和彻万理一贯,三教同源(资料图)
刘一明祖师亲自担任十方丛林南台山道观的住持。他自号“南台子”,定期开坛讲“经”说“易”,一时名满北方,西北地区许多道观闻讯都将道士送来从学。
在南台山弘道之余,他完成了《阴符经注》。后来,他在给此书写的序言中认为《阴符经》“凿开混沌,剖析鸿,演造化之秘,阐性命之幽”,因而“为古今来修道第一部真经”。
为了正本清源,让学道者有所依凭,刘一明的注疏继承了以前一些注家的思想。例如在讲解“阴符经”题目的含义以及对“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一说的解读上,刘一明祖师都参照了李筌的看法。
三盗既宜,三才既安(资料图)
二人都认为《阴符经》是以一种辩证和动态平衡的眼光来看待天地、万物和人之间的相生相克、相互依存的关系。而其变化的关键则是如何充分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掌握“盗机”,将各种制约关系转变为对自身发展的有利因素,为我所用。
当然,刘一明的解释侧重于内丹性命炼养的角度,而这种新视角对弘扬道教经典和推动内丹炼养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南台山的发展变化吸引了众多道士前来挂单。但是,来挂单的道士成份复杂,道众的入道目的更是五花八门。有触犯规诫而来的,有寻求成仙方便法门而来的。
在后生正是好向,到中年半度韶光,岁月岂可轻空放(资料图)
更有甚者,一些全真道士不严格遵守清规戒律,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认真学经练功,来来往往,把南台山当成了一个免费客栈,结帮营私,鼓吹邪说,很少有人有成就大道的目标
刘一明看在眼里,很是失望。遂作《训徒(四曲)寄调解三醒》慨叹道:
在后生正是好向,到中年半度韶光,岁月岂可轻空放。
转眼时,两鬓霜,阎王一时来讨债,你将何物去承当?
枉了我好心肠。怎得个出世丈夫,把道教儿阐扬。、
叹迷徒不务正,笑学者妄想神仙,神仙须得好人干。
贪嗔痴,样样全,口吃的酒肉厚味,心怀的鬼计千般。
好教我心可怜,怎得个异奇男子,好渡上了法船。
古自今道德兼有,今自古方便为头,从来仙佛慈悲做。
糊涂虫,错下钩,不想真实去学好,一心只要赴瀛洲。
好教我心罢休,到不如妆聋卖哑,省了些烦恼忧愁。
金丹理无甚怪异,性命事有何出奇,说破秘密真一气。
采得来,寿天齐。只这是不死真诀,再莫向别处猜疑。
但只要善根基,似这些醉生梦死,包管你一张驴皮。
他还专门给徒弟们作诗启发引导,希望他们认真读经练功,端正态度:
秉性昏愚不是贤,蒙师指示悟真篇。
天根固自家中有,灵宝岂从身外悬?
恍惚其间藏妙相,香冥之际出清泉。
与君说破元关窍,言外心传仔细研。
但是,刘一明教诲的效果并不理想,南台山的道风仍然不振。刘一明自知功行不大,多有障碍。于是离开道观,一个人到秦岭的麻峪河修桥铺路以结人缘。
修桥铺路以结人缘(资料图)
刘一明写过一篇《结缘说》说:“天缘人缘,修道人俱要结下,然结天缘,必须先结人缘。结人缘,即所以结天缘。如何是结人缘?施德不望报,有怨而不记;看人最高,视己最下;施茶舍药,修桥补路。”
“有骂我者,笑应之;有打我者,喜受之;有长我者,以父兄视之;有少我者,以子弟视之。即如妇女,有年老者,以母姐视之;有年少者,以妹女视之。虽有恶人,其奈我何……”
他借修路善结道缘,消灾免罪,磨砺身心,锻炼志气,前后持续了数月时间,石桥竣工之后,重回南台。但是,建设南台的热情难以恢复,刘一明就挑选贤能的道士接任住持,托付了观中事务后,离开了南台山。
未完待续……
(编辑:柯恩)
本文由腾讯道学获作者授权连载发布,文/贾来生,文章版权归作者本人,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如需使用请联系作者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