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教敛财,可以休矣:国家专项整治违规功德箱
(记者:俞灵)一段时间以来,各地非宗教活动场所、非宗教团体违法违规设立功德箱等现象屡屡曝光。
4月1日,国家宗教事务局、中央统战部、公安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国家文物局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整治违法违规设立功德箱等借教敛财问题专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针对一些地方出现的假功德箱等问题,部署开展专项整治工作。
功德箱成为某些非宗教机构的牟利工具(资料图 图源网络)
4月2日,记者随着国家宗教事务局“媒体记者走近寺观教堂”活动来到北京广济寺和白云观,通过现场讲解和展示,深入了解宗教教理教义,对整治违法违规设立功德箱等借教敛财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了直观的感受。
三年专项治理,切实维护宗教活动的正常秩序
近年来,一些地方的非宗教活动场所、非宗教团体违法违规设立功德箱的现象屡禁不止、愈演愈烈,成为媒体曝光、群众诟病的热点。4月1日,国家宗教事务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通知》,明确非宗教活动场所、非宗教团体不得设置功德箱,不得接受宗教性捐献;要求各级相关部门联合开展排查清理工作,重点整治非宗教活动场所、非宗教团体违法违规设立的功德箱,并提出治理要求和方法。《通知》还提出,要采取功德箱信息公告等方式,方便信众游客识别,接受宗教界、信众游客和社会舆论的监督,并对宗教活动场所内功德箱的管理和善款的合理使用提出要求。
国家宗教事务局新闻发言人、政法司副司长刘金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通知》的下发,主要是针对目前各地存在的在一些非宗教场所违法违规设立功德箱的问题,“非宗教场所设立了宗教性、公益性捐献的功德箱,这不仅损害了党的宗教政策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扰乱了正常的宗教活动秩序,还损害了宗教界的形象和声誉,严重伤害了信教群众的感情,是我们坚决反对的。”
国宗局等六部门联合整治违法违规功德箱(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为此,我们将进行3年的专项治理工作,”刘金光介绍说,“今年《通知》下发后,主要是进行重点排查并整理排查结果,明年是有针对性地联合中央相关部门到各地进行督查,解决问题。2017年将是收尾阶段,达到在非宗教活动场所没有违法违规设立的功德箱,真正维护宗教活动的正常秩序。”
其实,早在10年前颁布实施的《宗教事务条例》第20条就规定,宗教活动场所可以按照宗教习惯接受公民的捐献,但不得利用宗教作掩护,欺骗或者诈取信徒财务。非宗教团体、非宗教活动场所不得组织、举行宗教活动,不得接受宗教性的捐献。第43条也规定,非宗教团体、非宗教活动场所组织、举行宗教活动,接受宗教性捐献的,由宗教事务部门责令停止活动;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2010年,国家宗教事务局出台《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目的就是规范宗教活动场所的财务行为,加强宗教活动场所的财务管理和监督,维护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其中对宗教活动场所接受宗教性捐献作出明确规定,如:宗教活动场所设有捐款箱的,该场所应当指定3人管理捐款箱。捐款箱开启时,3人应当同时在场,当场清点捐款数额,登记并由3人签字后,交本场所财务管理人员入账。该《办法》也对善款的管理和使用提出了要求。
除了执法手段,正确引导信众游客也是行之有效的措施。2012年,国家宗教事务局等十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处理涉及佛教寺庙、道教宫观管理问题的意见》。之后,国家宗教事务局分批开展佛教、道教活动场所信息公告工作,并指导地方在佛教、道教活动场所悬挂标识牌,方便信众游客辨识,有利于制止非宗教活动场所非法开展宗教活动,也有利于加强佛教、道教活动场所的规范管理。
“但是,这种违法违规设立功德箱的现象一直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刘金光说,“为了呼应社会的呼声,同时主要是体现党和政府对宗教事务加强管理的决心,我们今年再次联合相关部门下发这样一个《通知》开展专项整治,加大依法管理的力度。”
广济寺:每月4次开启功德箱
历史上,寺庙是出家人居住、修行、弘法的地方,但是因为晚清以来一些历史的原因,造成了佛教寺庙归属权的复杂性。1982年,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简称“19号文件”),开始逐渐落实宗教政策。特别是2005年颁布实施《宗教事务条例》后,将很多传统概念上的寺院归还佛教界使用。
“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寺院,实际上是由文物、旅游及其他一些部门归口管理。”中国佛教协会新闻发言人明杰法师指出,这些寺院并没有出家人居住,也不能开展宗教活动,“因此出现了一个新的概念宗教活动场所。我们今天所强调的佛教寺院,一定是由政府的宗教部门批准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有出家人在里面合法居住,依据法律法规正常开展宗教活动。在这样的佛教寺院里设置功德箱,接受宗教性捐献,是佛教界的合法权益。如果在非宗教场所也设立功德箱,那就违反了《宗教事务条例》,也侵害了佛教界的权益。”
演觉法师(资料图 图源网络)
广济寺是中国佛教协会所在地,也是中国佛教协会的5个直属寺院之一。在方丈演觉法师的带领下,记者随同僧众、居士共同见证了开启功德箱的全过程。
大雄宝殿里,两个功德箱被搬到众人面前。每个箱子都有3把锁,钥匙分别由僧人、居士保管。依次打开每个箱子的锁头,把善款装进两个布口袋中,然后到一间专门的房间清点数目。财务人员告诉记者,首先是用点钞机分辨是否有假币,然后分类、清点、核实、签字后交财务统一管理。
演觉法师介绍,农历每月初一、初八、十五、二十三,广济寺4次法会结束后,都会开启功德箱。“在广济寺,善款的支配和使用有着严格的规章制度:方丈管理名章,会计管理账目和银行密码,出纳管理支票。金额在3000元以内的支出由监院负责,3000到10万元的支出由方丈负责,10万元到20万元的支出由八大执寺负责,而20万元以上的支出则由全体僧众讨论决定。”
明杰法师进一步介绍了佛教寺院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做法。“除了2010年国家宗教事务局出台的《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监督管理办法(试行)》,中国佛教协会还出台了《全国汉传佛教寺院管理办法》,其中都涉及到了寺院的财务管理。广济寺的财务管理应该是相当规范、透明的。功德箱收集的善款除了用于出家人日常的生活开支和寺院管理以外,主要用于印佛经和捐赠希望工程。”
白云观:现场对善款核数、登记、签字
白云观是道教全真派三大祖庭之一,中国道教协会所在地。
负责财务的胡诚海道长介绍,白云观19个殿堂中,设有30多个功德箱。作为宗教活动场所的收入,香火钱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比如说功德箱里,是信众不记名的自愿捐赠。此外还有一些定向的捐款,比如说庙里某个重大的工程,或者是其他特定指向的用途,就不会放到功德箱里面,因为数值可能比较大,信众会直接交到财务部门。这里面也包括海外的捐赠。”
白云观孟至岭道长在接受采访(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与广济寺类似,白云观功德箱的钥匙也是由专人保管,农历每月初一、十五香客多的时候会定时开启,随后由8-10人分为两组,将钱款收集在一起,按照面值不同进行分类,再由不少于3人进行现场核数、登记、签字,第二天及时送交银行。
中国道教协会新闻发言人孟至岭道长介绍,功德箱的历史很悠久,为了消灾祈福,信众到寺庙宫观里一方面供养菩萨、神灵,另一方面还要供养修行人。善款除了用于修行人的生活,还要用于寺庙宫观的修缮。
“善款集中后不能随便乱放,功德箱就此产生。它为集体所有的特性一直延续到现在,主要用于僧尼道众的日常生活开支。如有剩余,就要对寺院、道观进行修补,甚至大修、扩建。”
孟至岭道长到现在都清楚地记得上世纪80年代,寺院宫观的财务管理就已经十分严格,“要3把钥匙才能打开一把锁。”他用“拍手称快、坚决拥护”来形容对《通知》的感受。“应该好好对违法违规设立功德箱的行为进行专项治理,因为这些乱象无论对我们教内,还是对信教群众、对社会,都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它是骗取信教群众的钱财,是借教敛财。”
(本文由腾讯道学根据《借教敛财,可以休矣!国宗局等六部门联合整治违法违规功德箱》一文整理发布,作者俞灵,选自《中国民族报》,2015年4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