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符咒网

事业财运

人际关系

平安运势

道教在端午节中扮演重要角色

钟馗

“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赤口上青天,百虫归地府。”这段俗谚生动描绘了张天师在端午期间为百姓驱魔求安的形象,可见在百姓心中,将天师和端午联系在一起由来已久。天师,指道教法师张道陵,是道教的创始者,也是五斗米道的创始人。道教尊为祖天师,泰玄上相,降魔护道天尊。

道教在端午节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就其主要方面看来,主要是从辟邪、辟毒的角度对端午节产生影响的。端午节的各种习俗活动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三大部分,一是采药祛病的卫生活动,一是辟邪、驱毒的宗教活动,一是赛舟竞渡的娱乐活动,其中的辟邪、驱毒活动主要有系丝避瘟、贴天师符、悬挂艾虎与菖蒲、饮雄黄酒等。

五彩线绳

系五彩丝线,祈风调雨顺

古代人认为流行疾病的产生不但是由于四时的恶气所致,更主要的是因为鬼神作祟,而在端午节用五彩丝系臂就是一种解祟的方法,《风俗通义佚文》中说:“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瘟”,这种五彩丝又叫长命缕、续命缕等,它的颜色有青、赤、黄、白、黑,是按照阴阳五行的观念确定的,古人认为青、黄、白、赤、黑就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而金、木、水、火、土五行之间相辅相成,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只要五行齐全,一切毒物邪鬼都会对其避而远之,因此系戴上五彩丝就能够驱邪避役、长命百岁,道教中道士作法时所布的五色旗也是依此原理。在端午节被定位国家法定节假日的今天,佩戴五彩绳已经成为一种传统又是一种时尚。中国很多地方都有着带五彩绳的习俗,将五彩绳戴在身上,可以积累未来一年里所有的晦气,然后,在端午节零点后的第一场雨时,将彩绳丢到下水道、十字路口、浅水滩等地,可以将晦气丢掉,表示未来一年能够风调雨顺。

挂艾草菖蒲,望驱鬼辟邪

在门上悬挂艾草、菖蒲,是端午节驱邪的另一种方法。《荆楚岁时记》中说,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要到野外去光着脚踩踏青草,预防病痛,还要采集艾草,将其扎为人形或虎形,悬挂在门上,这样既能借艾草的香气辟毒,因为艾草煎汤洗浴能治某些皮肤病,而将干艾草点燃后其烟雾可以驱蚊蚋,又能借老虎的威势吓退邪鬼。人们除了将艾草编成虎的样子外,还会用彩绸剪成小老虎的样子,贴上艾草,佩戴于胸前,女儿家将其挂在头发上,或者将其作为钗头,因此艾虎在民间端午节中扮有重要的角色,是人们辟邪的重要饰物。除了艾虎之外,古代民间还又悬菖蒲的风俗,《燕京岁时记》中就记载端午节有用菖蒲、艾子插在门旁,以禳解不吉之物的作法,有时人们也将菖蒲种植在花盆中,在端午前后摆放在门旁,另外,还有用菖蒲雕刻成天师驭虎像的作法,吴自牧的《梦梁录》中就说:“仲夏五日以菖蒲或通草雕刻天师驭虎像于中,四围以五色染菖蒲悬围于左右”。这些风俗在今天仍然存在,如浙江嘉兴几乎家家户户在端午节到来时都将菖蒲、艾叶和大蒜合为一束挂在檐头和门楣上,以表驱邪之意。

饮雄黄美酒,御百毒侵袭

道教对端午习俗的影响也体现在饮用雄黄酒这一点上。从唐代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在端午节时都有喝雄黄酒的习俗,《燕京岁时记》中说,每到五月,“自初一日起,取雄黄酒晒之,用涂小儿额及鼻耳间,以避毒物”,尤其是经过《白蛇传》的传播之后,雄黄酒更为人们所熟知。在《图经衍义本草》中说雄黄列“玉石部中品”,具有杀精物恶鬼邪气百虫毒、胜五兵的功效,对于雄黄酒,《道藏》之《神仙酒炼雄黄》说服用过之后能使“腹中三虫伏尸皆去,心开目明,使人有威武,入水辟蛟龙,入山辟虎狼,入军辟五兵。”正是道教对雄黄酒功效的夸耀,使得民间十分看重其作用,并逐渐形成了端午饮用雄黄酒辟百毒的风俗。中医认为,雄黄性温,味苦辛,有毒,主要用做解毒、杀虫药。外用治疗疥癣恶疮、蛇虫咬伤等,效果较好。内服微量,可治惊痫、疮毒等症。如今,我国江南地区还有端午节喝雄黄酒的习俗。在汪曾祺的《端午节的鸭蛋》中提到过雄黄酒,其中说:“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

此外,端午节时小孩要佩戴香囊,传说也有避邪驱瘟的作用,关于端午赛舟的习俗,早期在民间认为是为了用龙船将“瘟病”赶快送走,也与驱瘟的目的分不开。

可见,端午节不论是系五色丝还是悬挂菖蒲、艾草,贴天师符,喝雄黄酒等,都是出于驱邪辟毒的动机,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离不开受到巫文化熏陶的道教的作用,因此,端午节与道教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我们在端午节吃粽子、看龙舟比赛的同时,不要忘了端午节最初的本意,更别忽视了道教对这一节日的影响。

  • 上一篇:中国道教协会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
  • 下一篇:专访李光富:道教实为“惩恶扬善”之教
  • 我的微信:st-3139
    点击复制

    © 本网站不为利润,有些文章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邮箱8802207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