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符咒网

事业财运

人际关系

平安运势

为什么文艺界盛行“娱僧戏道”?

文/清微弟子

陈凯歌的一部《道士下山》火热播出,这部娱乐电影究竟会为道教带来怎样的影响还不好判定,毕竟阵容宏大,群星云集的去塑造一个描写道士的作品,在国内尚属首次。

为什么文艺创作者喜欢僧道形象呢?

“娱僧戏道”这一现象由来已久,从宋代话本到元代杂居直至明清小说现代文学,道士形象或主角,或配角,或龙套层出不穷。

《道士下山》(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为什么文艺创作者喜欢僧道形象呢?首先道士喜好隐居与社会鲜有接触,加之修炼符,养生等等略显神秘。其次呢宫观内道士长袍阔袖,顶冠带巾,神情肃然给人以不好接近的感觉。又加重了神秘感,探求未知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爱好,文艺创作者为了迎合大众胃口去描写道士吸引读者观众也就容易理解了。

艺术创作可以接受,但是恶意编排则令人愤怒

作家们为了刻画人物搞一些虚构的故事是可以理解的,搞得玄幻些也能接受。问题就是在于有些“不良”作者为了卖书、为了吸引票房、提高收视率,把道士塑造成反面人物,甚至有些恶劣编排就更让道士群体很难接受了。例如金庸大师笔下的“尹君”。

“娱僧戏道”现象出现的原因

道教是道德之教,是弘扬道德思想、导人向善之教,是中华传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理道教应该得到相应的尊敬。但是自民国以来西学盛行,传统文化日渐衰落,西方学者对道教了解甚少,故而他们在一些分析中国社会的文章中直接给道教扣上“迷信”帽子。紧跟西方脚步的新学者也全盘接受了这一观点,导致道教的“封建迷信”帽子一直未能摘除。

道士形象在当今已被简化成为“降妖除魔”者(资料图 图源网络)

在这种思想指引下,道教就是算命看风水、“降妖捉鬼”的,人们自然忽视了《道德经》的哲学思想,忽视了黄老思想在历史上发挥的积极作用。

当然道士本身也应该自律,不要给“道士”这一群体在社会发展中真正起到劝人向善、引导正能量的形象抹黑。

  • 上一篇:日本道观始祖早岛天来《解读老子道德经》
  • 下一篇:中国道协新掌门李光富将推动组建国际道教组织
  • 我的微信:st-3139
    点击复制

    © 本网站不为利润,有些文章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邮箱8802207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