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符咒网

事业财运

人际关系

平安运势

问道武当:对道的向往流淌在血液中

[导读]鲁迅先生云“中国文化的根柢全在道教”,其实不论是作为宗教形态的道教还是作为广义概念的道文化,“道”,一直都是我们血脉中、生活中埋藏的基因。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文:张馨月

对道的向往,就像流淌在血液中一样。

千里-结缘

今年全国不同省份九个道场,报名夏令营时我并没有选择离自己最近的那一个。因为一来每个道场的活动都有自己的特色,二来每个道场所在的省份都代表不同的风格。

武当为道教名山之首,由水神真武大帝坐镇。我作为一个北方人,抱着向往期待之心,无视南方夏日的炎炎酷暑,打算带自己的心到武当来一次清凉的问道朝圣之旅。

大巴满载营员 驶向心中的武当山

本以为我已经算路途遥远的一个,没想到来到武当山道教学院才发现千里迢迢赶来赴会的营员不在少数北到东北,南至深圳,跨越大半个中国。有的营员甚至一路兼程坐了三十多个小时的硬座。不过路途遥远不算什么,单程两个日夜的奔波,只为这宝贵的不到一周的夏令营时间,来与武当山结缘,与道教学院结缘,与各位道长结缘,与众营员结缘。能来到这里,我们是幸运的。

如所期待,这相识美好而又惊喜。静乐宫与武当山道教学院有我之前所见观庙不可比的宏伟宽广和精雕细琢,武当山景区之上更是迷雾缭绕,如临仙境。访如此仙家胜地,无心求道之人顿生问道之心,有心求道之人更增觅道之情。

与道结缘 静心悟道

营员中不乏早已在中医、数术、哲理、命功等方面对道文化有所研究的人,并且有不少文史哲专业的学生,也有着汉家衣裳、蓄发留须、志心于继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学员。所谓人外有人,山外有山,营员们年纪尚轻却博闻强识、多才多艺,大家不同专业不同履历的人在一起切磋,更容易得到不一样的启发,内心受到激励和鼓舞,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认识各位道长对身处尘世中的我们来说更是特殊的缘分。在短短的几天里,大家和道长们成为亲近的朋友,营员们一有机会就围在道长身边聊各种自己好奇的问题,道长们也总是微笑着谈自己的见解。

即使是结营后多日,微信群里大家也聊得热火朝天,有的说像做了一场梦一样。每每想起最后一晚道长那句“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心头都温暖而欣慰。只因为淡淡的一句“欢迎你们回来”,从此,心里便像是多了一处灵魂的栖居之所,在遇到困惑和低落时多了一份化解的资粮。

即使刚刚开始,我也知道,这次一定会收获颇丰,不虚此行。

氛围-文化

人们大多只知“慈悲”为佛教用语,却不知慈悲亦是道教的关键词。所谓“体道法天,济度众生”。葛道长缓缓地给我们讲解说,道人们并不能给自己祈福,道人接受供养,做的是福泽苍生之公德,每日法事功课,无不旨在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明安。道长们谦逊包容的风度,正是心藏天下的虚怀。

其实不仅是佛教道教,我的感受里,去往任何一个拥有正信的宗教氛围,都如身处一片舒适的祥云之中。

这次,我从一位道长脸上见到了我见过的最舒服灿烂的笑容;摄影师大哥一边摄影一边也细心的了解着那里的每一处风土人情;后勤的道长爷爷带着浓重的口音给我们耐心的介绍当地好玩的去处;负责我们的道长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我们生活中诸多细小的需求;平日生活里难得一见的汉服元素、抬手抱拳互相行一礼拜,即使擦肩而过,眼神中也流露着足足的韵味……

营员们朝拜武当山金顶后,在太和宫斋堂吃午饭。一路的汗水洒在山间,斋饭吃起来更香甜。在这里营员们学会了节俭,做到了“光盘”。

我想,这种奇妙的感觉因着一种无形的场,一种名曰“文化”的氛围。道文化,以及根植于其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牵动着作为华夏儿女血液中的情愫,是向往,是回忆,是审视,是温习,是感悟,是反思。

借着道文化夏令营这样一场活动,集中反映,却也自然而然。举办方给营员们提供优良甚至“奢华”的食住条件必然是令我们感到舒适的,然而这无形的氛围才最为珍贵,也最让我们这些每日在凡尘中纷扰的人受用无穷。

人物-修养

爬武当山时,队伍前面走得快后面走得慢,拖了很长一截,为了让队头放慢速度顾及后方,道长喊道:“快就是慢!前面走的快了停下来等后面反而慢呢!”《道德经》谓“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前后相随”,道并不是脱离万物的形而上,而是融化于万物的自然之理。“道”已然融化于道人们的思维与生活,我们并未在意的,道长一语道破。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道长每与我们交流自己的见解便谨言而多思。话前常带“我现在是这么理解的”,以示理解的不断推翻与提升,不可不言,亦不能言死,审慎地言那不可究竟的“道”,于自然玄妙中见真相。

还有很多回忆,什么“望山跑死马”、“当时只道是平常”、“未遇明师莫强猜”……我自己都不记得短短几天里道长说过多少令我暗暗惊奇、若有所悟的话。

带队的邓丰道长,外肉内刚,对营员的关照细致入微。

然而这只是积累与学识罢。我想更为值得赞叹的是,修炼之人自是有那么一股常人不可得的人格魅力。负责我们的道长一位外武内文,一位开朗可爱,一个总说自己“一介武夫”,一个总说自己“是个俗人”,一个内敛,一个活泼,如太极图的阴阳鱼般,调和出安详与热烈同在的活动气氛。所共同的是,他们的涵养谦逊都留给了我深刻的印象。

道长说在我们这么多“高学历”的营员面前惭愧和紧张,但他们每每表达出的观点都令人感叹其底蕴和修养的深厚,古文雅句随手拈来,见解独到精准,虚怀若谷的态度背后深藏着忧心与使命。我看到了某种淡淡的忧虑、沉沉的责任以及坚定的意志、沉稳的隐忍与精进……所谓“上善若水”,道长“无争”,流露的气质却不能不令人喜欢。这一切都无声地展现,他们用自己的行为举止默默地感染着我们,无心而有心,有为亦无为。

早就了解到与佛教相比,道教界现在人才匮乏、素质有待提高这一令人唏嘘的严峻现状。偏不能概全,然而这次问道之行所闻所见,却不知为何心里平添了些许欣慰。

体验-实修

为全国道教名山的武当,这次夏令营集结了来自各个专业行业的优秀人才。大多营员都并非初次接触道文化,有几位研究道教的学生,有的学过奇门遁甲、紫微斗数等数术之学,有一些甚至拜有自己的师父,其他学中医、历史、文学、哲学专业的学生也都从各个侧面接触着道文化,几位学业不相关的营员也在生活中探索着道家哲理、实践练习着一些养生命功。

举办夏令营活动的宗旨在影响年轻一代了解道文化、弘扬道文化,但这次的营员们其实对道文化并不陌生。对我们这一届来说,我认为意义并不在于“了解”,“体验”二字也不足以概括。

诚然,大家在这难得的机会中接触到很多道教知识、亲身体验到了道文化的氛围,然而我认为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证实”与“实修”。证实自己已经有所感的,切身落实还需磨炼的。

我真切的体会到自己之前某些“明明懂”的道理在次过程中有了新的认识、更深的领悟,清晰地感觉到眼见仙山后确实看淡了一些纷杂凡世中道心之外的追求。那种变化是说不上来的潜移默化,或是颇为奇妙的茅塞顿开。

对于没接触过的是开启,对于已接触过的是加强。自己之前一些不做就遗憾难过的欲望突然感觉心里放下了许多,转而企盼的是今后更多更深更广的学习,甚至是激起了某种对求道的贪心,渴望尽快学到和悟到更多。

很多营员都谈到了类似的感想,此次夏令营之行对大家在实修方面的激励想必是共同的。在平日的生活中难有如此的体会,却又不得已必须磨炼于尘世之中。这次的问道之旅就像是一个契机,化去道场与生活的分别,打通出家与在家的隔阂,将在道场之中的状态带入日常的柴米油盐,使我们能够时常回忆,时常揣摩。

鲁迅先生云“中国文化的根柢全在道教”,其实不论是作为宗教形态的道教还是作为广义概念的道文化,“道”,一直都是我们血脉中、生活中埋藏的基因。“道”之于今人,或多有迷失,然而却并不缺乏。

李光富会长与营员亲切交流

在与道协李光富会长交流的时候,营员们纷纷表达了对能得到这次参与机会的感谢,同时也表达着一些对现状的担忧,大家都希望道文化可以更广地传播,社会上对道教的误解可以逐渐减少。

还记得去年看到首届道文化夏令营启动的消息时无比的激动和兴奋,也遗憾目前各道场接待能力有限,每年只能满足报名人数的不到十分之一。我们都十分希望道教界能有更加强大的能力,多办一些类似的活动,多创造一些体道的机缘,推动营造更加美好的社会文化氛围,从而在文化上能让今日的炎黄子孙更好地继承与发扬。

(腾讯道学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张馨月,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

  • 上一篇:我的武当问道之旅
  • 下一篇:酷暑送清凉 养生记心上
  • 我的微信:st-3139
    点击复制

    © 本网站不为利润,有些文章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邮箱8802207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