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美国“道长”的俗与不俗
中国的道观寺庙往往藏于名山大川,相比之下,美国的教堂大多林立在人口稠密的乡间小镇和城市社区。教堂的领袖一般称为牧师、长老,其地位相当于中国的道长和主持。中国的道长常常是仙风道骨、不食人间烟火、谈吐之间或有玄机;美国的牧师则是西装革履,彬彬有礼,可以和你一起拉家常、吃午饭,还像平常人一样领工资、逛商场,和世俗的知识分子别无两样。虽然世俗化,这些美国道长们对待金钱的态度、处理财富的方式却并不世俗,时常还令人耳目一新
美国道长的工资和教会的全部开支,均来自教会会员的捐款。《圣经》上有明确规定,每一个信徒都应该捐出个人收入的1/10作为对教会的奉献。大的教会一般有会员上千,小的教会也有几百。我所居住的小区的教会,有会员近两百人,个人捐款全年共约30万美元。美国的教会,还时常举办各种大大小小的灵修讲座、专题交流,这些活动的组办方式,和国内时下流行的培训班大同小异,经常把人集中到远离喧嚣都市的优美清静之地,以期达到放松神经、寓乐于学的效果,这样的学习培训活动,每年都有十余次。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道长如果想要创收,应该说是极有条件的。不难想象,会员的多少、捐款的额度,和其工资的高低以及教堂的兴衰是高度相关的。努力创收听起来既有合理的动机,也有成熟的条件,于公于私,都说得过去。但我发现,这是局外人的想象和臆断,事实完全两样。
对待捐款,《圣经》上虽然提到了额度,但也明确:各人要随本心所酌定,不要作难,不要勉强。因为捐得乐意的人,是上帝所喜悦的。据此,捐款是个人和上帝之间的事,而不是个人和牧师、教会之间的事,所以牧师不能勉强、更不能指责。每月的捐款总额是定期公布的,但各人捐多捐少,除非自己同意或要求,是不予公布的。不仅会员之间彼此不知道,甚至牧师也不知道。为什么呢?我熟识的牧师给我解释,金钱财富会使人偏离信仰。牧师也是凡人,我怕我知道了,会厚此薄彼;我不知道,才能对所有人一视同仁。
再说培训班创收。除了支付牧师的工资和教会的日常开支之外,捐款的余钱全部用于办班出刊以及慈善活动,这些培训和活动绝大部分都是免费的,不仅对会员分文不取,对教会之外的公众更是敞开免费的大门。我也曾和牧师探讨,为什么不适当收取一些费用以补贴教会的经济呢?牧师回答说,不能让金钱成为任何人进入宗教的门槛。
世俗化的美国道长们为什么有这样的金钱财富观呢?这其中固然有宗教思想的渊源,但更重要的,在于其组织制度上的保障。美国盛行的代议长老制,是宗教改革家加尔文在16世纪创立的,加尔文认为基督徒虽然灵魂得救,但人是软弱的,肉体仍可能犯错误。因此,任何制度的设计,如果低估了人类的软弱,缺少监督,都是不妥的。
加尔文是对的。虽然有强烈的文化渊源和有力的制度保障,美国宗教界也还不能完全杜绝由于追名逐利而发生的丑闻。近几十年来,最大的一宗来自于牧师金贝克。金贝克出身平门,极有演讲天赋,因为善于传道,获得了无数的追随者,成了全美非常知名的牧师,一度还是白宫的座上宾和总统的宗教顾问。但他后来公开鼓吹物质和金钱也是来自上帝的祝福,开创了所谓的成功宗教学,甚至专门出书解释如何成功致富。他本人也践行其财富宗教观,先后创建了号称全球最大的电视福音网和培训中心,并自任CEO。1988年,他被曝出有婚外情,并涉及融资诈骗,随后被判处监禁45年,引起众多法律界人土的关注。1994年,由于新的证据证明他并没挪用或转移传承会的钱到私人账号,金贝克被释放。金贝克出狱后出版了《我错了》一书,公开承认自己以前鼓吹的成功宗教学是错误的。他写道:我错了!一想到我曾经把那么多的人引入歧途,我的心都碎了,我深深忏悔。美国的宗教界曾对他的现象进行过批判和总结,经验之一,就是宗教不能和金钱利益挂钩。当然,这也又一次证实,人类是软弱的。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圣人,更没有神仙,大家都会犯错,牧师、道长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