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符咒网

事业财运

人际关系

平安运势

青城山楹联

青城山位于四川省成都平原西北部边缘、都江堰市风景区内,东距成都市68公里,距都江堰市仅10多公里。主峰老霄顶海拔1600米,终年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廓,故名青城山,素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名扬四海。青城之幽素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推崇,从山门入口处的建福宫没着被杜甫称为丹梯的石极而上攀登,道旁古树参天,浓荫蔽日,是苔深不雨山常湿,林静无风暑自清的避暑胜地。山上的古道观、天师洞、古银杏、掷笔槽、二皇殿、手诏碑、麻姑池等都充满种种传说。1940年前后,当代国画大师张大千举家寓居青城山上清宫。他寻幽探胜,泼墨弄清彩,作品愈千幅,还篆刻图章一方,自号青城客。20世纪60年代,张大千在远隔重洋的巴西圣保罗画了巨幅《青城山全图》,供自己及家人卧游。晚年自云:看山还故乡青,而今能画不能归,终身对故乡青城山充满着眷恋之情。青城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道教发源地之一,被称为第五洞天,道家气功闻名遐迩。传说道教天师张道陵晚年显道于青城山,并在此羽化。此后,青城山成为天师道的祖山,全国各地历代天师均来青城山朝拜祖庭。张道陵原名张陵,客居四川,学道于鹤鸣山中,依据《太平经》著作道书,自称出于太上老君口授,并根据也蜀地区少数民族的原始信仰,奉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经典,创立了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被后世尊为天师,改其名为张道陵。青城山是我国著名的国家级风景旅游胜地,杜甫、陆游、张大千、冯玉祥等仁人志士曾在此驻足留连,近年来青城山后山又得到极大的开发。

青城山为前、后山,均都建有缆车,方便游人观光。前山是青城山风景区的主体部分,约15平方公里,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景点有建福宫、天然图画、天师洞、朝阳洞、祖师殿、上清宫等;后山总面积100平方公里,水秀、林幽、山雄、蔚为奇观,主要景点有金壁天仓、圣母洞、山泉雾潭、白云群洞、天桥奇景等。古人记述中,青城山有三十六峰、八大洞、七十二小洞、一百零八景之说。自古以来,人们以幽字来概括青城山的特色。青城山空翠四合,峰峦、溪谷、宫观皆掩映于繁茂苍翠的林木之中。道观亭阁取材自然,不假雕饰,与山林岩泉融为一体,体现出道家崇尚朴素自然的风格。堪称青城山特色的还有日出、云海、圣灯三大自然奇观。其中圣灯(又称神灯)成为奇特。上清宫是观赏圣灯的最佳观景处。每逢雨后天晴的夏日,夜幕降临后,在小清宫附近的圣灯亭内可见山中光亮点点,闪烁飘荡,少时三、五盏,忽生忽灭,多时成百上千,山谷一时灿若星汉。传说是神仙都会,青城山的神仙们朝贺张天师时点的灯笼,称为圣灯。实际上,这只是山中磷氧化燃烧的自然景象。1943年夏,杰出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先生曾来青城山写生。他在天师洞独居一室,先生创作了屈原《九歌》中的插图《国殇》、《山鬼》等多幅作品,送给青城道士的《奔马》和《天马》图,已制成石刻陈列。

青城后山位于青城山后,秦安乡境内,距成都60公里,总面积100平方公里。西北与卧龙自然保护区为邻,东北与赵公山相连,东越天他山,乾元山可到天师洞,福建宫,西南与六顶山、天国山接壤,与青城山一脉相承,深藏不露,极具神秘色彩,直至20世纪80年代才加以开发。乘车从青城山大门左侧公路西行,跨青溪桥,穿后山门,经飞仙亭、飞仙观、响水洞、白石碾、金鞭亭、八卦台、贡茶亭、迎仙亭、三龙亭等众多景点,方到青城后山景区的起点站秦安寺。景区全程20余里,新建有上山索道可使游客节省一半路程,便能欣赏到青城后山大部分景观。近年不新建了各类宾馆,为游客开辟了许多全新的旅游项目。青城山还是蜀茶的著名产地,宋代设味江镇,清代此地主产的佳茶被列为贡茶。洞天乳酒、苦丁茶、道家泡菜、白果炖鸡为青城山四绝。此外,还有都江堰渠道工程,它位于青城山麓的岷江干流上,距成都市55公里,创建于古蜀国开明王朝,秦昭襄王时(公元前三世纪中叶),蜀郡守李冰主持完成了这一伟大的水利工程。渠道的分水提(鱼嘴)、引水口(宝瓶口)、泄洪提(飞沙)设计之巧今仍领中外水利专家叹服。玉垒山、离堆、水则、铁桩、漏等古迹,可让人们领略了解古代工程的艰巨和古堰建成后所起的作用。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是中华文明史上与长城比肩而立的伟大工程。二王庙下的安澜桥是一铁索桥,古名珠浦桥,宋淳化元年改称评事桥,清嘉庆建新桥更名为安澜桥,桥为1974年重建,横跨内江、金刚堤和外江。站在摇摇晃晃的桥上,目睹水流湍急的岷江,看看分四六,平水旱的鱼嘴,不能不为古蜀国先民的智慧所折服。这里现在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

【青城山楹联】

#p#分页标题#e#

〖青城山道教文化〗 道教在青城山经历了2000多年的存在和发展,特点是历代高道的主持和经营,青城山一直作为道家的祖山、俗家心目中的神山,而得到充分的保护。今天青城的的古建筑、古遗址、历史传说、饮食飞俗,乃至林木花草,都渗透着道教文化的精神。青城山道教发展也有几个起落。远在东汉顺帝汉安二年(143年),在邛崃山系的鹤鸣山(今大邑县境)修道的张陵,来到青城山赤城崖创立道教。因张陵被其弟子尊为天师,所以创道教也叫天师道。天师道经过张陵及其子孙历代天师的创建和发展,逐渐扩及全国,晋隋时期,天师道有北天师道和南天师道的兴起和地区教派的产生。青城山所传属于南天师道的正一教派。至唐末,著名道士杜光庭来青城山,天师道传统乃与上清道结合。上清道宣称修行得道可升上清天,比旧天师道理想的太清境更高。杜光庭后来在蜀皇帝王建兰手下做官,官至光禄大夫尚书户部侍郎,封上柱国蔡国公,晚年居青城山近30年,著书立说,对道教的发展影响很大。到南宋时,青城山道士李少微等人创立清微派,以行雷法为能事,将内丹术与符箓咒术相结合,称可以驱邪,可以治病,可以达帝,可以啸命风雷,可以斡旋造化。元朝封他为雷渊广福真人,时信徒很多,青城山又再度兴旺起来。明代,青城山道教所传属于全真道龙门派。全真道与原来的天师道正一道不同的是,它主张修道者要出家投师,住庵当道士,不娶妻室,不吃荤腥,创立了一套养身习静的修炼方法。道士住山,自然对宫观的维护,山林的栽培就更为重视。明朝末年,战乱不断,青城山道士逃避,直到清康熙八年(1669年),武当山全真道龙门派道士陈清觉来青城山主持教务,又使局面重新改观。后来陈清觉在四川官员的帮助下,得到康熙皇帝的钦赐御书丹台碧洞,并封他为碧洞真人。从此,青城山道系属于全真道龙门派丹台碧洞宗。新中国成立以后,青城山吸收了各地道士,原来丹台碧洞宗的格局有所改变,但其在道教中仍是很有影响的一支。1957年中国道教协会成立,青城山道士易心莹被选为副会长兼副秘书长。其后,傅元天道长也被选为中国道教学会副会长,1992年当选为会长,并兼任中国道教学院院长。


寻壑须观水;
望峰莫息心。
佚名题青城山
冉冉修篁依户牖;
悠悠碧水快褛丝
佚名题青城山

危楼凿险层层出;
积翠凌虚面面来。
佚名题青城山
云作玉峰时北起;
山如翠浪尽东倾。
宋 width:600px;">

  • 上一篇:各地三清殿的楹联
  • 下一篇:二郎神担山撵太阳
  • 我的微信:st-3139
    点击复制

    © 本网站不为利润,有些文章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邮箱8802207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