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符咒网

事业财运

人际关系

平安运势

如何修道行道,在家出家修道之蹊径!



一般而言,道教徒大致可分为道士、居士、学士、隐士、信士几类。尽管其称谓不同、表现形式有别,但都是信道、学道、修道、弘道者,故统属道教徒之范畴。


在家道教徒(散居正一派道士、道教居士)的修持,从本质上讲信住庙道教徒(道士)是一致的,只是形式上和生活方式上有所不同而已。


对于皈依道教者,大致有四种情形:一、出家出家;二、出家在家;三、在家在家;四、在家出家。


道教要求(全真派)教徒“出家出家”,即人出家心亦出家;反对“出家在家”,即人虽出家但其心在家;对于“在家在家”者即人在家心亦在家的人,则多采取循循善诱,以使其达到“在家出家”即人虽在家但心已出家的境界。


我认为,如果在家居士能达到“在家出家”的境界,则与“出家出家”者殊途同归也。所以,“在家出家”也是一种可以选择的行道途径。此可谓“独辟蹊径”也。


至于(在家道教徒)如何修道行道,亦即如何修持,在这里我想谈谈个人的看法,以供参考。




道教徒的范畴与称谓


一般而言,道教徒大致可分为道士、居士、学士、隐士、信士几类。尽管其称谓不同、表现形式有别,但都是信道、学道、修道、弘道者,故统属道教徒之范畴。

道士 


中国道教协会主编的《道教大辞典》之‘道士”词目中称:奉守道教经典规戒并熟悉各种斋醮祭祷仪式的人。一般指道教的教职人员。


世人为礼貌和尊重道教教职人员,一般不直截了当称“道士”而称“道长”,这就如同社会上称“教师”为“老师”一样,是一种既平常而又带有敬意的称谓。


重教教职人员不分男女,皆同称为“道士”。但有时为了区别(如统计),则称男性道士为“乾道”,女性道士为“坤道”。


世人还常常习惯于称女性道士为“道姑”或“仙姑”。称其为“仙姑”,这其中含有尊敬之意。


此外,与“道士”有关的称谓还有许多。如称道士为——“羽人”、“天师”、“先生”、“法师”、“大师”、“炼师”、“老修行”等等,这些含有敬意的称谓与其个人修持关系密切。作为道士,只有经过努力的修持,才能名符其实。

居士 


居家修道,建诸功德,吃斋诵经,并与道教宫观保持密切联系者。社会中这一类人众多。(因此,许多道教宫观为此设有居士林。)

学士 


入道钻研经学义理,学识渊博,并以弘扬道教事业为自己终身职责者。如近代道教泰斗陈撄宁先生。

隐士 


隐居出俗,不问世事,学道修仙,以性命修持为主要方向,且道德深厚者。如张三丰祖师是也。

信士 


社会名流学者,著书立说,颂扬道教文化者。这样的人士社会中也甚多。当今社会亦然。




在家道教徒资格的取得


从所周知,道教形成一定规模的社会实体(即教团组织)始自于东汉,但从金大定年间(1161---1189)起,就开始逐渐分为“正一”和“全真”两大教派。


全真派道士,终生出家,茹素,住宫观;正一派道士有的也讲究住宫观(如张天师世家),但不强调,并且可以娶妻置室。


道教除住宫观的全真派道士及住宫观的正一派道士之外,还有不常住宫观而散居于城镇或乡村的道教教职人——散居正一派道士。


此外,还有(前面所介绍的)居家修道,建诸功德,吃斋诵经,并与道教宫观保持密切联系的居士。他们都是在家的道教徒。


散居正一派道士平日的修持与在家的道教居士的修持相同,容后一起论述。现在,我们接下来谈谈在家道教徒中的居士资格的取得。


#p#分页标题#e#

居士,顾名思义即居家修道之士。广义地讲,凡居家信道的善信人士都可以称为道教居士,即常说的信众:狭义地讲,居士是指履行一定程序取得《居士证》(或《皈依证》)的居家奉道修持者。


这里,我们详谈后者。


为弘扬道教,发挥在家信众的作用,有些宫观接纳道教居士参加宗教活动,制定了接纳道教居士的办法。


《办法》规定:凡是爱国爱教,拥护宪法,信仰道教和研究道教文化的男女信众,能遵守宫观内部的各项制度,有宫观常住道士介绍,由本人申请,经宫观管理组织认可,即可以成为居士。


成为居士,还有一个十分严肃的入教仪式,这就是“三皈依仪式”。道教徒所皈依的“三宝”,是指皈依道、经、师三宝,全称是皈依太上无极大道、皈依三十六部尊经、皈依玄中大法师。皈依道教“三宝”了,也就等于皈依道教了。


皈依之前,先找一位与自己有缘的道长,说明欲拜这位道长为师而皈依玄门的意愿。如道长答应后,会择吉日良辰举行皈依仪式,为皈依道教者讲明“三皈依”的意义;皈依者则要表示自己从此发心皈依(道经师)三宝。


这样就可以成为一名正式居士(即在家道教徒)了,并发给《居士证》或《皈依证》为凭。




在家道教徒的修持


举行了皈依仪式,取得了《居士证》(或《皈依证》),从形式上讲这位皈依者就成为了道教居士(即在家道教徒)。而要做一名副其实的好居士,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在家道教徒,在家如何修持呢?总的要求是尊道贵德,礼奉三宝,尊师重教,依教修持。具体如何修持,我以为大致不外如下几点:


1、通过向师父(包括其他道长)请教,加上自己阅读有关书籍,全面了解道教。


具体说来,了解:道教的起源、形成和发展:道教的教理教义;道教所信仰的神仙;道教的经典:道教的修炼方法;道教的斋醮道场;道教的戒律和清规;等等。

总之作为一名道教信徒,千万不能做“宗教盲”。


2、礼拜神仙,诵习道经,尊敬师父。


作为道教徒,既已皈依三宝,无论是否出家,都应当时刻不忘三宝,并落实于日常修道生活中。我建议,在家道教徒如有条件,可设静室,即用较为独立的一间住房,供奉神仙圣像,时常敬香、上供、礼拜。这是信奉“道宝”的一种体现。“当愿众生,常侍天尊,永脱轮回”。


诵习道经,这是信奉“经宝”的一种体现。作为在家奉道者,也应诵习道教经典。如家中设有静室,亦可早晚焚香课诵,即念诵《太上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


此外,还应学习道经。学习道经可以依个人文化水平而定,但无论文化程度高低都应学习《早晚功课经》、《三官经》、《北斗经》、 《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等常用经书;文化水平较高的,还可以研习《道德真经》、《南华真经》、《性命圭旨》、《周易参同契》和《黄庭经》等道教典籍。“但愿众生,生生世世,得闻正法”。


尊敬师父,这是信奉“师宝”的一种具体表现。既已皈依道教,就应尊敬师父,无论其师有无名望、也不论其师水平高低,平日都应多多关照师父,时时不忘供养师父,达到“师徒,如父子”的境界。虽说“师父引进门,修行在个人”,但还是要不失时机地虚心地向师父求学问道。“但愿众生,学最上乘,不落邪见”。

#p#分页标题#e#


3、护持道场,积极参加宗教活动。


这也是广大在家道教信徒所应该去做的。既已皈道教,就应护持道场。虽未出家住宫观,也应主动为宫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帮助修庙、塑像,以及维护宫观合法利益不受侵害。


如逢初一、十五及祖师圣诞或道教节日或道教重大法会,都应该虔诚地积极地尽可能地抽时间到所皈依的宫观或附近的宫观去参加宗教活动,以培养和巩固其宗教信仰。


4、宣传和遵守戒律。


综观道教戒律,至今仍有不少与当今社会道德要求相一致的积极内容,具有劝人止恶向善的教化作用。因此,广大在家道教信徒有义务宣传道教戒律,并努力遵守道教戒律,以净化人心。


5、遵守道教教义,正确处世。


在家道教徒不像住庙道士那样很少与社会来往,在社会上工作,要天天与人打交道。作为一名(在家)道教徒就应该按道教教义思想去为人处世。如宽容待人,谦虚不骄,淡泊名利,与世无争,不贪私利,知足知止,等等。


6、积功累德。


自古以来,道教徒在修持(修为)上就有“入世法”与“出世法”两种。出世法即内修;入世即外修。出世行真功;入世法行真行。外修什么呢?如何行“真行”?


概言之,就是济世利人,积功累德。譬如:修桥补路,施茶舍药,热心慈善和公益事业,和睦邻里,帮助他人,苦己利人,广行方便,力行正义,抑恶扬善,正心修身,戒除诈伪,孝敬父母,教育子女,印送善书,劝人为善,立足本职,爱岗敬业,等等。


7、修炼道教功法。


在家道教徒也应在工作、劳动之余修真养性,以祛病强身,延年益寿,以至得道成仙。其修炼功法,可以从皈依师父或其他道长那里求得。此乃“出世法”之修为,与住庙道教徒专事清修相比虽困难许多,但也不应遗忘、忽视和舍弃,应积极为之也。要坚信——花一份功夫,必获一份道果。当法“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也!


综上所述,不难而知,在家道教徒(散居正一派道士、全真道居士)的修持,从本质上讲与住庙道教徒(道士)是一致的,只是形式上和生活方式上有所不同而已。


今天,欣逢国盛教兴之世,在家道教徒更应该利用我们生活的广阔天地,发扬道教优良传统,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多作贡献,把我们生活的世界建设成为美好的人间仙境!


无论在家,还是出家,其修持达到什么程度或境界,(才能与上述称谓相符,)这就涉及到人的素质与人的修持。


关于人的素质(或曰人的品格),道教认为人有三品:

(一)上品之人  


此即《道德经?第四十一章》中所说的“上士”。这类人天性纯全,道根深厚,不教自知,又称高明之士。上士闻道,便能领悟其奥妙,并且能够虔诚地躬身奉道,勤而行之。


#p#分页标题#e#

凡是“道’所具有的特性——虚无、自然、清静、无为、纯粹、素朴、平易、恬淡、柔弱、不争,等等,都能从上士”身上体现出来。实质来说,“上士”即“上德之士”。因此,清静经》称“上士悟之(道),升为天官”。

(二)中品之人  


此即《道德经?第四十一章》中所说的“中士”。这类人天性半备,与道有缘,自具善根,但不脱俗念,常存烦恼妄想。


中士在道可以修持成仙,正如清静经》所云:“中士修之(道),南宫列仙。”中品之人,在俗亦可以立德、立功、立言,成为世人所钦佩的人。

(三)下品之人  


此即《道德经?第四十一章》中所说的“下士”。这等人几乎被七情六欲、机智巧诈所蒙蔽,是非反复,自私自利,一心为己,自以为是。


但此等人尽管“先天不足”,如果在“闻道”之后,能断然悔悟,在俗经过努力仍可以为社会作出贡献,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在道则可以修持延年,亦可以“一证今生之善果,二修屡劫之不堕”(《邱祖垂训文》)。


关于人的修持。笔者认为,即便是上士,如果后天不经过自身的努力修持,也将会沦沉于“中士”乃至“下士”之境。反之,即便是下士,只要经过自身的努力修持,也能够达于“中士”乃至“上士”之境。“中士”修则进为“上士”,不修则退为“下士”。因此,人后天的修持,至关重要。














大道至简,是宇宙万物发展之规律,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道家哲学,是大道理极其简单,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大道至简,不仅被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自然、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在这种清净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显现;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脉自然畅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简单最普通的真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最伟大的人仅仅因为简单才显得崇高。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开悟,深奥了就简单,简单了才深奥,从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样,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就是升华。生活的意义在于简单,人修炼到一定程度,会淡泊一些事,会简单,你可以理解别人,但别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实人不在理解,在认同。


精于心,简于形。拷问灵魂这是人的终极问题,简不仅是一种至美,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看透了不说透,高境界;朦胧地看,心透 ;透非透、 知未知 ,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彻;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彻后的不透彻,明白后的不明白,难得糊涂是真境界。


“大道至简”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将一件复杂的事情化为简单,那是需要智慧的。将繁杂的事情回归到简单,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决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欢大道至简,因此,功和利,不可趋之若鹜;名和财,不可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我们要简简单单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用智慧化难为简。


为名利尽抛宠辱,清纯似儿时天真的童贞,朴实如父辈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静的人方能视见“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悠闲,听闻“荷风送秋气,竹露滴清响”的天籁,感受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空旷。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能够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绝句;欧阳修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他在谪居时仍能悠然自得的写出《醉翁亭记》。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简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简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心灵的单纯。大道至简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简明的,人要学会简单、简朴生活、简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当超出自我欲望的牢笼,当真正忘记自己的思想,忘记自己的意识,进入忘我忘物的状态。


#p#分页标题#e#

人生的繁出于惑,以“仁”抗拒诱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简的标志。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人生百态,须当从一而终。乐以忘忧,简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简”。


有个大道至简、平常心是道的故事:一个行者问老道长:“您得道前,做什么?”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问:“那得道后呢?”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老道长:“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老道长和行者的对话让我们开悟,许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蕴在一些极其简单的思想中。


大道至简,人生易简。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过岁月、走过生活,心里有许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当下放下,当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并不需要放在心里,人生的很多负担并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简单生活的乐趣,才能感受到心灵飞翔的快感。要想改变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给找回来。我们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我们应该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我们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


天地之道,简易而已。人生苦短,诸事不想太复杂,简单生活。人生这部大戏一旦拉开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场,都得演到戏的结尾。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在于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静地走,快乐工作、简单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乐,所有的哀伤、痛楚,所有不能放弃的事情,不过是生命里的一个过渡,你跳过了就可以变得更精彩。


最好的生活就是简单生活,一盏茶,一张桌,一处清幽,日子平淡,心无杂念。可是简单的生活却需要百般的努力,这样才会无忧无虑欣然享受生活。生活总的来说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是心态,不懂得欣赏的人,就会用挑剔把一切变得有残缺。简单做人,率性而为,把握分寸,随遇而安,坦然接受现实;简单做事,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不悔、不怨、不惜自己所做的事。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对抗,有些人笑在开始,有些人却赢在最终。试着微笑,试着回眸,放松自己,不强求、不萎靡、不浮躁。简单生活,随心、随性、随缘,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坚持往前走,属于自己的风景终会出现。


生活容不容易,关键看你怎么活。处境在于心境,心境改变了,处境也会改变。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会变得越紧张、越复杂,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对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满足,越容易快乐。江山明月,本无常主,得闲便是主人;大道至简,活在当下,知足便能常乐。


悟入无怀之静境,一轮之心月独明,尽显心静之境界;心静自然从容洒脱,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现心静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真,静默才是最美,生命里最持久的不是繁华,而是平淡,不是热闹而是清欢。保持一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中流走,所有的紧张会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乐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尘路上,有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成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


总之,人的修持达到什么程度或境界,不完全由“先天’所决定,“后天”的努力十分关键,此亦‘修行在个人”,换言之即“我命由我不由天”也!

#p#分页标题#e#


( 陈崇真道长)


在人生的路上

我们总是忙于汲汲营营地

追求满足物质上的欲望,

却忘记生而为人的真正意义;

我们常常忙着左顾右盼地评断别人,

却忘了应先审视自己、认识自己。

我们又当,

如何获得幸福、成功、圆满的人生?

道法的智慧,提供我们认识自己的方向,

并为探寻时所升起的疑惑,

提出最切实的建议。

关注,从这里开始遇见你的信仰!


  • 上一篇:药王孙思邈,十三个简单易行的养生秘笈
  • 下一篇:能骂你的师父,都是好师父!
  • 我的微信:st-3139
    点击复制

    © 本网站不为利润,有些文章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邮箱8802207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