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符咒网

事业财运

人际关系

平安运势

为仙宗继绝学:腾讯道学专访上海道教学院副教务长 王驰

[导读]上海道教学院副教务长王驰老师,对道教教育工作有着真切感受和丰富经验。他一直在为道教的未来发展,进行着不懈思考和努力探索。

文/ 清凉

上海道教学院副教务长王驰老师,少慕清虚,长而学道,在获得博士学位后正式加盟上海道教学院,不仅具体负责道教学院的课程设置与办学规划,还长期执教于道教教学的第一线,对道教教育工作有着真切感受和丰富经验。同时,他也一直在为道教的未来发展,进行着不懈思考和努力探索。王驰老师广阅道典,积极弘道,具有深厚的道教情怀。

上海道教学院副教务长王驰(资料图)

上海道教学院成立30周年之际,腾讯道学就道教教育与道教当代弘传问题,对王驰老师作了专访。科班制与师徒制相融合的分流培养,是他的基本教育经验,道教文化要积极致力于新型的整合是他的呼吁,为仙宗继绝学是他对同道及学子们的期许。

以下是专访具体内容。

腾讯道学:上海道教学院在办学理念和课程设置方面有哪些特色?

王驰:上海道教学院至今的历史已有30年了,在办学中积累了一些正面经验,也有反面教训。我本人是从第五届本科班成立开始接手的,因此就结合本科班的办学来谈吧。

之前上海道教学院主要是办中专班和大专班,而按照当今社会学历教育的发展情况,本科才算是真正核心性的高等教育。因此我们这一届只办本科班,主要是充分吸收社会大学本科教育的理念,当然也结合了传统道教教育比如师徒传承、宫观教育的一些东西。学院特别强调信仰教育,培养对大道的信仰,对天尊的信仰,对仙人的信仰,以及对修道的坚定信念。这些主要是通过具体的课程设置和宫观实践、修道活动等来落实的。

课程的设置包含通识教育(资料图)

我在2011年底认识了上海道协的吉宏忠会长,到2013年开学,我们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来进行这届本科班的课程设置。当时主要参考了以下几个方面:一)一般大学宗教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二)以往各道教学院的课程设置;三)其它宗教的院校如佛学院、神学院的课程设置。参照这几个方面,我们去粗取精,结合自身特色设置了课程系统,包括几个板块:一)通识教育必修课;二)通识教育选修课:这两部分属于社会、自然科学等基本素养教育。三)专业教育必修课;四)专业教育选修课:这两部分比重最大,属于道教专业课程。我们力图改变以往课程设置的某些随意性和凌乱性,强调课程的系统性。比如,学院第一学期开道教神学,之后就接着开道教历史,辅之以中国通史,再开道教神仙信仰、道教经典研读,扩散开就是道教法术、道教科仪这样从道到术,从形而上到形而下,从历史到逻辑,对课程设置就有一套比较系统的理念,这也反映了我们对道教学院课程论的认识。

在这里,我特别谈一下上海道教学院的“分流教育”。分流,就是划分出不同的专业特色,去继续加深培养。一个学员开始来道教学院,我们先给他上各种基础课程,到中期以后,我们会根据具体情况来打造他了:一是依据该学员自愿选择填报组别,二是学院会根据其分流成绩和未来道门实际需要来考虑。分流教育要根据学生实有情况,重新设置课程,这个模式就借鉴了社会高校的研究生教育,实行导师制培养。比如我们五个专业小组中有学术研究组和讲经弘法组,我本人就担任这两个组的导师,甚至还会讲武术养生组的一些内容。同时,学院还聘请社会各界有才学的老师来担任导师,并把研究生论文的开题、预答辩、答辩模式,适当引进来,严格要求学生的毕业论文。

道教学院要重视人才素质培养(资料图)

因此说,上海道教学院这些年把社会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以及道教的传统教育做了一些多触点的结合。这些方面的探索,可以供各道教学院做点参考。

腾讯道学:作为道教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会注重哪些素质?

王驰:毫无疑问,我们首先会重视道教信仰的树立。但信仰不是空谈,而需要践行,需要人格上的塑造,也需要才干上的支撑。

过去几年,我们重视了这几个方面的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里面还要强调重视修行(资料图)

一是修行,修行是弘道的前提,我们这届本科班坚持开设了修行打坐课。因为一般社会上的人,会误解以为正一派道士主要是搞符法事,实际上历史上很多正一派的祖师是非常注重内炼的。虽然我们不指望在几年的道教学院教育中,能把学生个个培养成“内炼外法”的高功大法师,但是要求他们在打坐、内修方面养成好的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在2013年开学初专门花几十万元修了一个圜堂,保证学生们每天都有好的环境来打坐。至于太极拳,那更是学生们每天的必修功课。

二是讲经,我们在上海南京东路虹庙有一个讲经实践基地,让学生平时就经常向大众讲经,在实际中不断锤炼自己。我们道教界这些年虽然举办了一些玄门讲经活动,但每年光靠这几场讲经比赛活动来训练讲经好手,是远远不够的。上海道教学院派出学生讲经,有比较严格的筛选机制,除了老师要审看讲稿之外,对听众的上座率也会有要求,上座率如果低于某个线,教务处就会暂时停止该学生讲经的资格而补充上新人。其实,讲经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是无法简单用人数来衡量的,这个机制似乎是不近人情,但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希望“以战养战”,让学生体会真实面对信众的“在场感”,从而训练他们在日后宫观工作中充分吸引信众的讲经能力。

讲经是为了让学生体会真实面对信众的“在场感”(资料图)

三是做慈善,道教慈善的理念我不多说了,里面其实有很多技术细节性的要求。因此我们会组织学生到城隍庙等地去观摩道长们怎么做慈善,并亲自组织策划他们去福利院看望孤寡老人等,从而培养其在这些方面的实际能力。

以上几方面,都是我认为现代道士人才所需要的重要素质。

腾讯道学:道教教育与现代教育理念、内容是如何融合的?

王驰:道教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有一个所谓师徒传承与班级授课的差异。今天的道教教育,首先要对比他们各自的长短处,而后把长处融合,短处规避。师徒传承的长处是生命体证,班级授课的长处是能够快速大规模培养,这两者如何融合?我觉得空谈理论没用,最重要最核心的还是老师的资质修为,也就是道教学院的老师,能否既当传道的师父,又懂得如何与今天接轨。当然我本人在这种结合上还是很肤浅的,期待今后能有很多的道门明师应世现身。

腾讯道学:作为一线的老师,您在授课中有哪些比较深的感受?

王驰:我这几年最深的感受,就是道教学院的老师很难当!非常难当!为什么这样说?我自幼喜爱道教文化,之前也算一路上完博士,读了不少道教典籍,写了数十万字的论文,但当我到了道教学院任教时发现,面对很多对道教基本一无所知的学生,最重要的不是表演自己的学识,而是如何让他们真正带着感情和兴趣进入道教的神仙世界,或者说被道教迷住,就像我少年时被“武功高强”的王重阳、张三丰祖师迷住一样。我认为,一个老师如不能把课讲得让学生爱听,反而不断重复自己的陈旧知识,那就是老师的教学失职了。所以,一线的道教学院老师本身就是道教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最关键枢纽点,绝不可能首先要求融合在学生身上或行政管理人员身上。

老师如不能把课讲得让学生爱听那就是老师的教学失职(资料图)

结合以上思路,我谈谈理想的道教学院老师的几个素养。

一)必须对道教学问真正专业,不能是半瓶醋的状况。作为一名拥有博士学位的老师,我深深震撼于道教文化的广博精微。在日常上班的过程中,从住所到道教学院乘地铁往返之间需要近三个小时,这个时间里我从未发呆或看影视,主要是用来阅读道学书籍。必须清楚哪些方面是自己的长处,哪些方面是自己的短板,哪些方面又是近期道教界正在追踪的热点问题以及自己要发挥的领域。所以,道教学院的老师首先必须是一个修道人,必须坚持终生学习。

二)垂身示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必须先做到。以讲经为例,我要求学生在虹庙的上座率达到百分之多少,自己是先上去讲且完成任务的,每次三个小时不打折扣,讲完后都有信众围上来请教各种问题。如果老师大大不如学生讲得好,试问还有何威望来指手划脚,说服下面呢?

三)还有一个,道教学院的老师不论是否为道长,对道教必须有感情,甚至有信仰。无论曾经读了多少书,我们在道教学院都要摒弃那种纯粹客观乃至于学术批判式的演讲和教条。老师自己对道教有感情,才能培养学生对道教的感情。学生只有对道教有感情进而有信仰,才能承担今后具体的宫观工作和弘道事业。

道教学院的老师首先要加强自身的素养(资料图)

腾讯道学:道教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在现代传播中应突出哪些方面?

王驰:这个问题,我先谈一个必须反思的事情,我们也不用讳言,道教在历史传统上不是特别主张向外弘道的。首先我们看司马迁和很多史家的记述,发现道教徒多是以“无名为务”,骨子里有“隐”文化的东西在。第二,道教包括很多深奥的内容,上至天文,下及地理,包括人体修炼,放到今天似乎都可称为“高端科技”,相比于大众化佛教和传播福音型宗教,其核心文化的传播范围就不可能太宽广。

但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我们必须面对“你的宗教再不传,你的地位和信众都会急剧削弱减少”的形势。就道教学院的实践总结,在讲经过程中,会发现当今社会大众的文化水平迅速提升,简要开示两句经文,或谈谈做人道理的心灵鸡汤,已远远不能满足他们对道教文化的学习要求。因此,道教如何能够承担其应有的文化责任?我认为这是现代弘传中最需要思考的,说透了,就是道教今后能培养多少博通古今的高道真人。至于各种新技术、新媒体使用等方式问题,我认为有了人才、有了文化制高点,就不用担心传媒没人去搞的问题,更不用担心道教跟不上时代发展。

王驰强调,道教的现代教育要跟上时代的发展(资料图)

当然,对今天的各种媒体等新的传播方式,道门相对来说敏锐度迟缓。比如佛教的北京龙泉寺在新媒体方面有很多做法有影响,道教似乎慢了半拍,在如何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弘法方面,相对滞后。所以,这方面的人才队伍建设是相当重要的。我们上海道教学院这一届就专门开设了各类电脑软件制作课,以备未来之需。

腾讯道学:针对现代人群而言,传道的方便和困惑各是什么?

王驰:我们先说方便,比如说,一直以来大家都会观察到,道教跟中国人的很多民俗习惯是融合在一起的。你看正一派的道士今天是不留长发的,跟现代普通人的发型很近,这其实与古代道士束发同于俗人装束,有同样的方便之妙。而全真派的道士今天基本保留了束发,这恰好又从另一个角度接续了民族传统。我们应该借助这种种方便,来思考新时代的传道之路。

但我更想谈的是困惑。今天传道最主要的困惑可能就是,三句话以内说不出道教最核心的东西来。其实不是说不出来,而是你问几个不同的道长,可能大家说的就相差太远了。因为道教历来不是由一个中心性教主创教,它其实是很多道派前后关联汇聚的一个大联盟,有点类似于水泊梁山大聚义的过程,而且其座次时常还在变。因此这个最主要的困惑,我想还要回归到教理教义的当代阐释层面上,才好去解决。这个方面,我非常赞成中国道教协会目前提出来的一个重要工作规划,就是对传统道教的教义思想进行新的整理和阐释。

一个重要工作规划,就是对传统道教的教义思想进行新的整理和阐释(资料图)

很多人可能觉得,教义思想这个东西蛮虚的嘛,好像不能直接产生怎么样的弘道价值。但正是因为它不直接,所以它就很长远。我们看看佛教,在近代以来一直到今日,大陆和港澳台都出了很多大居士、大学者对其教义进行现代阐扬,也算出了很多东西。因此,佛教在今天还是有些“现代话语系统”的。但道教在这个方面就比较缺乏。借用佛教的词汇,道教目前最需要一个“判教”系统。因为道教如果不能进行现代判教的话,就不能再现比如六朝或者说唐宋时期的辉煌。我举例来说,内丹道的《钟吕传道集》对宋以后道教走向影响很大。非常有意思的就是,钟吕祖师那个时代把仙分为五等仙,而且非常清楚地讲了每等仙的下手法门和修证境界。请问这是什么?这其实就是站在内丹学角度上的判教。你修到整个道教系统中的什么次第,有什么对待,都分得非常清楚。还分清楚什么是正统大道,什么是三千六百旁门,不论今天的你认同与否,它本身就是一个分判,有分判才有阶次,有阶次才有系统,才好流传发展。当代道教界应该好好地整理过去几千年的文化遗产,因为近代以来我们一直没有进行比较完备的整理,包括《道藏》的编纂还没做到极高明的文化高度。因此,别的我不多说,最重要的,现代的道教文化需“分判整合,与时俱进”。

腾讯道学:您对道教的未来弘传有什么样的情怀?

王驰:回首往昔,我算是与道结缘二十多年了,现在作为在道教教育一线服务的老师,如果说有什么情怀,我是由衷希望,要把道教弘传当作涵盖古今天地的事业来做,而不是当作一份谋生的职业。职业可以随条件而不断变化,但事业是需要拿生命来点燃永续的。在这里转引一位我所尊敬的近代武术宗师的话,他说平生之志,不在于当官,不在于经商,甚至不在于侠名,只为继绝学而已!“继绝学”,这三个字就足够了,是我一直以来心底深处激荡的情怀。期待更多的有识之士感应道化,汇聚成川,我们一起为仙宗继绝学!(编辑:妙眼)

(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清凉)

  • 上一篇:『求纪录片 麦收和算命 徐童的 liushun814@163.com』算命纪录片183分钟完整版
  • 下一篇:武当武术夏令营 启动旅游转型新引擎武当山迎来今年首个境外包机夏令营
  • 我的微信:st-3139
    点击复制

    © 本网站不为利润,有些文章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邮箱8802207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