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符咒网

事业财运

人际关系

平安运势

师父与师傅的区别!



师父和徒弟之间有系统严格的师承关系。


今人,常把“师父=师傅”来作称呼,其实二者还是有区别的。


不少同修,仍常把师父作师傅称呼,其实,这一点是为不妥。


师父是我们终身依止的恩师,如同慈父一样,而不是等同于世间一般传艺的人。


“师父”和“师傅”是同音词,在说话时听不出二者的分别,但写出来就不一样了。


师父:对出家法师(道士、和尚、尼姑的尊称)。


师傅:工、商、戏剧、书画、医术等行业中传授技艺的人。对有技艺的人的尊称。


如:老师傅、厨师傅、木匠师傅、书画师等等……(如果对出家师称呼为:师傅,是不适宜,也是一种贬低,出家师的含义)。



“师父” “师傅”的由来


“师父”据史书记载,在元明时期,“师父”往往用作对和尚、道士的尊称。


如耶律楚材的《湛然居士集·寄万松老人书》《元史·刑法志》《鹿洲初集》卷等都曾说明了当时称僧人为师父的普遍。


“师傅”一词,早在战国时期是用来指老师的。


《榖梁传》昭公十九年有这样的说法:“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年已8岁的儿童,如果不进学从师,那是父亲的罪过。


《三字经》所说的“子不教,父之过”,说的就是这一意思。


秦汉以后,师傅由泛指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演变为了专指帝王(包括帝和王)的老师。


师傅的这一意义,来源于太师和太傅的合称。


《史记·吴王濞传》:“吴太子师傅皆楚人。”


由一个“皆”字,可见“师”和“傅”是并列关系。


《史记》中9处11次出现的“师傅”,都是这一意思。


这时的“师傅”,总是和“宫廷”、“东宫”、“储君”、“太子”、“皇子”等字眼联系在一起。


从西汉到南宋,这是师傅最通常的所指,明清时期,依然保留了这一意义。


显然是因为“师傅”的地位太尊、声望太高,所谓的“身为师傅,贵极人臣”,这一称呼因此具有了一定的排他性。


从西汉到南宋,“师傅”的涵义几乎为帝王之师这一特定的所指独占,很少例外。


从南宋开始,“师傅”的所指逐渐下移,平民百姓的教师也可以蒙受此称。如朱熹既用师傅来称呼帝王之师,也用来称呼一般的授业者。


至于用师傅来称呼工、商、戏剧书画、医术、等行业中传授技艺的人,则是清代中后期以后的事情。


按工人们在工厂互称“师傅”的习惯,称任何一个成年人尤其是年长的人为师傅,则更是 20世纪60年代的事情。



师父与师傅的具体区别


“师傅”作为尊称,当然含有尊敬的情感在内,


“师父”将 “师”作“父”一般地敬重,这也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师父,感情显然更加深挚。


由于受重教尊师观念的影响,在传统的观念中,父亲和老师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旧时更为普遍使用的“父师”一词,就典型地体现了这点。


“父生之,师教之”、“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一个人的成长道路上,父亲有生养之恩,老师有教育之谊。


“师父”的称呼,在保留了原有的传授知识或技艺的意思之外,还灌注了更多的情感色彩,表现了古人对老师犹如对父亲一样的感情。


“且道士之称受业师,则曰师父:于师前自称,则曰弟子,此理之正也。”


无论是僧道还是俗人,称呼自己爱戴的法师为“师父”,于理为然,于情洽切。



在人生的路上

我们总是忙于汲汲营营地

追求满足物质上的欲望,

却忘记生而为人的真正意义;

我们常常忙着左顾右盼地评断别人,

却忘了应先审视自己、认识自己。

我们又当,

如何获得幸福、成功、圆满的人生?

道法的智慧,提供我们认识自己的方向,

并为探寻时所升起的疑惑,

提出最切实的建议。

关注,从这里开始遇见你的信仰!


  • 上一篇:道教从来没有“道姑”这种称谓!
  • 下一篇:一位老道长真言,句句真理!
  • 我的微信:st-3139
    点击复制

    © 本网站不为利润,有些文章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邮箱8802207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