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符咒网

事业财运

人际关系

平安运势

道教复兴离不开“返本开新”

数千年以来,道教也并非一成不变的。比如较为有名的几次变革,比如张天师创立五斗米教,北魏寇谦之改革道教和南朝宋陆修静的改革,魏晋玄学的繁荣,唐朝重玄学的提出,和金元朝全真道的出现等,都是道教为了适应社会发展不断调整自己的举动。

道教复兴离不开“返本开新”

摄影师Justin花费了两年时间收集的,拍摄手法是通过长时间曝光以抓取夜空中恒星运动的轨迹。它们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何谓“斗转星移”,也为不停运动和变化的地球和宇宙提供了一层感性上的认识。

现今道教需要创新和变革吗?

我曾与人民大学哲学院何建明教授探讨这个问题,何教授提到:“道教的根本目的是修仙,道教明清以后的低落,就是许多人忘了道教的根本。弘道不能太玄乎,也不能违背基本的科学常识。道教的弘传,一定要建立在现代知识系统知识,不能再搞迷信活动了。”我觉得这番话说的是很有道理的。

重科仪而轻内炼和思想,是道教发展日益低俗化的原因。在温州、青田一带,道士是被人看不起的,因为当地道士专门做埋死人,和巫蛊之事,可能温州地区要好一点。无锡地区,也是如此。今天之发展,务必振起于此尘俗之中,而要与现代科学知识结合,才能吸引年轻的,和知识分子加入到道教队伍里面来。今年何建明教授推动和发起了首届大学生道教文化夏令营活动,提出“尊道贵德、丰富人生”,对青年人来说就很有意义。

人类文化发展离不开不断的创新与复兴

卡尔亚斯贝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说:“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他重新燃起火焰。自此以后,情况就是这样。轴心期潜力的苏醒和对轴心期潜力的会议,或曰复兴,总是提供了精神力量。对这一开端的复归是中国、印度和西方不断发生的事情。”

文化的“返本开新”

汤一介先生在其《儒学十论及外五篇论儒学复兴》中说:“中国的宋明理学在反倒印度佛教文化的冲击后,充分吸收和消化了佛教文化,出入佛老,而反求诸六经,再次回归先秦孔孟而把中国儒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并对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的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华民族要复兴,因而必须要复兴自己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化传统作为她的精神支柱,以便实现文化上的返本开新。”

道教复兴离不开“返本开新”

坐而论道 资料图

全真派的兴起是道教向先秦道家的复归

我觉得以上的论述也是适用于道教的。我有时候见到有些道友谈修炼,说道教思想,全真派的止于金元时期,王重阳祖师之前的一概不论。正一派的呢,就止于张道陵天师,之前的也一概不论。这样的缺点就是割裂了和先秦优秀文明的关系,使道教教义狭隘而失去了生动的气韵。早几年学术界召开过有关全真派和先秦道家的研讨会议,我觉得这个是有道理的。因为金元全真派的出现和兴起,其实是向先秦道家思想的复归,一扫唐末五代以来重视法术、符之习气,而一归之于老庄清静无为之道。

出入西方学说 返诸传统经典

今天之儒家和道家谋求新时代的发展,既不能排斥西方之科学,也不能完全迷信科学。儒学应该是“出入西方之学说,而返求诸六经”。道家则是应该返求诸于老庄之说。或者说是用现代的知识和理念来解释和阐述老庄,使老庄之思想富有现代之精神,适应现代之社会。

道教复兴离不开“返本开新”

汤一介先生主持《儒藏》编纂工作 图片来源 北京青年报

汤一介先生说“返本开新”,所以这种发展是回归于先秦之道家,是返本而不是忘本。所以这种发展既是建立在现代科学知识之上的,更是建立在先秦道家思想之上的。而加入科学知识之成分,根本仍然在于以今天之视角,重新阐发老庄之玄理,大道之幽光。使天下更多的人,接受老君的教化,利益更多的人。还有就是关于语言表达的问题。杜维明教授说现在的宗教家都要有两套语言,一套是对信徒的,比如洗礼、飞升、涅之类的宗教性的语言;一套是对外交流的,关于社会公共事务的语言。我们现在谈道教,很多道友都为世俗的、西方的语言所占据,什么宇宙本体、自然规律、生命价值、后现代理念等。没有了自己的语言。所以我说,道教在适应社会的同时,仍然不能忘记根本。我们要跟学术界对话,也要向学界学习,但是却不能拾人牙慧,丢失自己的根本。学者说道教始于张道陵,我们也说道教始于张天师;学界说道教和道家是两回事,我们也说道家跟道教是两回事。这样学习下去,只会自掘坟墓,自坏宗风。

道,分可道之道,是为可以言说之表相;又有不可道之道,是为不可言说之本体。可道之道,并非永恒不变之道,为了度化不同根器的众生,需要换不同的说辞。而不可道之道,则是言象之不及,乃宇宙万物之本体。道教发展至于,改变也是不少的。比如以前主外丹,后来主内丹;汉末天师主黄赤合气之术,上清派改革而有存思偶景之道。全真本主性命双修,至于王常月律师而兴戒定慧之学。其行迹虽然有种种之不同,其实都是祖师方便善巧,为度众生之故。但是如果拘执于此形式和表现,以为道在此矣,则落于下乘,难与探大道之玄奥也。今天的我们,既不能忘记那个不可言说之道,也不可执泥于那言象之道。以此为指导,返本开新,复兴道教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文/铁冠道人 腾讯道学独家特约稿件 转载请注明出处)

  • 上一篇:别让名字毁了孩子一生,必知起名常识
  • 下一篇:没有雾霾的城市
  • 我的微信:st-3139
    点击复制

    © 本网站不为利润,有些文章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邮箱8802207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