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城隍庙寒衣节系列活动预告
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这天特别主动祭奠先亡之人,也是为过世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您今年给逝去的亲人送寒衣了吗?当天广州都城隍庙将举办系列活动,详细安排如下:
活动时间:11月22日(周六)
(一)上午 主打公益便民活动
09点-12点:中医义诊
10点-10点半:祈福法会
10点半-11点半:中医讲座
(二)下午 举行送寒衣超度法会
14点-14点40分:摄召
16点-18点:超度法会、送寒衣
注:有意参加的善信,请向城隍庙道长和工作人员查询。
凡本观皈依弟子,一律免费提供牌位,功德随意。
广州都城隍庙简介:
修葺一新的都城隍庙
广州都城隍庙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中山四路忠佑大街48号,是广州祭祀城隍的庙宇。
始建于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是明朝时期岭南最大城隍庙。
目前现存的庙宇为清朝重建。根据清朝香山(今中山市)人黄芝的《粤小记》记载,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整俗使焦祈年奏请朝廷,将广州府城隍升格为管辖全省的都城隍。
1920年,庙宇被拆除,建成约长280米的大街,当时拆剩的只有大殿和拜亭。
庙宇遗址曾被改作民居、餐厅和工厂,后被空置。1993年8月被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广州试验仪器厂曾经租用该庙宇作为车间使用至2001年,后将使用权交还给越秀区房管局。在仪器厂占用期间,所有庙内的艺术均被破坏。[1]
广州城隍庙原有的建筑群是坐北面南。在其中轴线上依次设有外门、中门、拜亭和大殿等建筑物,左右两侧建廊庑、斋宿、厅房、羽士房和省牲所等。
2009年8月,广州市文化局批复同意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越秀区分局的《关于广州城隍庙大殿、拜亭修缮申请报告》。当时的规划是,广州城隍庙将与南越国宫署遗址进行连片规划和保护,以“修旧如旧”的原则,重现城隍庙的历史风貌。越秀区政府、广州道教协会各出资了1000万元人民币。
2010年10月底,修复工程完工,本次修复采用了岭南建筑工艺的主要经典手法。现时城隍庙占地500多平方米,庙内供奉的是五代时期南汉国王刘,位于刘左右两尊分别是海瑞和杨椒山。
10月30日,城隍庙重新开光,对外免费开放。现时市民入内烧香祈福只能使用庙宇提供的环保香,每人限领三支,价格由功德钱形式给出,不限制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