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符咒网

事业财运

人际关系

平安运势

老子——道论浅析!


老子之道先天地而生,具有至上性和先存性,包揽宇宙,是万物之母。


《老子》第一章就讲“道可道,非常道”。


“道”不能被描述,不能被感知,但却使万物得到滋养,使万物得到成熟。


道是看不见摸不着,不能被我们的感官所感知,是由物混成为一的,是恍惚的。


如果道可以被感知,就是被限定了,恰恰相反,道具有不可限定性。


道虽然不可感知,但也是有迹可循,老子希望可以通过探寻前代的历史发展进程,把握上古三代的存亡之道,从而可以对现实社会和人的思想作出深刻反思,这就是道的意义。


文章对先秦典籍中的“道”进行梳理、揭示“道”的涵义和规律、进而探讨老子的理想社会从而提出“道”对于建立社会秩序的几点建议。



道的规律


道是众多矛盾的集合,包含着正反、虚实、有无等相互独立、相互依存的方面。


事物的两面性是相互转化的,没有一直守势的一方,也没有一直处于劣势的一方。


道的规律性就事物相矛盾的两面相互对立、相互转化又相互依存。


  • 物极必反

  • 《老子》认为事物发展到最强盛的时候就会开始走向相反的方向,这就是物极必反。


    事物的发展达到极限和顶峰的顶点也就是衰落的转折点。


    老子认为没有永恒的优势或者劣势,两种势态之间是有一个极点的,超过极点之后就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老子看到了歙张、弱强、废兴、取与柔弱、刚强之间的转化,并据此提出了防止事物向对立面转化的方法,就是守虚、守柔、守辱、守雌。


  • 虚实相资

  • 所有物体都是有虚有实,但是我们通常只能看到物体实的部分,只关注有型、有质的部位而忽略了空存在的意义。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孔洞、中空、缝隙这些空的部分,器具才发挥了它的作用。


    万物都是虚实结合,有无相生,这就是《老子》一书中所阐发的哲理。



    道与社会秩序的建立


    老子认为人和自然界都是由道产生的,并且遵循道的规律而生成发展。


    但是人在生存发展中不断地加入有为的因素,使其发展之道不断改变,最终偏离了自然之道,导致一个无欲、恬静、质朴、纯真的社会变成了欲望流行、阴谋盛行、战争不断的社会。


    为了改变这种社会状况,老子提出了用“自然无为”的方式建立出一个有道的社会秩序。


    老子认为世间万物是依道而生,本身就有其存在和运行的规律,有一套完整而有序的体系,过多的干预反而会破坏这套体系,因此,老子希望统治者以无为治理国家,国家才会顺其自然,长治久安。


    老子之道对于社会秩序的建立,一方面体现在为人处世的指导作用上,另一方面体现在治国理政的几点建议中。


    老子重视和尊重人的生命价值,只有人民安居,国家才能太平长久。


  • 治国方面

  • 老子清楚看到了春秋战国之际统治者的贪得无厌,推行“有为”“妄为”的统治方式导致了社会秩序的混乱,底层百姓生活饥寒交迫。


    老子提出的无为是对统治者不断地进行侵扰人民的整治进行劝诫,他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就要减少人为干预,遵循事物内在发展结果,不要违背道而肆意妄为。


    统治者发号施令、横征暴敛违背道的准则,使得国家出现层出不穷的问题,最终导致人民遭受罹难,国家得不到长足有序的发展。


    春秋战国战争频繁,世道纷乱,诸侯之间侵略兼并之战使得许多无辜生命逝去,农田荒废,老子对此深恶痛绝。


    老子认为英明的君主应该是以道治天下,而不是以兵强天下。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远。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老子虽然反对战争,但是国家不能避免战争,老子的策略就是“恬淡为上”“以慈掌兵”,而且希望战争不要影响到人民生活。


    老子认为兵器是不祥之器,只有不得已之时才用,即使战胜也不要得意洋洋、沾沾自喜,因为在战争中总会有人付出生命,应该表示出哀痛和惋惜。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


    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老子希望统治者能够以“慈”治军。


    #p#分页标题#e#

    用兵的目的是守衛家园,保卫人民,而不是侵略兼并、扩充国土。应该以爱民、慈悲之心感化士兵,这样士兵才可以守望相助、危难相惜,才有信念和力量作为支撑,从而英勇抗战。


    不尚贤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


    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由此看出,老子对于战争的态度和应对战争的策略仍然是以民生为主,尊重生命的存在和价值。


  • 处世之道

  • 《老子》一书中所提倡的处世之道是柔弱不争,这并不是一种消极怠慢的态度,而是一种保全自身的生存之道。


    老子的不争一方面是减少社会的争端,另一方面是希望人能够有利他精神。


    老子认为柔可以胜刚。


    “柔”意味着生命的上升和韧性,“刚”意味着生命的下降和僵硬。


    一般人认为刚意味着生命的强硬和张扬,老子却更深入的看到了僵硬所蕴含的衰落和退化。


    老子提倡以柔处世,在对手面前柔是一种迂回婉转、灵活多变甚至是躲避和退让的应对方式,这并不是懦弱,而是保全自身、以退为进的策略。


    《老子》一书中还主张做人不可太过自满,锋芒毕露。


    正如太过锐利太过显露的物体不易长久一样,做人还是应该不骄、不矜,虚怀若谷。


    取得胜利后切不可得意忘形,人总是容易被胜利冲昏头脑而忽略潜藏的危机。


    只有不断进取才会有所进步,要始终保持谦虚不自满的心胸去接受不同的观点,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居功、不自傲才可以功成身退。



    总结


    《老子》之道可以总结为“天道”、“地道”和“人道”。


    “天道”指天下万物的总体,具有客观性和公平性,天道要求万物始终保持着一种平衡。


    天道的价值原则就是要“损有余而补不足”,这是老子的一种设定。


    “地道”面对的是自然界的客观世界,她依照自然规律而运行。


    “人道”便是老子提出的人的处事原则。


    于统治者来说,“人道”是无为而治,避免战争,对于人民来说是大智若愚,质朴自然。


    老子希望通过道的指导意义来建立一个自然清明、返璞归真的社会。



    在人生的路上

    我们总是忙于汲汲营营地

    追求满足物质上的欲望,

    却忘记生而为人的真正意义;

    我们常常忙着左顾右盼地评断别人,

    却忘了应先审视自己、认识自己。

    我们又当,

    如何获得幸福、成功、圆满的人生?

    道法的智慧,提供我们认识自己的方向,

    并为探寻时所升起的疑惑,

    提出最切实的建议。

    关注,从这里开始遇见你的信仰!


  • 上一篇:庄子—人的四层境界!
  • 下一篇:道教度亡科仪杂说!
  • 我的微信:st-3139
    点击复制

    © 本网站不为利润,有些文章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邮箱8802207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