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道学百问丨《悟真篇》的撰著者是谁及其影
[摘要]《悟真篇》是继承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的内丹修炼方法和理论大行于世的。它的形成对宋以后道教的发展,特别是内丹和养生等,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文/李信军
《悟真篇》作者,张伯端,字平叔,道号紫阳,公元987-1082年,浙江天台人。宋代著名道士、养生家、南宗开山祖师。
悟真篇(资料图)
据《临海县志》说:张伯端曾做过府吏,后因误解侍女致死,觉着自己虽满腹经论,到头来却是如此糊涂、草率,再加上看到官场的黑暗,痛定之后,遂决定退出官场去追求与世无争、隐逸洒脱的道家生活。
宋神宗熙宁二年,张伯端云游至四川青城山遇真人刘海蟾,并得受“金丹药物火候之诀”,遂专心修炼,终将感悟所成。后返回浙江天台上,传徒授业,并着《悟真篇》流行于世。
《悟真篇》的精义在于内丹修炼,它将人身比作炉鼎,以“精”、“气”为药物,“神”为火候,经过“炼精化气”、“练气化神”和“炼神返虚”三个阶段,终将成就轻健纯阳之体。张伯端在修炼方面主张“先命后性”、“性命双修”。强调“儒释道”三教同源。
紫阳真人画像(资料图)
《悟真篇》是继承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的内丹修炼方法和理论大行于世的。它的形成对宋以后道教的发展,特别是内丹和养生等,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后世道教徒将《悟真篇》和汉代魏伯阳所着的《周易参同契》并称为“丹经之王”,加以继承和发挥。(编辑:若木)
本文为李信军授权腾讯道学编辑发布稿件,文/李信军。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