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符咒网

事业财运

人际关系

平安运势

为什么今天不应该“提倡”行善?丨行善的内涵

[摘要]虽然行善的行为也许可以积德获神仙庇佑亦或是被人们曾赞获得名声,但是这不应该是我们做事的目标,我们只是在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情而已。

文/朴云

从古至今无论是伦理纲常还是宗教信仰都提倡行善,社会上以行善为修身根本,宗教里以行善为修行基础,以至于善成为人世间的核心思想,在《周易坤文言》中有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而我们最不应该提倡的就是行善。《道德经》第三十八章言“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义。失义而後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正是因为我们失去了原有的善心,所以现在才提倡人们行善,上古以“道”治世的时候,世间人人皆是善人,所以并不需要提倡善行,而后以“智谋”治世便出现了恶,故十八章言“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为什么今天不应该“提倡”行善?丨行善的内涵

无数的欲望侵蚀着人们的心灵(资料图)

如今,无数的欲望侵蚀着人们的心灵。而我们处于欲望的世界中时间久了,就会逐渐认为一些“恶”是世间常态并不算恶,所以导致人们的心越来越浑浊,不得清净。从古至今历代圣贤都有劝善之书流传于世例如《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鹫文》、《了凡四训》等等,可是随着人们的注释和讲解,世人越来越歪曲了文中的内容,导致行善成了一个目的性的形式,大家都想着行善是可以得到好东西的,殊不知在这种想法之下,行善反而变成了满足人们欲望的工具。

我们从经典中可以了解,行善应该是为人之道、修身之道,是提高人们个人素质的一种行为,例如《易经》言“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然而更多是“行善为了不得恶果”如《太上感应篇》“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人们若以利益心去行善,那这个善也只是作秀而已并没有达到实质性的改变。就像德国哲学家康德所说“法律是道德标准的底线。”人们不愿意违反法律是因为法律会惩罚他们,而若以“行善得好报,行恶得恶果”的观念教导人们行善,那这也只是法律的另一种体现而已,人们行善只是恐惧恶果,而不是从心而发的善。

为什么今天不应该“提倡”行善?丨行善的内涵

通过行为来完成内心的改变(资料图)

那么什么才是行善?我认为善首先是人们的修身之标准,而不是获得好报的途径。行善的目的是为了消除邪恶,使我们身心得到改变的一种方式。我们可以有“通过行善使自己的品行更好”这样的想法,而不是“行善可以使我获得大利益”的想法,而这种想法虽然也是使人为善,但是还是在欲望的范围内,从而会导致因为一点点不如意就会有“我做了这么多善事怎么还没有好报?”的这种念头从而贬低正法,这种行为实乃利益熏心并非个人涵养的提高。我们行善是要通过行善的行为,达到人心自然而善,或许我们开始的时候就是抱着利益心的,但是我们要清楚,行善的目的不是获取利益而是完善自己。有句俗语叫“习惯成自然”行善也是这样的道理,通过行为来完成内心的改变,我们要关注背后的内涵,而并非表面的粗浅之像。如《了凡四训》中言“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也如《太上感应篇》“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比如在路上看到即将被撞死的动物,虽然你无法立即救到它,但是你只要起了救它的念头这个就是善了,而不是“哇,你看那个动物飞的好高啊……”。

为什么今天不应该“提倡”行善?丨行善的内涵

勿以恶小而为之(资料图)

所以我认为,行善的内涵应该是内心的改变是个人修养的表现,即使我们可以通过行善的行为获得相关利益,但是要知道这并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就像《道德经》第八章讲“上善若水”,水所流淌之处皆被滋养,但水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滋养万物,它只是流淌而过罢了。行善也是如此,虽然行善的行为也许可以积德获神仙庇佑亦或是被人们曾赞获得名声,但是这不应该是我们做事的目标,我们只是在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情而已。

我相信大家都做过许多事情,没准自认为那并不是什么行善,但是却达到了善的目的。相反也有很多我们认为这不是什么恶的事情,但却达到了恶的结果,故“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所以我应该把行善当成个人的修行,而不是获取利益的途径,愿大家能够理解善的本意,不落邪见。(编辑:若木)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朴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 上一篇:元始上真众仙记 枕中书
  • 下一篇:钧天妙乐,鼓点铿锵:首届无锡道教音乐会在阿
  • 我的微信:st-3139
    点击复制

    © 本网站不为利润,有些文章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邮箱8802207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