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符咒网

事业财运

人际关系

平安运势

道教如何更好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适应,是我国宗教工作的根本方向。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是我国宗教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客观要求。从党和政府的角度来说,就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那样,关键要在导上想得深、看得透、把得准,做到导之有方、导之有力、导之有效。而从宗教界的角度来说,就要在适应上做文章,要正确认识本宗教的历史和现状,对教义教规作出系统的梳理,以坚持中国化方向为尺度,进行自觉的反思与调整。

道教是植根于中华沃土的传统宗教。它在历史上,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以及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形成,都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但是,就道教的现状来看,勿庸讳言,与其他宗教相比,差距确实不小。2015年中国道教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会议通过的工作报告就指出,道教在道风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人才培养、文化研究等方面还存在诸多有待改进之处,由此带来了信仰淡化、不守戒规、借教敛财、人才匮乏、道士素质不高等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明显制约了道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程度以及道教自身的健康发展。

道教界清醒地认识到差距所在,对于如何更好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作了广泛的讨论和深入的思考。笔者认为,有几个重要理论问题急需解决。

道与术的关系

道教文化底蕴十分深厚,《道藏》5000多卷,藏外道教文献也数量庞大。晋代的葛洪、南北朝的陶弘景等道士在当时是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方面都作出过贡献。而司马承祯、吴筠、王重阳、丘处机、白玉蟾、张雨、黄公望等高道,也都是当时第一流的文化名人。

但是,若让当下的普通民众谈谈对道教的印象,估计大多是与各种方术联系在一起的。在很多人眼里,道士擅长的就是看相算命、风水八卦、画符念咒等等。因此,有专家就曾撰文批评道教是神仙有术,黄老不彰。

事实上,深入道教文化的殿堂,我们就会发现,道教包含有多层次、多方面的内容,除了某些表层的东西之外,还有其精致深刻的思想、微妙玄远的教义,有足以震撼人们心灵的真精神。

但是,由于道教重视以术证道以术行道,人们便对之产生了片面的印象。道教界必须重视这个问题,摆正道与术的位置。道教祖师历来强调道为本,术为用,认为道无术不行,术无道不远。术能解决老百姓的问题,因此要有术(道无形,因术以济人);但只有术,而无道,就会成为无源之水,道士就变成了江湖术士。

道教以道名教,树道为标帜,道被列为道教徒皈依对象三宝之首,为道教之最高信仰、道教教理之最高范畴。不同时代、不同风貌的诸多道派会合于道的名义下而统称道教,这一切,说明求道是道教的主体精神,得道是道教的理想境界。因此,当代道教界应该彰显道风道貌,改变以术示人的色彩。

术在民间确实有市场。但宗教毕竟要超越尘俗,而不是迎合世俗。道教要以信仰的力量、教义的精湛、道士道行的高深来吸引民众,才能起到净化人心、淳化世风、促进社会伦理道德提升的作用,从而树立良好的形象。

道与神的关系

人们常说,道是道教的最高信仰,神仙是道教的核心信仰。这二者之间隐然有某种张力:最高信仰似乎被虚化了,实实在在的是对神仙的信仰。那么,道与神之间是什么关系呢?这个问题从理论上比较容易说清楚,但在现实中却往往只见神而不见道。

中国传统的民间信仰,以鬼神崇拜为主要内容。古人从万物有灵的观念出发,认为天地日月、河海山岳,都有主司的神灵。又认为,人死之后,灵魂离开肉体,即变成鬼。由此在古代的信仰世界中,逐渐形成了一个包括天神、地祇和人鬼的庞大神灵系统。而对鬼神的崇拜方式,则主要反映在祭祀上。祭祀鬼神,在中国古代被认为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左传》说:祀,国之大事也。又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将祭祀与军事并列,可见其重视程度。

东汉张道陵天师创立正一盟威道,一般被视为道教教团组织建立的标志。正一盟威道,与以前的民间信仰的重大区别就是,张道陵提出,祭祀不是信仰的本质表现。《老子想尔注》说:天之正法,不在祭啜祷祠也。信仰的核心在于信道。无形无象的道才是宇宙的根本。《老子想尔注》中说:道者,天下万事之本也。

张道陵的主张深契老、庄以道统神的思想。《道德经》第三十九章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关于一,一种解释认为一就是指道;另一种解释则认为一是道所生。不管认同哪一种解释,经文都在强调道是神之为神的根源。

#p#分页标题#e#

《庄子》之《大宗师》篇说: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这里同样强调,无论是鬼,还是帝,其神都是因道而神。

张道陵进一步指出,道本身即是最高的神。《老子想尔注》说,一者道也,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这种神源于道的道神一元论思想,对民间鬼神信仰的提升,有着重大的意义。

神源于道,彰显了神依道而行。既然神依道而行,因而神意即体现着天道。敬神之人,应该做到是道则进,非道则退,以臻于孔德之容,惟道是从的境界为目标。

可见,张道陵在传统的鬼神信仰中注入了道的内涵,从而提升了信仰的层次。人们信奉神灵,不仅在于神能消灾免祸,赐福生财,更在于神与道通,由敬神可进而体悟大道。

张道陵还从大道清虚的观念出发,主张神不饮食,反对杀牲祭祀。信徒只需以清水、香、花向神表达诚敬之心就可以了。这是对传统祭祀方式的重大变革。

然而,天师创教的精神,在历史流传中,往往因民众功利性的消灾祈福诉求而隐而不彰。民众只求灵验怪力乱神照拜不误,导致信仰市场鱼龙混杂。一些道教宫观,也迎合民众的功利性信仰,放弃了提升民间信仰、教化民众的责任,从而把正信混同于各种迷信。由此,道教的形象也颇受影响。我们现在仍能看到,在有些地区,各种动物神灵信仰、出马仙等附体信仰仍盛行不衰,甚至侵蚀正统的道观。这是值得警惕的。道教不能走向下滑落的路,而必须走向上提升的路,这样道教的真精神才能得到彰显,道教的生命力才能长盛不衰。

神圣与世俗的关系

神圣与世俗的关系,是各大宗教都不能回避的老问题。从当前来看,道教的情况是神圣性不足,世俗化过头。道教的商业化问题,就是世俗化过头的表现。

道教从本质上来说,是追求超凡脱俗的宗教。张道陵天师在《老子想尔注》中就要求学道之士于俗间都无所欲不劳精思求财以养身,不以无功劫君取禄以荣身,不食五味以恣,衣弊履穿,不与俗争。东晋道士葛洪在《抱朴子内篇 width:600px;">

  • 上一篇:张韵声到定安县调研宗教工作
  • 下一篇:北京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齐静带队到北京市道教协会、北京吕祖宫检查疫情防控及场所安全工作
  • 我的微信:st-3139
    点击复制

    © 本网站不为利润,有些文章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邮箱8802207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