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符咒先需明理,符咒的使用会影响人未来的福报吗?
先书曾载:“张陵学道鹤鸣山中,造作符书”。这说明了正一道自老祖天师张道陵创教以来,画符就是正一派道士的重要技能。祖师爷的法力以“符箓”的形式,书写在纸、绢、木、石等物质载体上,可以通过“符”,让没有法力的人也能借用祖师爷的力量来达成镇魔、压邪、治病、求福等目的。
符咒,天地之机
时常可以听到这样一种说法,说使用符咒固然能带来一时的好处,但这样实际上是在透支未来的福报,而且持这种说法人还比较多。
这种说法大抵理由是认为人的福报是有限的,如果要采用其他方法获取更好的运气,那么就是在消耗未来的福报。
这种说法看似有理,实际上只不过是想当然罢了,如果是初接触玄门术法说这些话,因为不懂,还可以理解。
但有一些学习术法多年的人,竟然还持有着这种观念,并且四处宣扬固执己见,实在是难勘大道之理。
天地不仁,但天地也给了万物生机,如果天不留其机,就不会让有生命的万物会出现在这天地之间。既然让生命在这个天地之间生存,也相应赐予了万物一线之机。
虽然只是一线,却是绵绵而不绝,其小而无内,其大而无外,人完全可以凭着这一线生机去成神成仙。借此能合于天地、出于天地、同于天地,而这一线之机其幽深微妙玄通难识,道门千百年来一直在探究,岂是单凭福报之说就能够解释清楚的。
符之渊源
说的就是,在上古时期,很多医药、针灸无法治愈的疾病,用符咒反而会有奇效。
历史上关于符咒的记载,也是屡见不鲜,《汉天师世家》记载,历代天师常画符用以治病和御灾:
1:自祖天师张道陵开始,便开创了用符咒为巴蜀百姓消除病疫的先例;其书符治病、驱邪禳灾,无不灵验。
2:其后,宋代时期,三十代天师虚靖先生更是将符咒大展神威,书铁符召神将,斩杀蛟龙,这才有了关羽因此被封为崇宁真君的后世传奇。
3:明太祖时期,为了驱散瘟疫,张正常天师书巨符、焚之入井,引得百姓争相汲水,病情得以控制。朱元璋为褒奖天师,特在井上建亭,号曰“太乙泉”。
符之精要
符,是人与神沟通的法宝,是天地大道、山河灵气的有形或无形的载体。
《道法会元》曰:“符者,信也。以我之神,合被之神。以我之气,合被之气。神气无形,而形于符。”
说的就是:符是参和了天地万物精粹的那一点灵气,以自身的祭炼修为与天地神之间合而为一,精神所到之处,什么都可以是符,而且无往而不验。可以是水火,可以是瓦烁,可以是草木,可以是饮食,可有可无,可通可变。
符咒,作为众法之一,妙验无穷,其源于之道,演之于道,证之于道,实归于道。精诚所至者,金石为开!
《黄庭遁甲缘身经》记载:六甲六乙符可治鬼、六壬六癸符可避火、六戊六已符可辟水、六庚六辛符可治讼等,这些符或外烧或内服,或随身携带或挂在屋内,不同的符有不同的功能。
符要有灵,关键在于入意,就是拘天兵天将入符窍之中,让凡符变仙符。就像人投胎一样,形体有了,还有个降灵的关键。
高功法师画符召将之前,都会运用箓碟中分授的心印,以所授心印与所奏箓职,与所召神将之心印契合,以此来调动神将为灵符输入那“一点灵光”的强大炁能。此时的结煞就显得尤为重要,若无关窍之处的结煞,则神将难以入此符讳,则不能法天象地,无法做到与上天神将沟通感应天人。正所谓符无煞不灵。
修符当有禁忌
自古以来,正一一脉精炼的就是斋醮符箓。符法传承极其严格,无师不传,无德不传。此外,传授神符还有许多清规戒律的制约,且要求较为苛刻,得真传者比较少见。
符者,福也
对于画符的道士而言,若发心纯正,行持正法,以解救苍生之困为己任,以行科设符为途径,自然是积累自身功德的上乘法门,何来自损福报?
对于请符的众生来讲,能想到用符咒来解决自身困境,自是与道有缘。往往,很多人因开始对符咒的神秘感兴趣,到慢慢的因此而了解到道教,更进一步阐读了道家的经文典籍,如此能有幸聆听到三天正法,难道这不是善缘一件、功德一桩吗?
正确认识符的作用
画符的人必须具备传承力,且经久历练,其所画符才有效;不具传承力的人不了解符的本质,不懂得注入正确的法理信息,只是模仿其型,其所画符自然就没有效果。
辅以后天五行,载以先天符咒,足以让人得以涤洗,换得新颜。
任何事物都有阴阳,如果不真正了解“道”,则难以完成事物阴的部分。所以一般人所做的努力最多只能得”阳“的五十分,剩下的“阴”的五十分就被放弃了。阳的做足了,阴的一补,就会事半功倍,任何事情皆是如此,这就叫阴阳两利。道家太极图揭示事物阴阳两部分,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文章到此,有缘者自然得悟,欢喜赞叹。
扫码关注中国风水研究会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易经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