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符咒网

事业财运

人际关系

平安运势

老子人物生平

  老子(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古时老和李同音;聃和耳同义),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国苦县厉乡曲仁里,曾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官(管理藏书的官员),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被道教尊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老子思想主张无为,《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是为反者道之动,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他关于民众的格言有: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中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关于他的身份,还有人认为他是老莱子,也是楚国人,跟孔子同时,曾着书十五篇宣传道家之用。

  

  老子骑牛图立轴

  

  老聃长寿,一百零一岁仙逝,邻里皆来吊唁。老人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念老子顺民之性、随民之情、与世无争、柔慈待人的大德大恩,皆悲不自胜。老聃好友秦佚来吊唁,至老子灵旁,不跪不拜,拱手致意,哭号三声即止。待其欲转身回去时,邻人拦住问道:汝非老子好友乎?秦佚答道;当然。邻人道:既为老子好友,如此薄情少礼,可乎?秦佚道;有何不可?邻人闻言,由怒转,大声责问道:其理何在?秦佚笑道:吾友老聃有言,生亦不喜,死亦不悲。汝可闻乎?昔日老聃之生也,由无至有,聚气而成,顺时而来,合自然之理,有何喜哉?今日老聃之死也,由有归无,散气而灭,顺时而去,合自然之理也。有何悲哉?生而喜者,是以为不当喜而喜也;死而悲者,是以为不当悲而悲也,放生时贵生,死时怕死,皆是以己之意愿而强求生来、强求死去也,皆背自然之理而任己之情也。如安时而处顺,则哀乐不能入也。而背自然、违天理,合于道乎?不合于道,可为老聃好友乎?老聃好友者,遵其言而动、顺于道而行者也。吾既为老聃之友,故能以理化情,故不悲。[18] [19]

  

  邻人闻之,似有所悟,又问:汝既不悲,何以哭号三声?秦佚笑道:吾哭号三声,非因悲也,是与老聃辞别也。一号,言其生而应时,合自然之理也。二号,言其死而应时,合自然之理也;三号,言其在世传自然无为之道,合自然之理也。老聃举足而应时,动止而合道,吾有何悲哉?众邻闻之,皆言秦佚乃老聃真友,故推其为主葬之人。合土之时,秦佚颂悼文道:老聃大圣,替天行道,游神大同,千古流芳。[32] [33]

  

  主要着作

  

  《老子道德经一则》窦中亮

  

  《辞海》(1989年版)1391页记载:老子春秋时思想家,道教的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陈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图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着《老子》。

  

  老子在出函谷关前着有五千言的《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或《道德真经》。《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着。《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册,共81章,前37章为上篇道经,第38章以下属下篇德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全文共计五千字左右。

  

  《道德经》是后来的称谓,最初这本书称为《老子》而无《道德经》之名。其成书年代过去多有争论,至今仍无法确定,不过根据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老子年代推算,成书年代至少在战国中前期。楚简《老子》校注,参看丁四新着《郭店楚竹书老子校注》等书。[38]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除了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老子》一书中还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此外,书中也有大量的民本思想: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思想体系

  

  文学思想

  

  老子既是周朝的史官,因此《汉书&艺文志》说: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此话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至于班固的诸子均出于王官说,又当别论。金德建《老聃学说出于史官考》认为:老聃学说的来历,大约是因为做周史的缘故。他列举了《左传》、《国语》、《论语》、《大戴礼记》等书中史官属于格言形式的话,并将16条有关材料与《老子》相对照。比如《左传》成公二年:仲尼闻之曰: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慎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左传》这些话,显然是《老子》的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第三十六章)的语意所本。从这些材料的对比中,说明《老子》的语句,是史官们向来保存的知识。可见,《老子》与史官的知识有其思想上的渊源。[40]

  

  政治思想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老子在《道德经》第三章里,提出了他的无为思想。老子主张不尚贤、使民无知、无欲,设想要人们回到一种无矛盾的无为境界。

  

  老子崇尚无为,主张顺其自然,合乎天理,否定有神论。是当时较为先进的思想之一。[25]

  

  哲学思想

  

  老子试图建立一个囊括宇宙万物的理论。

  

  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遵循这样的规律(道):

  

  事物本身的内部不是单一的、静止的,而是相对复杂和变化的。事物本身即是阴阳的统一体。

  

  相互对立的事物会互相转化,即是阴阳转化。

  

  老子授经图卷(局部)

  

  老子授经图卷(局部)

  

  方法(德)来源于事物的规律(道)。

  

  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以无为为目的,而是以有为为目的。因为根据之前提到的道,无为会转化为有为。

  

  这种思想的高明之处在于,虽然主观上不以取得利益为目的,客观上却可以更好地实现利益。

  

  从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见于下文老子故事孔子问礼第4段)可见:

  

  老子所说的自然不是类似于神的概念,万物的规律(道)由自然来指定,即是道法自然。有人误解了此处自然的意思。

  

  应当注意到:

  

  事实上,人活着犹如宇宙之存在,没有人能理性地指出其目的。

  

  因此,非理性地选择某个(些)目标成为唯一的选择。

  

  老子是站在道这个无穷高的位置来看问题。

  

  因此,老子只说了方法,但没有指出目的。

  

  这给我们一个启示:人何必为刻意达到目的而痛苦不堪。无为,逍遥亦是一种为人处世之道。

  

  关于老子的宇宙观,根据之前的道,无与有(万物存在即是有)会相互转化。因此老子认为宇宙万物来自虚无,也走向虚无。

  

  经典名言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恒也。

  

  4.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7.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8.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10.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2.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 上一篇:蚩尤相关传说
  • 下一篇:湖南邵阳市佘湖山玉清宫举行古琴公益讲座
  • 我的微信:st-3139
    点击复制

    © 本网站不为利润,有些文章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邮箱8802207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