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符咒网

事业财运

人际关系

平安运势

道教斋醮科仪的编撰者:陆修静

道教斋醮科仪的编撰者:陆修静

斋醮科仪的编撰者:陆修静

道教斋醮科仪经书的编撰,始自东汉五斗米道的《三官手书》,及张陵在鹤鸣山所传《天官章本》。至南朝刘宋陆修静整理灵宝斋法,道教斋醮科仪已初具规模。陆修静(406-477年),字元德,吴兴东迁人。三国吴丞相陆凯后裔,家世为南朝高门著姓。陆修静以士族身分皈依道门,精研道书,穷究奥旨,道风远播。陆修静居庐山简寂观修道,帝王母后,慕其声名,躬亲问道,执门徒之礼。陆修静是改革、整顿天师道,使民间道教官方化的关键人物。

陆修静对斋醮科仪经典的编撰,据他在上《太上洞玄灵宝授度仪表》中说:

自从叨窃以来一十七年,竭诚尽思,遵奉修研,玩习神文,耽味玄趣,心存目想,期以必通,秉操励情,夙夜匪懈,考览所受,粗得周遍。[1]

可知陆修静在较长的时间中,潜心研究科仪经典。陆修静对天师道的改革,最重要的贡献是斋醮仪范的制定。据《茅山志》记载,陆修静所著斋法仪范达百余卷。现知其名的有《金斋仪》、《玉斋仪》、《九幽斋仪》、《解考斋仪》、《涂炭斋仪》、《三元斋仪》、《灵宝道士自修盟真斋立成仪》《太上洞玄灵宝授度仪》、《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古法宿启建斋仪》、《燃灯礼祝威仪》等。

陆修静制定的百余卷斋仪,其内容可分为“九斋十二法”,包括灵宝斋九法、上清斋二法和三元涂炭斋法。陆修静《洞玄灵宝五感文》,记十二种斋法中之灵宝斋为:金斋、黄斋、明真斋、三元斋、八节斋、自然斋、洞神三皇斋、太一斋、指教斋。陆修静的九斋十二法,原科仪经本似在《无上秘要》中尚有保存。北周道经《无上秘要》卷四十八至卷五十七,收录南北朝道教行用的各种斋法,虽一概未著录撰人,但从科仪编撰的实况看来,收录的应是陆修静的斋醮科本。《无上秘要》卷四十七《斋戒品》称:“道家所先,莫近乎斋,斋法甚多,大同小异,其功德重者,唯太上灵宝斋。”[2]该经所收录的科仪经本,确系当时风行的灵宝派斋法。陆修静亦曾宣称:“斋法之大者,莫先太上灵宝斋。”[3] 此外,可资说明的还有一条例证:《无上秘要》卷四十八收录《灵宝斋宿启仪品》,而南宋道士蒋叔与编撰的《无上黄大斋立成仪》,其中卷十六为《古法宿启建斋仪》,著录为“东晋庐山三洞法师陆修静撰”。两种宿启科仪的格式,具有明显的沿袭痕迹,据此亦可推知《灵宝斋宿启仪品》系陆修静撰作的科本。

道教认为灵宝之教最初密而不传,在道门中口口相授,太极仙翁葛玄始撰成经典,“著敷斋威仪之诀,陆天师复加撰次,立为成仪。”[4]陆修静作为灵宝派道士,担当制定斋仪之重任,但他并不囿于灵宝斋仪,对上清派和天师道的斋仪,也兼收并蓄,予以整理。南宋金允中《上清灵宝大法》卷二十二说:

陆君主张教法,立万代之范模;考定经典,别千古之真伪。身得度世,名列仙阶。编撰科书,所存虽少,无非按据经典,参合条纲。后人不究其源,凡有好奇尚异之事,多委之简寂斋科。[5]

陆修静所撰斋科,被后世视为斋仪之范模,考证科书之歧异,多追根溯源,指陆修静科本为定说。唐代杜光庭撰修斋科,亦是既考三洞经科,“又参以陆仪为准”。 [6]陆修静整理制定科仪,以江南盛行的斋科为主,此后,灵宝之斋大行于世。唐代道经《斋戒录》说:

经品斋科,行于江表,疫毒销弥,生灵康。自晋及兹,蒙其福者,不可胜纪焉。[7]

陆修静奠定了灵宝斋仪的主导地位,此后的道教科仪经典,所载斋法皆以灵宝为宗,甚至有“非灵宝不可度人”之说。据陶弘景《真诰》记载:齐梁之际,赴茅山崇元馆学道者,居道馆周围数里,廨舍十余坊,皆修灵宝斋及章符,学上清经者寥寥无几。当时茅山每年三月十八日的鹤会,公私云集,车有数百乘,人有四、五千,道俗男女,登茅山作灵宝唱赞,可见灵宝斋法确乎风行于江表。宁全真《上清灵宝大法》卷五十六说:

陆天师摭经诀而撰斋谢戒罚之仪,三九幽,解考涂炭,三日七日,一时九时,品目虽繁,仪矩则一。[8]

据此,后世道教常行的金、黄、玉斋会,三日斋醮,七日斋醮,一时行道,九时行道的仪格,在陆修静时就已具刍型。陆修静的九斋十二法中,在灵宝斋九法之上,首列上清之斋二法,即绝群离偶,孤影夷豁。南朝上清派的斋法,据唐代道经《斋戒录》引《道门大论》载:

上清斋有三法:一者绝群独宴,静气遗形;二者清坛肃侣,依太真仪格;三者心斋,谓疏瀹其心,澡雪精神。[9]

1/212下一页

  • 上一篇:以道为事 以慈度人
  • 下一篇:三代的帝王师:鬻子
  • 我的微信:st-3139
    点击复制

    © 本网站不为利润,有些文章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邮箱8802207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