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符咒网

事业财运

人际关系

平安运势

文化研究:道书略说之《淮南子》

繁體中文版

《正统道藏·太清部·动上》

《淮南子》是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撰而成。刘安效仿吕不韦《吕氏春秋》之名,自称此书为刘氏之书。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糅合了阴阳、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论述道体生化、治国用兵、人间祸福及天文地理等事。东汉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将其归入杂家,唐修《隋书经籍志》[1]亦将其归入杂家,隶属子部。但究其实质,此书仍属道家典籍,是战国至汉初黄老道家理论体系的代表作。

一、《淮南》之名

《淮南子》,又名《鸿烈》《淮南》《内书》《刘安子》。在汉代时还没有将其列为子书,成书以后,最早定名为《鸿烈》。东汉许慎注[2]云:鸿,大也。烈,功也。东汉高诱注云:鸿,大也。烈,明也,以为大明道之言也。鸿烈一词考先秦古籍不曾见,同时期(西汉)的古籍中亦未见使用者。故推测鸿烈一词的造词及应用始于此书。后因淮南王刘安背负谋反之罪蒙冤自杀,故西汉刘向在校定此书时,将鸿烈之名去除,改为《淮南》。后扬雄、高诱等人从之。高诱的《淮南子注叙》是最早提及刘向更改书名的记载。《叙》云:光禄大夫刘向校定撰具,名之淮南。

东汉时,《淮南子》之名始现于当时的典籍之中,如王逸的《楚辞章句》[3]和高诱注《吕氏春秋》。但此名并未被官方文献所使用。

文化研究:道书略说之《淮南子》

钦定四库全书《楚辞章句卷三天问》

在《汉书卷四十四淮南衡山济北王传第十四》中仍称此书为《内书》;《汉书艺文志》中则以《淮南内》之名著录。至东晋,葛洪祖师校辑的《西京杂记》[4]才说淮南王安着《鸿烈》号为淮南子,一曰《刘安子》[5]自葛祖之后,《淮南》终于列入官方子书行列,于是《隋书经籍志》就以《淮南子》为名著录其书,遂成为后世最权威的名称。

二、《淮南》之篇

据《汉书卷三十艺文志杂家》记载:《淮南外》三十三篇;《汉书淮南王传》记载:《外书》甚众。但高诱《淮南子注叙》云:又有十九篇者,谓之《淮南外篇》。无论《汉书》中哪种说法更为确切,都与高诱所言不符。今《淮南外》已佚,故实际篇数无从可考。但笔者以为,成书于西汉时期的《淮南》系列丛书,至《汉书》成书时已有二百年左右,《汉书》至高诱注《淮南》亦相距百年,古籍年久散佚是那个时期的常态,至高诱前或高诱时仅存十九篇是完全有可能的。因为没有文献记载高诱见过这十九篇,他只是在《序》中提及了《淮南外》的篇数和篇名,所有在高诱之前《淮南外》就已经剩下十九篇的几率更大。

《汉书》为东汉班固所修,成书于章帝建初五年(岁庚辰,公元80年)。高诱生卒年份史书并无详细记载,李秀华在《高诱生平事迹考》一文中提道:通过相关文献推知,高诱生于东汉桓帝时期,约在157161年之间。约于东汉灵帝熹平五年(176年)师从当时名儒卢植,以读经为主,在黄巾起义暴发(184年)前夕辞学归家。随后,校正《孟子章句》,依次为《淮南子》《孝经》《吕氏春秋》和《战国策》作注。他有着严谨的治学风范,遇到不晓或者不能确定的问题,他都注以不敏或未闻字样。

另,高诱注释典籍的特点是,每注解一部典籍都会大量征引前一部注释典籍的内容。《吕氏春秋》注于《淮南》之后,故书中亦多引前作淮南注。如《吕氏春秋训解卷第二仲春纪第二贵生》:其日甲乙,其帝太皞,其神句芒,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夹钟一句,高下注:《淮南注》作,去阴夹阳聚地而生,今据改正等。

文化研究:道书略说之《淮南子》

古籍善本:《吕氏春秋二十六卷附攷一卷》(汉)高诱注(清)毕沅攷校。光绪元年(西元1875)浙江书局刻,五卷本。据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毕氏灵岩山馆八卷本校刊。

又,《汉书卷四十四淮南衡山济北王传第十四》云:淮南王安为人好书,鼓琴,不喜弋猎狗马驰骋,亦欲以行阴德拊循百姓,流名誉。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作为《内书》二十一篇,《外书》甚众,又有《中篇》八卷,言神仙黄白之术,亦二十余万言。由此可知,这套系列丛书除《内书》《外书》之外,尚有《中篇》八卷,讲烧炼外丹的著作也有20多万字,可惜与《外书》一样,均已散佚,未能流传于后世。在两汉四百二十六年的之间,关注《淮南》之人甚多,如汉武帝、刘向、刘歆、扬雄、王充、许慎、马融、延笃[6]、卢植、高诱、应劭、司马谈、司马迁等等。

#p#分页标题#e#

萧登福先生认为:《淮南》二十一篇,原皆称篇,因高诱注之关系,改称训,训是训诂、解说之义,以高诱的立场来说,旨在注释该篇,自可称某某训,但以书籍原貌言,则应称篇,所以原道训俶真训等,在引用原文时应改称原道篇俶真篇。笔者从此说。

三、《淮南》之本

北宋本

当今传世最早的《淮南》版本即是北宋本。底本出自《四部丛刊子部》[7]所收上海涵芬楼影印刘泖生(西元18271879)影写北宋本,名为《淮南鸿烈解》。据考,《淮南子》在汉代时原有许愼注和高诱注二个版本,唐修《隋书卷三十四经籍志三杂家》、北宋修《新唐书卷五十九艺文志三杂家》均记载有二家注。据李秀华考证,宋代许愼和高诱二注相杂一书当发生在《太平御览》编撰至苏颂作《序》期间[8]。

文化研究:道书略说之《淮南子》

宋以后对许注、高注的研究代有其人,首开其端的就是苏颂,他曾在宋仁宗皇祐五年(西元1053)调升国史馆集贤院校理,任职九年,并著有《校淮南子题序》,后收入《苏魏公文集卷六十六序》。据此可知,北宋本《淮南子》是由宋仁宗时期的集贤院整理,苏颂也参与其中,并作《序》。《序》中云:互相考证,去其重复。共得高注十三篇,许注八篇:缪称齐俗道应诠言兵略人间泰族要略八篇。其余十三卷主要为高诱所注,亦杂许慎注在内。关于辨别许注和高注的方法,苏颂在其《序》中云:惟集贤(即上文中的国史馆集贤院)本卷末有前贤题载云,许标其首,皆《诂》,《鸿烈》之下谓之记上许慎注《淮南子》题曰《鸿烈间诂》。高题卷首皆谓之《鸿烈解经》,解经之下曰高氏注,每篇之下皆曰训,又多数篇为上下,以此为异。高注篇名皆有故曰因以题篇之语,其间奇字并载音读。许于篇下粗论大意,卷内或有假借,用字以周为舟,以楣为循,以而为如,以恬为惔(音dn),如是非一。又其详畧不同。关于许、高二注的区分可参看王明春《淮南子高诱注与许慎注的区分》一文。

文化研究:道书略说之《淮南子》

文化研究:道书略说之《淮南子》

钦定四库全书《校淮南子题序》

明、清、民国本

文化研究:道书略说之《淮南子》

关于明、清、民国的《淮南》版本,《新编诸子集成》第一辑《淮南子集释[9]附录一淮南子数目》中载之最详。书目下列十项,计旧刻二十八卷本15种,旧刻二十一卷本35种,节选本24种,日本旧抄本1种,批校本59种,笺释书54种,辑佚书17种,译注本2种,有关杂着7种,日本淮南子书录37种,都凡251种。

《道藏辑要·虚集六》

《道藏辑要虚集六》

值得一提的是,至目前已出的《淮南》诸本,二十八卷本始于明《正统道藏》,明藏本也是现存明刊本中最早的版本。明藏本书名题为《淮南鸿烈解》,收入太清部动、神、疲三函(字号[10]),列863至867册。《正统道藏提要》编号1175。至清嘉庆(17961820年)年间,由蒋元廷编纂的道教业书《道藏辑要》也收入了这部道书,在虚集六(编号132)。关于明藏本和明代《淮南》的相关研究,可参看吴小洪、陈功文的《正统道藏本淮南子考论》和陈功文的《明刊淮南子版本考》,在此不作赘述。

注释:

[1]《隋书经籍志》著录了东汉以来的大量文献,并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从此有了四部之称。道佛二类,不列入四部之内。

[2] 许慎注本名为《淮南鸿烈间诂》,此本在五代初既已失传,如今只有部分内容残存。

[3]《卷三天问》云:康回冯怒,墬何故以东南倾?康回,共工名也。《淮南子》言共工与颛顼争为帝,不得,怒而触不周之山,天维绝,地柱折,故东南倾也。

[4] 西汉刘歆撰,东晋葛洪辑。

[5] 《卷三八十淮南鸿烈》云:淮南王安着《鸿烈》二十一篇。鸿,大也;烈,明也;言大明礼教。号为《淮南子》,一曰《刘安子》,自云:字中皆挟风霜,扬子云以为一出一入。

[6]东汉时有马融、许慎、延笃、高诱四家注,但只有许、高两家得以流传。马、延二人撰写的《淮南子注》已佚。

#p#分页标题#e#

[7] 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从1922年起,到抗战爆发为止,共出初编、续编、三编,共计收书504种,3134册,232478页,近九千余万字。每编内皆分经、史、子、集四部。所

收之书主要来源于上海涵芬楼、江南图书馆、江南书寓及其它藏书家的珍本藏书,是二十世

纪我国新出的规模最大的丛书。

[8]苏颂(10201101年):北宋中期宰相,天文学家、天文机械制造家、药物学家。参见李秀华《淮南子许高二注相杂一书之历史探原》一文。

[9]何宁撰,全三册。中华书局西元1998年10月第一版。

[10]明道藏采用《千字文》为函目,自天字至英字,每函各为若干卷。到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命第五十代天师张国祥续补《道藏》,仍以《千字文》为函次,自杜字至缨字,凡三十二函,一百八十卷,名《万历续道藏》。与《正统道藏》合计共五千四百八十五卷,五百一十二函,即现存明版《正统道藏》,这是我国现存的唯一官修道藏。

(郭世文供稿)

  • 上一篇:出世隐者或入世圣贤,如何才是道教真精神?
  • 下一篇:又是一年“寒衣节”,天气渐冷,你有给先人烧去御冬的衣物吗?
  • 我的微信:st-3139
    点击复制

    © 本网站不为利润,有些文章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邮箱8802207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