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无神论者,我们为什么还要和他谈信仰!
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无神论与有神论的争吵。
有神论者认为世界万物的生存、生长都和神明有关系。
与之相对,无神论者通常认为世界上的各个物种都在长期不断地自然演化,唯有适者才能生存。
要对二者的观点做出评断,其实是很难的事情。
有神论者无法证明神的存在,无神论者则无法证明神的不存在。
于是这便成了一个无法证真也无法证伪的命题了。
其实,这样哲学性的探讨对我们的生活并不具备任何实质意义。
作为有神论的典型代表,宗教其实更强调民众的信仰,而非是肆意传播神的功绩。
也就是说,宗教是从人出发的组织,尽管其可作为神意的代表,但它仍要回归到为普罗大众服务的本质。
所以与其讨论是不是有神,不如去讨论是否具有信仰。
信仰的对象,并不一定非要是某个具体的神明,而是可以泛化为人生的信条。
而这一信条,归根到底,则是对真善美的追求。
或许有人会说,信仰者看无信仰者,都是爱河欲海中沉浮的众生,多么悲苦。
于是他们发大慈悲心,发誓要拯救众生。
但我却非常赞同一句话,妖怪眼中看谁都是妖怪。
你看得众生苦,是因为眼中有苦,却看不到众生的乐。
而你本身产生了苦乐的对比(甚至不自主地把信仰作为乐,不信仰作为苦),这怕也是有偏颇的。
真正的信仰,不是限于宗教和神明,而是能让人们发觉自己内心的真实,并且愿意不断提升对真善美的理解。
所以,如果你也信教,这是任何宗教都欢迎的。
而于道教来说,即便你不信教,但你本身就在道中,只要依道行事,自然也没什么问题。
这不是你信或者不信的问题,而是你能够在茫茫的人生旅途中明确自己的角色是什么。
明白自己,远比想明白神灵更困难。
道教修行的首要目标,就是认识到自己的本真是什么。
而最怕的是,不信教,于是做任何事情都没有了底线和敬畏。
这是文化的缺失。
宗教在很大程度上是承担着人类精神提升的社会责任的。
所以,当讨论是否应该有信仰时,其实我们在讨论的是如何做好人、如何做好事、如何促进社会进步的命题。
在这个范围内,没有谁是绝对的对错,只要能让每一个人变得更好,这就是信仰所追求的目标。
在此前提下,有无信仰只不过是外在表现的手段不同罢了。
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每十年失忆一次的人,在掉进坑里摔惨后,告诉好友:
他失忆后,朋友遵守承诺,在他走近坑时告诉他:
他大怒:
作为一个好友,你怎么做?
在这个假设中,你对朋友的帮助或许不会出于信仰,而是出于本能。
只不过,保持正信的人们更善于控制自己的脾气秉性。
让每一个人心中都充满慈爱,这正是道教修行要实现的第二个目标。
然而,现实生活中存在一种怪现象。
很多人坚称自己是无神论,是无信仰的人,可是他们在生活中却又痴迷于星座、塔罗牌等关于爱情运势、生活走向等测试,认为这是另一种神秘科学。
等你谈起周易与阴阳、五时,却会被他们冠以迷信。
由此可见,人们其实并不是不信仰和不信神,而是对自己想象中的(和真实情况往往并不相符)神秘学嗤之以鼻,与此同时,却对披上科学外衣的不了解之物趋之若鹜。
这只不过是一种迷信性的转移罢了。
有网友说,有信仰,其实只是一种善的维持,是让人们保持善心,心存大爱,敬畏自然,感恩生命!
信仰是对人生的约束,因为有了约束才更明白自由的珍贵。
生活中的盲目跟风,只能产生现代迷信。
任何形式的痴迷,都是自我设造的爱河欲海;毫无所忌的生存,则是自己种下的因果循环。
其实,根本不用求有神明施报,要相信,时间是世上最好的评判人。
信仰或者不信仰,早已经注定了自己的未来。
在人生的路上
我们总是忙于汲汲营营地
追求满足物质上的欲望,
却忘记生而为人的真正意义;
我们常常忙着左顾右盼地评断别人,
却忘了应先审视自己、认识自己。
我们又当,
如何获得幸福、成功、圆满的人生?
道法的智慧,提供我们认识自己的方向,
并为探寻时所升起的疑惑,
提出最切实的建议。
关注,从这里开始遇见你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