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符咒网

事业财运

人际关系

平安运势

天天说“弘道”,“弘道”的意义在哪儿?


道教是中华民族文化形成的宗教,其信仰、教理、教义、人生观、价值观、社会道德、人伦道德,无一不是中华民族自上古流衍积淀下来的。


道教把民族优良传统加上信仰观念,作为宗教道德、修持准则,贯彻于修道行为的全过程。


那么学道之人的弘道阐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有什么积极意义呢?



01

道教倡导“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思想,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人是社会的细胞,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则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更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引导人们从善去恶,要求严格自律,加强道德修养,要人们自洁、守正、淡泊名利、无为守静。


主张:“慈爱和同、异骨成亲”和“济世利人”,是人与人之间都是亲兄弟、亲姐妹,彼此之间没有压迫、没有欺骗。


要求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做到诚实守信,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宽容。


积极参加社会扶贫、救灾、助学、助残等公益事业活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宗教和睦,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02

主张“天人合一,崇尚自然”的生态智慧。


可以促进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道教视天、地、人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主张善待万物,要求人类社会必须认识自然、顺应自然,一切按自然规律行事。


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有责任和义务协调关照人与天地、万物之间的关系,要积极主动地维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宇宙空间和自然界之祥和。


只有对自然生命的尊重,才会有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道教提倡“贵生”为人类社会的美德,要求人们尊重生命,保护生命。


道教认为,维护整个自然界的和谐与安宁,是人类本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


03

强调“众生平等”的思想,可以促进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


社会的和谐,必须依靠人人遵守社会规范来维持。


老子《道德经》讲“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这种天道与善说,就充分体现了一种平等思想。


还有道教在学道修仙的道路上,也是提倡人人平等,人人都可以学道,人人都可以得道,这种“众生平等”的思想与构建和谐社会所倡导的“公平正义”的思想是有一致性的。



04

阐述“天道承负”的思想。


是指,后人承受先人过失之恶果为“承”,先人有过失遗患于后代为“负”,就是因果关系。


经曰:


“力行善反得恶者,是承负先之过,流灾前后积来害此人也。其行恶及得善者,是先人深有积蓄大功,来流及此人也”。


道教认为,行善不昌,祖上必有余殃,殃尽必昌;行恶不灭,祖上必有余德,德尽必灭。


儒家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感应篇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在这样的教义思想,规范人的行为,要修心、修善、积德、修性等修持法。


05

以“行善抑恶,积德成仙,”为修持准则。


积木成林,积石成山,积水成海,积善成福,积恶成祸,祸福之源,本自一心,积之方成可不慎之?


神仙是“累世修行”而成的,是可以通过“积功盈德内修其心,外积其行”而获得的。


认为积善功才能通天神,才能得道。


包括“无争、无私、无欲、返朴归真、忘我、忠信、宽容、节俭、教化”等诸多方面。


以戒恶从善,为劝化世人。


#p#分页标题#e#


06

要“持戒律己,端正品行”的道德规范。


所谓戒律,是戒诸恶行也,律是自律,完全靠自己来规范自己,完善人格和道德。


戒,指防备、警惕、警戒、告戒等;律,指规律、约束等。


即道教约束道士言行防止违反教规玄范的警戒条文。


道教徒必须先守五戒:


  • 第一戒杀,(—切众生,皆不得杀)

  • 第二戒盗,(非己之物,皆不妄取)

  • 第三戒淫,(非夫妇者,皆不得犯)

  • 第四戒妄语,(非属实者,皆为妄语)

  • 第五戒酒(非病非法,皆不得饮)


  • 初真十戒:


    第一戒者,不得不忠不孝,不仁不信,当尽节君亲,推成万物;


    第二戒者,不得阴贼潜谋,害物利己,当行阴德,广济群生;


    第三戒者,不得杀害含生,以充滋味,当行慈惠,以及昆虫;


    第四戒者,不得淫邪败真,秽慢灵气,当守贞操,使无缺犯;


    第五戒者,不得败人成功,离人骨肉,当以道助物,令九族雍和;


    第六戒者,不得馋毁贤良,露才扬己,当称人之美善,不自伐其功能;


    第七戒者,不得饮酒食肉,犯律违禁,当调和气性,专务清虚;


    第八戒者,不得贪求无厌,积财不散,当行节俭,惠恤贫穷;


    第九戒者,不得交游非贤,居处秽杂,当慕胜己,栖集清虚;


    第十戒者,不得轻忽言笑,举动非真,当持重寡辞,以道德为务。


    这十戒,托虚皇天尊所命,能做到者,天神护佑,永脱一切苦脑。


    道教戒律主要目的是净心,心净则行明,行明则身正,身正则有德,有德则道成。


    07

    道教对“社会伦理道德”的影响。


    道教的长生成仙信仰是以伦理道德为前提,以“道”为中心。


    吕祖就说:


    “未修仙道,先修人道”。


    所谓“人道”就是以伦理道德为内容的做人准则。


    《抱朴子》说:


    “欲求仙者,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


    道经还说:


    “欲修道者,务必臣忠、子孝、夫信、妇贞、兄敬、弟顺”。


    《感应篇》曰:


    积功累德,慈心於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怀幼。

    昆虫草木犹不可伤,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

    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不炫己长。

    推多取少,受辱不怨,受宠若惊;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


    在人生的路上

    我们总是忙于汲汲营营地

    追求满足物质上的欲望,

    却忘记生而为人的真正意义;

    我们常常忙着左顾右盼地评断别人,

    却忘了应先审视自己、认识自己。

    我们又当,

    如何获得幸福、成功、圆满的人生?

    道法的智慧,提供我们认识自己的方向,

    并为探寻时所升起的疑惑,

    提出最切实的建议。

    关注,从这里开始遇见你的信仰!


  • 上一篇:向来三皈九戒,不得有负初心!
  • 下一篇:正一道士不知“正一”何解可不行!
  • 我的微信:st-3139
    点击复制

    © 本网站不为利润,有些文章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邮箱8802207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