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道教“三厌”、“四不吃”!
壹
张天师提出的“四不吃”,各有象征意义。
犬:古往今来,人们常说:“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终生随主,为主效劳,不可食也,其为“忠”也。
乌鱼:乌鱼产仔的时候,身体极为虚弱,两眼昏花,什么也看不见,只待饿死升天。
乌鱼鱼崽最有孝心,宁可自己游入母嘴,给娘充饥,也不能让娘饿死,其为“孝”。
鸿雁:失偶孤雁,终生独居,处境凄凉,矢志不渝,不再婚配,此乃“节”也。
牛:一辈子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终生劳作,普济众生,它太辛劳了,不能吃,此乃“义”也。
正一道的“四不吃”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关于忠、孝、节、义的传统价值观念。
贰
此外还有三厌的说法。
三厌,在道教泛指三种腥味肉类食品。
1、一般称大雁为天厌;天厌飞禽类多食失「神」。
2、犬为地厌;地厌走兽类多食阻「气」。
3、鲤鱼、黄鳝、乌龟为水厌;水厌水族类多食耗「精」。
“三厌”就是孙思邈真人提到的天厌雁、地厌犬和人厌鲤。
出处是《孙真人卫生歌》中说到:
于是道教形成了“三厌”之戒的传统。
望各位信众同修知道以后尽量不吃或者少吃,福生无量天尊。
在人生的路上
我们总是忙于汲汲营营地
追求满足物质上的欲望,
却忘记生而为人的真正意义;
我们常常忙着左顾右盼地评断别人,
却忘了应先审视自己、认识自己。
我们又当,
如何获得幸福、成功、圆满的人生?
道法的智慧,提供我们认识自己的方向,
并为探寻时所升起的疑惑,
提出最切实的建议。
关注,从这里开始遇见你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