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符咒网

事业财运

人际关系

平安运势

道教文化行:走进龙虎山道教博物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代诗人刘禹锡这句诗,是对“中国道教第一山”龙虎山最好的诠释。的确,龙虎山虽无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但自古享有“仙灵都会”之誉。是中国道教发源地,被世人誉为中国道教的天然博物馆。而龙虎山道教博物馆是目前国内乃至世界上最好最先进的场馆了。让我们一起去领略这座道教文化展示中心吧。

道教文化行:走进龙虎山道教博物馆

博物馆正门

道教是我国五大宗教中唯一产生于中国本土的宗教,它的产生和发展历史跟龙虎山有着密切的关系。龙虎山是中国道教发源地,道教正一派的祖庭。道博馆建筑面积3355平方米,一层为道家展厅,二层为道学会堂,其中展厅面积1310m2。

道教文化行:走进龙虎山道教博物馆

博物馆内景

《道德经》又称《老子》、《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哲学著作,作者为中国古代思想家李耳。

张道陵创立五斗米道时,奉老子为教主,以《老子五千文》为教典教诲道徒,并作《老子想尔注》用宗教的观点来解释,此后《道德经》成为道教的基本经典。老子也被神化为道教的最高神三清之一的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道教文化最动人心魄之处在《道德经》,它是道教文化的核心精髓。二千年前,第一代天师张道陵首倡,奉老子为道祖,以老子著述的《道德经》为圣典,以《道德经》提出的“道”与“德”为道教信仰的根本。《道德经》短短五千字,总括天地人伦,揭示宇宙规律,越过千年时空,深藏着中华文化基因的全部秘密。

源源不断的人们来到道教祖庭龙虎山,虔诚肃穆地朝圣老子的神像牌位。对于这位承载了太多太多人文宗教的教主,虽然无法和他对话,但只要人们心灵洁静如水,聆听龙虎山峦的阵阵罡风,走过芦溪河的淙淙清泉,就能听见老子的心语:“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教文化行:走进龙虎山道教博物馆

博物馆内的炼丹场景再现

相传道教第一代宗师张道陵立志炼丹,“丹成而龙虎现,山因以名”。从此,天师世家在龙虎山传承了63代共1900余年。

道教与龙虎山关系密切。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在东汉永元二年(公元90年),携带弟子来到云锦山炼九天神丹,丹成龙虎现,于是改云锦山为龙虎山,此后张天师在龙虎山继续炼丹修道达三十多年,为创立道教做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准备,在他九十多岁高龄时,听说四川民风淳朴容易教化,就率弟子前往四川鹤鸣山,在那里建立了五斗米道,并设立二十四治来管理道民,这样中国道教的早期组织就建成了。到魏晋时,第四代天师张盛遵照父嘱,自陕南汉中返回到龙虎山,立祠祀祖、建传坛授收徒,此后历代天师世居龙虎山形成天师世家。唐朝以后天师世家名声逐渐显露,多次获朝廷召见敕封,宋代第二十四代天师被宋真宗封为“先生”,而且准许世袭,开创了天师封号世袭的先河。以后各朝代直至清末,天师封号都经朝廷敕赐。元朝开始,张天师主领三山符,掌江南道教,龙虎山成为正一派的中心,明代命张天师掌天下道教,龙虎山成为全国道教中心,张天师成为天师道领袖,明中期及清朝直到现在,龙虎山和北京白云观分别成正一派和全真派的中心。龙虎山嗣汉天师府作为历代张天师起居之所,成为中国道教正一派祖庭。

道教文化行:走进龙虎山道教博物馆

道教标志图案

道教的标志性图案就是太极八卦图。这个图包含了道教对宇宙万物认识的哲学思想。图中的圆叫一,也叫太极,代表道,道生一。圆圈中有黑白相抱的两条鱼,叫二,也叫两仪,代表事物阴和阳两个方面,表示一生二、意思是宇宙分化为天和地,任何一个事物都会有两个不同方面的性质。黑白鱼中的点,表示任何事物都包含有向对立面转化的因素,也就是事物发展的基因,正是这种基因,才会产生不同物种的变化,那就是三,表示二生三。有了基因,物种不断丰富,才构成了我们周围缤纷的世界。圆圈四周的八卦是宇宙中八个基本要素,代表着万事万物;三生万物就是这个意思。在《周易》中,这个宇宙生成过程也叫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一个意思。这个看似简单的图案,实际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它非常符合道教的思想,因此成为道教的标志图案。

道教文化行:走进龙虎山道教博物馆

博物馆内的电子触屏

游客通过道教博物馆内设立的电子触屏,可以详细了解道教正一派发展史。

  • 上一篇:道文化蠢白小科普(四)什么是道士?
  • 下一篇:黄大仙传说拟申报世界非遗
  • 我的微信:st-3139
    点击复制

    © 本网站不为利润,有些文章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邮箱8802207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