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符咒网

事业财运

人际关系

平安运势

天长地久福无:司马承祯与帝王的方外之交

[摘要]每当宫观中的钟声响起,那又是在激励并警醒多少世人要不迷声色,要悟道参玄以见自我本然。

文/清虚道人

太上道祖用一“道”字彰显了宇宙人生的哲学,自此之后,凡修道之人皆以参悟天地玄妙为根本。相比起尘俗客而言,修道人的身上多了几分风雅和潇洒。这一情愫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华真人庄子身上,其寄寓理想的大鹏之腾飞和隐喻人生的蝴蝶之嘻游成为人人钦羡的姿态。再至于魏晋玄风盛行时,竹林七贤身上表现出来的超脱物外的情愫,更是为大众交口称赞。在此影响下,方外之交引领着整个社会风气,其中最出名的一段历史佳话,是祖师司马承祯与唐王朝历代帝王之间的交往。

天长地久福无:司马承祯与帝王的方外之交

超脱物外(资料图)

阴阳术数为异端

唐王朝以道为理国、执政之基,上至帝王、下至百姓莫不崇道。唐玄宗李隆基是崇道皇帝中最知名的一位,其为老子加的尊号是“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这比孔子的文宣王封号高出许多。玄宗还亲自作《道德经》御疏,他留下的传世巨制《霓裳羽衣曲》也是因梦游仙境有感而作。这一位有着坚定道教信仰的皇帝,其方外之交的对象便是在道教历史上拥有很高地位的上清派十二代祖师司马承祯。

以七阶“坐忘论”而名闻千古的司马承祯生于太宗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是一位世家宦族子弟。但司马承祯自幼好道而无心仕途,他在21岁时师事嵩山道士潘师正,得授上清经法及符、导引、服饵诸术。司马承祯在修道的过程中曾经遍访名山,他也乐于结交仙友。当时,他与李白、贺知章、陈子昂等九位在玄学和文学上颇有造诣的名人交相往来,并称为“仙中十友”。至开元元年,司马承祯来到了南岳衡山,先后于白云庵、祝融峰等通天地灵气之处参悟修真要妙。司马承祯认为,人的天赋中本来就具有成为神仙的素质,只要“遂我自然”、“修我虚气”,就能修道成仙。在广泛传播这一修仙理念的影响下,前来从其而学道者甚众。

天长地久福无:司马承祯与帝王的方外之交

司马承祯(资料图)

最先闻知司马承祯仙名的,是女皇武则天。武则天下诏请司马承祯进京面圣,并降手敕赞扬其高超道行。其后,睿宗景云二年,司马承祯再次应召入宫,与皇帝答问阴阳术数与理国之事。司马承祯坦言,阴阳术数均为异端,礼请皇帝不要把心思放在这些小技上,应该以无为为治国之本,方不愧于道祖教诲和先皇遗训。这一回答深得皇帝心意,于是赐他宝琴及霞纹帔,并派胞妹玉真公主随他学道。为了表达厚赏之情,睿宗本想在朝中为司马承祯安排一个爵位,好让他可以留在身边以便时时与之参玄问道。但司马承祯婉拒绝了皇帝的好意,他却一心只想要归回南岳后隐修。刘肃著《大唐新语隐逸》中记载,司马承祯归去时,当朝公卿大臣、文人墨客纷纷相送,其好友卢藏用执意劝他留在京城,并指向距皇城不远的终南山,言可在此处隐居。这一提议被司马承祯点明说,这里是做官者的“终南捷径”,而非是真正修道者的圣境。返归到南岳继续修行后,司马承祯又得名相张九龄屡次拜谒,其世间声望并没有随着归隐而减退。

天长地久福无

玄宗李隆基和司马承祯的结缘,要感恩其亲弟弟司马承的接引。玄宗首见司马承祯,便放下了当朝圣上的身份,以“道兄”称呼这位修道人。在深加礼待的同时,玄宗还交给司马承祯一项非常巨大的任务,命他校正道祖五千文。书中记载,司马承祯善书篆、隶且自成一体,并有“金剪刀书”的美称。玄宗又请司马承祯以三种不同的字体书写《道德经》,并刻为石经。本着对道祖的敬奉和对圣上的恭从,司马承祯很好地完成了这一任务。在见到最终呈现出的作品后,玄宗龙颜大悦。李元度在《南岳志》中记载说,此任务完成后,玄宗与司马承祯之间“御札批答,表书往来不绝,礼遇极隆”。自此后,这位崇道的皇帝和这位修道的隐士之间便结下了不解渊源。

天长地久福无:司马承祯与帝王的方外之交

太上道祖(资料图)

开元十五年,玄宗又诏司马承祯入宫面圣,并询问其五岳各为哪位尊神执掌。司马承祯答曰,五岳之云雨隐喻着国家命运的兴衰,因而各有仙官负责五岳之事。他建议玄宗在五岳建真君祠,礼拜天君神明,以求护佑家国昌盛。此建议深得玄宗赞同,遂下旨命由官府出资,于五岳各建真君祠香火供养。因为司马承祯和玄宗的交好,南岳衡山的道教发展也迎来了史上最繁盛的时期。

开元二十三年,司马承祯羽化先去,玄宗为失去一位修道良伴而深表哀悼,遂追赠其为银青光禄大夫,谥称“正一先生”。为了感怀昔日之情,玄宗又为其亲作碑文,并下诏改其南岳旧居为降真观,亲书观额,并赐以圣像、供器、经论,命其弟子薛季昌担任降真观观主。这也是道教史上第一位受皇封的观主。《南岳区志大事记》中对这一段往事有非常详细的记载。

天长地久福无:司马承祯与帝王的方外之交

南岳衡山(资料图)

时间又过去将近二十年,玄宗对昔日仙真的怀念之情愈加浓烈。为了纪念旧时仙友,玄宗又下旨命衡州刺史铸造了一口重达四千斤的铜钟悬挂在降真观中,上刻御制铭文曰:“铸于郡,悬于观,天长地久福无。”钟,在道教中是仙凡心神相通的信物。每一次钟鸣,代表的都是玄宗对故去仙友的怀念和对成仙得道的向往。那些方内方外相互交往的故事终会沉睡在历史的尘埃中,但人们对于仙真高隐的恭敬、对于人间大道的追求却不会随着时间而流逝。每当宫观中的钟声响起,那又是在激励并警醒多少世人要不迷声色,要悟道参玄以见自我本然。

(编辑:西铭)

道教“我命在我不在天”,修的是万物圆融的理想境界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清虚道人,腾讯道学专栏作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 上一篇:全真教的“七真”居然有前后之分? 且看“五祖七真”的形成过程
  • 下一篇:如月之恒,如日之升丨追溯南岳衡山的道教源流
  • 我的微信:st-3139
    点击复制

    © 本网站不为利润,有些文章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邮箱88022077@qq.com